殷清风勾画的蓝图不谓不美妙,但颜思鲁冷静下来之后,几乎出了一身冷汗,“好孩儿啊姑翁多谢你为颜氏着想,但姑翁不能应承你的要求啊”
瞧你们刚才激动的样子,怎么两秒钟后就反悔了?
殷清风只好抱拳道:“不知姑翁有何顾虑?”
颜思鲁道:“以你之言,先要假借颜祖回之名更改颜氏的祖训,次之,颜氏扬名天下。此两点,皆有违颜氏祖训。你姑翁身为颜氏子,不敢违背祖训啊”
殷清风说道:“请姑翁为外孙解惑。”
颜思鲁慈爱的看着殷清风,“增添祖训不是不可,历代祖辈都会将自身的体悟留给后代,但假以先祖之名为子孙扬名,实乃取巧之举也。
其二,颜氏一旦扬名,当今圣人或以后的皇室以为颜氏子弟皆出色,不问才能便授以官职或依为干城,不但为颜氏招祸,也会误国害民。”
他没敢说,颜祖回不让子孙后代出仕的遗训。多少年来,这天遗训已经形同于无了。但历代颜氏子弟入仕之后皆为清要之职,尤其是魏晋以来。
殷清风轻松的笑道:“可能外孙刚才语不达意,让姑翁有所顾忌,孩儿在此向姑翁和五位舅父致歉。
颜氏的祖训或家训的确存在,是以颜回公的名义,还是以历代颜氏先祖的名义,皆出自颜氏,皆是颜氏的学问,也皆是颜氏的荣耀。
姑翁也说了,颜氏历代祖辈都会将自身的体悟留给后代。外孙之前说的,要在颜氏祖训内增添内容,若姑翁以及五位舅父认为这是取巧,外孙斗胆说句不敢苟同。
学问学问,相互讨教、相互学习,学会了之后,他人之才学便化为己身所有。孔子可师项橐,外孙与姑翁在学问上互通有无,又有何不可?
至于外孙所说的那些德行之规范或惩戒之条例,姑翁不愿以先人之名署名其上,以姑翁或几位舅父之名列署也未尝不可。”
殷清风停了下来,等待颜思鲁发问。
“孔子可师项橐”颜思鲁说道:“那好孩儿你有何要与姑翁互通有无的?”
他本一句戏谑的话,却见殷清风从怀里掏出一本薄书双手递了过来。他意味深长的笑了,“好孩儿有心啊”
他接过儿子递过来的花镜戴上。
翻过首页,次页写到:三个字。
他继续翻看:“德行既一人之操守,有私德与公德之分。
私德者,见于居家、交往、邻里、婚娅中等,孝悌、明礼、诚信、友善、勤俭、自强等皆为私德也公德者,守法、助人、除恶、扬善、不以私心私欲害人”
之后是。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孩童犯错,其父首先自责自惩少年犯错,其惩可轻,以教导为主以惩罚为辅轻年壮年犯错,依此处罚。”
颜思鲁暗暗点头,教导子弟就应该是这样的。
接下来,就是详细列出对忤逆、恶逆、不道、不仁、无礼、失信、不孝、不睦、不义等违反儒家五常等行为的处罚。
这些列出的细目以及惩罚的力度,颜思鲁越看越认同,这才是治家与修身不可少的警戒之言啊!
他缓缓的合上书页,慢慢的放到膝盖上,“这些都是你写的?”
颜师古几人有些着急,那本薄册上到底写的什么内容,能让阿耶这么赞许?
殷清风未语先笑,“嘿嘿都是外孙平日里胡乱琢磨的。”
颜思鲁被他逗笑了,指着殷清风道:“你这孩儿不诚实,真以为姑翁老朽了不成?”
他放下胳膊,严肃的说道:“以你之年龄与见识,若是胡乱琢磨,就能写出这样发人深省的戒训之言,那姑翁岂不是苟活于世?”
殷清风做出惶恐的样子,“姑翁”
颜思鲁抬起手,“好了,不管你是从何得来的感悟,这姑翁收下了。”
这就对了嘛
殷清风又做轻松状,“嘿嘿请姑翁与诸位舅父斧正。”
“斧正嘛”颜思鲁摇摇头,“你这里,为何要对随地吐痰也要做出惩罚?”
“所谓有损公德,便是以自己的不检点,对他人造成不好,甚至很坏的影响。
中蜀汉先主刘备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随地吐痰看似一件小事,却也是无公德的体现。
世人不是一人独居。任何人的一言一行,皆对外人有所影响。
随地吐痰这件看似很小的行为,在内而言,在言传身教之下,他的子女后辈,也会效仿之在外而言,世人皆以为这人出身的家族很没有教养。”
“善!大善!”颜思鲁扭头对颜师古说道:“这句话要记下来,以后要加注到里。”
他拿起薄册摩挲着,“好啊写得好啊”
颜师古等人更是好奇了。连随地吐痰都写进去了,还能说出这么深刻的话,这册子里还写了什么?
好一会儿,颜思鲁说道:“你接着说。”
殷清风拱手道“颜氏即使扬名,也是扬德行操守之名,而非其他才能。若皇室因此而礼聘颜氏子弟入仕,为礼部或鸿胪寺官员也未尝不可嘛。
而且,太子经外孙谏议,以后官员子弟入仕者,皆在十五岁后入军事学院少年营学习三年。三年后,入仕为文臣者需参加科考,若进军伍,又必须在军事学院内继续深造。
目前,军事学院尚未完备,及完备后,还要向天下招收学生。若干年后,凡文武之臣,非出身军事学院之少年营不用。
此少年营以军法治学,考核严谨,无才能者,断无出仕之可能。”
此言一出,颜氏几人惊诧了。
颜思鲁不敢置信的说道:“这出自你的谏言?”
殷清风点点头。
颜思鲁缓缓的说道:“历代朝代更迭,首在臣子不忠。陈胜、王莽、曹操、司马懿皆如此
姑翁初闻军事学院,以为此乃太子整治武事,为内治天下外御异族做准备。今日听了你之言,原来其中还有这等深意。
以后,圣人与文武之间既是君臣又是师生天地君师亲若再有人谋反皇室,天下共讨之
以军法治学,好啊非出身军事学院之少年营不用,妙啊无才能者不可出仕,更妙啊
启用贤才不如培养贤才。以军法治学,哪怕其中一些人不能出仕,却也是严修己身之辈科考之前先要过学院之考,双管齐下,大唐以后的佐臣,皆为才干之辈大唐兴矣大唐兴矣”
颜师古等人虽然早就知道一些军事学院的内幕,也知道少年营的存在,可少年营真实的用意,他们却首次听说。
若是真按照殷清风说的那样,人在未来岂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而且,这一走就要经过重重考核。他们的品性,他们的才能,圣人皆了如指掌!
再等他们入仕后,圣人再依据他们的才能,分派在适合他们才能的官署就可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妙啊!
这个外甥了不得啊他还是一个少年郎吗?多少大学问者也提不出这样固国兴邦的谏言啊难怪闻礼欲要他来做殷氏的家主呢由他来治理殷氏,殷氏何愁兴旺?
他有如此之才,难怪会被太子捂藏在怀,不准他轻易与人结交呢!看来,要不是颜氏与其有姻亲,阿耶又主动召唤他,他未必就肯主动帮助颜氏
与他在政事上的才能相比,什么断句等等皆为小道。二十年后,他必为朝堂上的巨擘。那么,颜氏真如他之言,要勘改,然后刊行天下?
但,一切决定还是阿耶做主,就是不知阿耶会作何决定
殷清风道:“颜氏传承千载,姑翁当知晓“百姓”一词的起源。
外孙遍观史书,从东周分封诸侯之后,天下战事便接连不断。当初,得姓、得子姓者,皆以有姓氏而自傲。但三千年来,人们为躲避战祸,迁离祖地、弃守祖茔、支脉分散、子弟流离
更有甚者,后辈不知先祖荣光、不知祖宗名讳!
这,皆为战乱之害!
李唐未必永存,但李唐每安稳一年,百姓便免受一年战乱之苦。
李唐想要长存,文治武功样样不能少。武功有人去做,外孙身为人,便想着如何文治。
外孙既要上谏君王爱民惜民,也要下劝万民忠君忠国。
万民忠君忠国的前提是万民能吃饱穿暖。所以,外孙奏言新式农耕之策。而今,外孙名下土地一年两种之下,亩产达到六石余。只要不懒不惰之人,每年四石五石的亩产足够养活家人。
仓禀足了要知礼仪。如何知,这需要有人告诉他们!不但要告诉他们什么是礼仪,还要告诉他们为何要忠君忠国。
万民知礼仪,又忠君爱国,大唐就可兴盛,大唐就可长存!”
“好!说得好!”颜思鲁响亮的声音,绝不像是他这个年龄应该有的。
等胸膛平缓了之后,他说道:“好孩儿啊,你说得好啊自古万民之苦皆因战乱。若要免受战乱之苦,民要吃饱,民要知礼,民要忠君你的志向远大啊
但”他目光炯炯,“你做到了!只农耕令和军事学院两策,你做到了!”
“是啊他做到了”颜师古几人也在心中感叹道。“他不但做到了,而且比前人做得更好!”
百姓无饥寒之苦,臣有选拔之策,哪怕连续出两三任的昏庸君王,这江山也会安稳如初。只要等到中兴之主出现,李唐还是那个李唐,国祚依旧会绵延
他到底是怎样一个奇才啊
李唐有他,是皇室之幸,也是万民之幸,更是殷氏之幸。
殷清风道:“可能外孙有吃苦的经历吧。
外孙自蒙学以来,以为天下大道皆存书中。等外孙为吃饱穿暖而挣扎时才醒悟,原来,书中没有千钟粟也没有黄金屋,想要不挨饿受冻,就要动手去做。
外孙动手做了。于是,有了仙居坊,有了滋味楼。有了仙居坊和滋味楼之后,外孙就在想如何才能兼济天下呢?
于是,不再为吃饱穿暖担忧的外孙开始思考了。”
嗯?别停啊继续说啊
哦原来他是说,这些是他思考的结果。而思考的前提是他亲手做过
“外孙的友人马宾王从姑翁这里离开后,对外孙说,他要入仕,以此来振兴门楣。外孙说,可以,你先去种一年的地。一年后,我看看你有什么领悟,”
就在颜氏族人想知道马周的结局时,殷清风说道:“但颜氏不需如此,或者说眼下不必如此。
颜氏传承与孔师。身为圣师门徒,颜氏当以振兴儒学为己任。颜氏有责任带领天下人重新认识儒学、为儒学增加更多适合当下的学问。
当下的大唐需要什么学问?需要百姓能安分守己,能忠君爱国的学问!他们可以不知道什么是忠君什么是爱国,但他们要遵守礼仪。他们遵守礼仪了,天下就安稳了,天下安稳了,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就免受战乱之苦了。
所以,哪怕颜氏在祖训中做了一些修改,对皇室对百姓却是千秋万代的功德!”
说完,他起身对颜思鲁鞠躬。
原来,他绕来绕去,还是说那个话题啊
颜思鲁已经被殷清风感动了。这是一个心系天下苍生的少年啊为了苍生,颜氏若还顾忌那些虚名,可就愧对孔师门徒这个称号啊
“好孩儿,起身吧。你说的增添和刊行,这事儿姑翁准了!”
“谢姑翁!外孙代天下万民恩谢姑翁!”殷清风大声说道。
“你这孩子,姑翁老者老矣,但双耳不聋,你小声说姑翁也能听到。”心情大好的颜思鲁开了句玩笑。
殷清风说道:“若姑翁首肯,外孙想借一览。”
“好、好!”颜思鲁扭头说道:“你把你阿翁的手稿取来。”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热度文或者r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