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7章 恩荫和截杀(1 / 1)烟花若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圣四年三月初六,礼部举行了一场针对贵族子弟官员的考试。

起初贵族子弟们以为只是走个过场而已,而且不少人已经拿到了吏部出的试题,已经可以说是成竹在胸了,但是到了真正考试的这一天,却蓦然发现试题竟然变了,而且还是当今官家亲自出的题。

赵祯出的题并不难,对比起科举考试来说是简单多了,毕竟赵祯也不想一棒子把贵族全都给得罪死。

但监考的主考官却是八大王赵元俨,这倒是出乎了一众贵族子弟们的意料之外,于是乎,那些不学无术答不上题目的贵族子弟被赵元俨看到后,上去就是一个大嘴巴子,而后大声怒骂着给祖上丢人之类的,最后连踢带踹的赶出了考场。

一些想要浑水摸鱼的见这个铁面阎王如此恼火,顿时如丧考妣,他们的官位基本上都是靠恩荫而来的,宋朝的官员俸禄很高,居历朝历代之罪,而有官位在身,很多事情要好办的多,因此没人愿意平白无故的丢了官位。

他们以为当今官家派八大王来监考只是走个过场,却没想到八大王如此雷厉风行,参加这场考核的贵族子弟,一共有308人,光是被揍的就有60余人,还没揍被吓跑的又有上百人,到后面通过考核的只有28人。

崇政殿内,朝廷重臣们齐聚一堂。

赵祯看了一眼众臣,生气的说道:“308人参加考核,通过的只有28人,合格率不到十分之一,这就是朝廷恩荫的结果?”

八大王赵元俨拜道:“官家!臣也没想到这些贵族官员竟然如此不学无数,臣亲自监考,那些一个字都答不上来的,臣当众就把他们扇成了猪头,想他们祖上也都是我大宋赫赫有名的名臣名将,却不想到了他们这一辈,都是些歪瓜裂枣,实在是给祖上抹黑啊!”

枢密使曹利用拜道:“臣听说此次试题本已定下,但官家最后却突然改了试题,臣就在想,试题是不是过难了?臣以为不若交由吏部在举行一次,想必通过者绝对不止这点人!”

“吕夷简!你来说,朕亲自出的试题难吗?”

赵祯朝着参知政事领吏部尚书的吕夷简说道。

吕夷简硬着头皮回道:“回禀官家!官家出的试题,臣同几位相公看过,难度不及吏部出题的三分之一。”

赵祯继续说道:“试题如此简易,这些贵族官员却答不上来,这说明了什么呢?表面上看是这些贵族子弟不学无术,但朕认为这都是次要原因,这几日朕一直在想,是什么造成了如今的贵族官员如此不学无术,不思进取。众卿都是朝廷重臣,饱读诗书之士,有谁能为朕解答这个困惑吗?”

宰相张知白出言道:“官家!贵族子弟的官位大多来源于朝廷的恩荫,同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士子不一样,没吃那份苦,得来的自然就不会珍惜!”

赵祯回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祖上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不是留给不孝子孙败光的,而是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

“恩荫制度糜烂至此,所以朕打算废除恩荫制度!”

赵祯忽然斩钉截铁的说道。

曹利用忙拜道:“官家!我朝优待文人,恩荫制度绝不能废除!”

王曾出言道:“官家!恩荫制度乃祖制,官家此举有违祖制,请官家三思!”

“请官家三思!”

在场的朝廷重臣除了宰相张知白,其余的纷纷劝谏道。

赵祯怒道:“大宋立国还不足百年,勋贵之家不过三代而已,竟然已经糜烂至此,这样的恩荫要之还有何用?朕对恩荫官员如今之现状甚是不满,既然众卿都认为朕不该废除恩荫制度,那就回去好好想一想该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至于什么对贵族子弟严加管教之类的不痛不痒的话就别写进劄子里了!”

“臣等领命!”

.......

宋朝三大难题之一的冗兵,经过一年多的军队整编之后,基本上已经解决了,赵祯掌握了兵权之后,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冗官。

造成北宋冗官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宋朝科举考试扩大了范围,也就是大学生扩招造成了就业难。

另一个就是恩荫制度的泛滥造成的。

荫又可称为任子、门荫、荫补、世赏,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广义恩荫,是指由于封建制度下,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称之为“恩荫”。狭义的“恩荫”特指宋代以后出现的一种独特的门荫制度,称之为“推恩荫补”,宋时被简称为“恩荫”。

宋朝由于优待文人的祖制,因此一个官员如果做到学士以上的品级,历经二十年便可以通过恩荫获得二十名京官的编制,有的官员家李没有这么多的孩子用来恩荫,因此就举荐亲属甚至门客来凑数,毕竟白给的不要白不要。

而亲属和门客想要恩荫,自然是少不了孝敬,所以就形成了一个类似卖官的弊端。

所以你会发现北宋官员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读书人官做的越大,就越想生儿子,因为只有儿子才能用来恩荫。

一代词曲家晏殊就有七个儿子,名相范仲淹也有四个儿子,而后来主持变法的王安石也有三个儿子,但也有例外,比如保守派司马光就无子,所以他充当了杠精,同王安石死杠到底。

宋朝的恩荫制度主要有:

圣节荫补,每年逢皇帝诞辰一次。大礼荫补,每三年逢郊祀时一次。

致仕荫补,官员告老退休时一次明初沿袭元朝任子制,文官七品以上皆得荫一子以世受俸禄,称之恩荫生。

遗表荫补,官员死时上遗表一次。功臣死后,推恩可达20多人。

事实上到了宋仁宗统治晚期,大臣们也意识到恩荫制度若再这么玩下去了的话,国家迟早完蛋。

赵祯表面上很是震怒,想要废除恩荫制度,但他心里也清楚,这种制度是不可能废除的,之所以龙颜大怒不过是虚张声势,想要为恩荫制度改革定下基调而已。

......

陕州城外平陆县,一只二三十人的商队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马车上方悬挂着皇家商会十四个大字,除了一辆用来乘坐的马车之外,其余得拉的都是金银铜钱,共计三十万贯,是沈墨染用来改革盐通商用的。

商队前往解州必经兔儿山,而兔儿山路两旁早已埋伏了五六十名死士。

“头领,商队离我们还有二十里地,今儿个天气不好,是不是要提前下手!”

一名探子飞快跑到丘八面前说道。

丘八抬头看了一眼乌云密布的天空,说道:“若是下雨,这山路将更加难走,想必商队到这兔儿山定然是晚上了,届时定是人困马乏,到时我们乘夜偷袭,定能活捉了那皇家商会的会长!”

“头领,听说那皇家商会的会长是个大美人,到时头领你吃肉,能否让小的们喝口汤!”

一名贼眉鼠眼的死士谄媚的说道。

他们是死士不假,但要看是什么人训练出来的死士,丘八每次带他们执行任务之前,都会去青楼风流快活一下,执行任务时,若是遇到女眷,那也难逃他们的毒手。

但这次丘八却是没有让他们享受一下就出来执行任务了。

“日你仙人板板的,都什么时候了还想女人,通知下去,谁也不能对马车里的女人动心思,告诉兄弟们,只要活捉马车里的女人,回去之后每人赏银千两,到时候买十个娘们都够了!”

丘八大声的斥责道。

果不其然,商队行到兔儿山,天空早已下起了漂泊大雨,此处离解州还有不到三十里地,但是荒郊野外,自然没有驿站,因此商队只得冒雨安营扎寨,待扎好了营帐早已是深夜了,一个个都累得爬不起来了。

凌晨子时刚至,丘八便带人夜袭了商队,但众护卫都是锦衣卫出身,皆是练家子,并不惧怕这伙死士,双方激斗之间,丘八乘机控制住了马车,掳走了马车里的人,而后留下一半死士抵挡护卫,他则率其余人乘乱离去。

当众护卫将死士杀光之后,却发现会长早就被人给抢走了,想要追但众兄弟身上都带有伤,而且还有钱财要看护,不得已只得退回到平陆县城搬救兵,平陆县令没想到在他的管辖之下,竟然有如此匪徒竟然敢劫持皇家商会会长,一面派遣官兵出城追捕,一面上报陕州知州大人。

丘八带领残余死士一直逃到解州境内方才松了一口气,丘八看了一眼马背上被她打晕的女人,说道:“这女人长得倒是水灵,但比起大少奶奶还是差多了。”

于此同时,解州境内,沈墨染率领四名女侍卫正在快马加鞭赶往解州城。

起初她到了陕州之后,找了当地的几名盐商打探消息,无意当中知道了解州知州钱文观的为人,因此留了一个心眼,商队分了两路,她带着四名武艺不俗的侍女走小路,她的贴身侍女小青则是冒充她做马车随大队走官道。

“救命啊~”

一阵女子呼喊的救命声从不远处的树林中传来,沈墨染忙喝住了马,朝着身边的女侍卫说道:“小梅,小兰,你们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是!”

两名女侍卫忙翻身下马寻着声音朝小树林走去。

不一会儿,一个衣衫不整的中年衙役被小梅持刀押了出来。

“小娘子饶命啊!我再也不敢了!”

中年衙役连爬带滚的跑到了沈墨染的马前。

不稍片刻,小兰搀扶着一个衣服破损,身上有伤痕的中年尼姑走出来。

沈墨染当即明白发生了什么事,顿时怒道:“杀!”

“是!”

小兰领命后,一刀将其毙命。

一旁地尼姑见此忙跪下朝着沈墨染磕头:“多谢施主救命之恩!”

沈墨染翻身下马将其扶了起来,询问道:“师太,看穿着,这人是官府的衙役,但为何会做出如此有损朝廷威严的事情?侮辱妇女,这可是死罪!”

中年尼姑忙道:“施主有所不知,这官差是知州大人的亲信,我们鱼头庵的尼姑到解州城化缘,回来的时候都会被这官差以护送为由骗到此处侮辱,贫尼已经有不少姐姐不堪受辱回去之后纷纷上吊自尽了!”

“既然如此,那师太为何还来这城内化缘?”

沈墨染不解的问道。

“一是因为山上的姐妹们要生存,即便冒着被歹人欺负的风险也是要进城来化缘的,二是听说皇家商会的会长要来,听说这会长是个女人,而且经常替我们女人打抱不平,因此,贫尼想入城看看能不能遇到她,让她给我们鱼头庵的尼姑们做主伸冤啊!”

中年尼姑大声喊道。

看这尼姑不像做假于是沈墨染说道:“师太!实不瞒你,我就是皇家商会会长,你有什么冤屈,可同我直说,我定会替你伸冤。”

“你是皇家商会会长?”

中年尼姑显然有些不相信。

“如假包换!”

说着沈墨染从怀里掏出一块特制的金牌,中年尼姑并不知道金牌是何物,但想来敢直接将官差处死的,定然假不了,忙大声说道:“会长大人!千万不要进城啊!知州大人正要谋害你呢?”

“这话如何说?”

沈墨染皱着眉头说道。

中年尼姑于是将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全都一五一十的告知了沈墨染,原来当初柳若云虽然杀死了想对她不轨的衙役,但官道都已被封锁,她一个弱女子,不大可能逃出去,因此去了鱼头庵,讲述了自己的遭遇之后,得到了师太们的同情,因此一直藏身于鱼头庵。

“柳娘子可还在鱼头庵?”

沈墨染忽然意识到这个从府衙逃出来的柳娘子肯定知道点什么,若不然不会引得全程搜捕。

“在!在!在!柳施主一直藏身于我们鱼头庵的地窖中,就算前几天官差上山搜查也没能搜出柳娘子!”

尼姑忙回道。

“小梅!小兰!你俩留下把这尸体处理干净,有劳师太带路!”

沈墨染当即决定先不入城,先去鱼头庵见一见这个逃婚的柳若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