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6章 河西走廊(1 / 1)烟花若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海湖以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板块那就是河湟谷地,从青海湖沿着河湟谷地向东走一百多公里就到了青唐城。

青唐城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西通西域,东接秦、陇,北护甘、凉、南交川、藏,扼守中原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被誉为“海藏咽喉”。

公元201年,汉武帝刘彻连续两次命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河西,经过激烈的战斗,汉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歼敌3万余人,迫降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俘虏5王及5王母、单于阏氏、王子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63人。汉军仅伤亡3千余人。浑邪王、休屠王率残军逃走。

自此以后,汉朝拥有了广阔的河西走廊,而河西走廊也成为了汉朝打通丝绸之路最为重要的前哨基地。

虽然汉武帝打通了河西走廊,但河西附近还生活着英勇善战的羌族,对河西的威胁依旧是很大。而

河湟地区四通八达,可以通往汉地各处,向东可去陇右关中,向南至四川松潘,向北可去河西走廊。一旦有敌军控制河湟谷地及西宁,河西四郡难保,中原和西域的联系将被切断。顺河湟谷地东下渭水流域,将威胁到古都长安。汉唐时期,对河湟的重视非同一般,因此青唐城为军事重镇。

唐朝时,吐蕃在松赞干布的带领下开始崛起,成为统一的强盛帝国,自此之后唐和吐蕃就开始频繁的争夺河西之地。

据统计,唐朝和吐蕃在河湟地区大小战役30多场,双方兵力超过十万的大战就不下5次,双方互有胜负,战线颇为胶着。如非常着名的大非川之战,薛仁贵就败于吐蕃。

唐安史之乱后,大唐无暇顾及河西,吐蕃趁机反攻,夺走整个河湟地区。丢了河湟之后,河西也被吐蕃夺取,整个西域和中原断了联系。吐蕃军甚至一路攻入长安城,中原大震。

及至唐朝末年,吐蕃帝国分裂,而后陷入内战之中,为了避免战乱,有一部分吐蕃部族东迁至河西之地,形成了以青唐吐蕃为首的吐蕃部族。

河西走廊战略意义十分重要,直接决定了中原王朝是否能连通西域,以及是否能实行后续的统治。河西走廊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亚、西亚乃至西方的文化交流也要靠这条路,所以河西走廊的经济与文化意义也十分重要。

北宋熙宁年间,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由王韶主持,宋朝先后收复了宕、叠、洮、岷、河、熙六州,史称熙河开边。

熙河开边的主要战略目的是夺取西夏左厢横山之地,切断西夏赖以生存的右臂,傍取熙河湟鄯之地,隔绝西夏与吐蕃的联系,从右翼边境压迫西夏,彻底解决西夏威胁,消除西部边患。

不得不说这一军事战略如果能实现的话,宋朝还真的有机会消灭西夏,但是宋军虽然占领了熙河之地,可一直未能有效的解决当地吐蕃人频繁的反抗作乱,因此大宋政府不得不在熙河地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王安石变法期间,熙河六州的军事开支占据大宋财政支出的六分之一,这对于连三冗问题都没有解决的大宋而言,无疑是一笔沉重的开支。

后来王安石变法惨淡落幕,保守派司马光执政,司马光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不管黑猫还是白猫,只要披着猫的皮,全部打死,因此新法尽数被废除。

后来司马光又放弃了宋朝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熙河之地,因此司马光背上了大汉奸的罪名。

但实则不然,因为自宋朝定下重文轻武的基调之后,就决定了宋朝是做不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

最重要的是宋朝发现拿下河煌之地后,依旧无法消灭西夏,因为河煌之地经济十分薄弱,无法养活一支对夏作战的大军,一直都是从内地调拨大量物资支援,运输补给线漫长。而且西夏地理十分复杂,即便占据了河煌之地,宋朝依旧不能给予西夏有力的打击。

最主要的是宋朝五路大军伐夏,遭遇了宋朝自立国以来,最大的军事惨败,宋朝前后死伤近二十万,彻底丧失了消灭西夏的有生力量。

再加上,宋朝最主要的威胁依旧是北方的契丹民族,因此司马光执政后,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解决这个危机,司马光不得以放弃了宋朝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熙河之地。

自赵祯登基之后,一方面裁撤整编军队,改革科举、限制恩荫,精简机构使得军事力量膨胀、行政效率提高。

另一方面赵祯又成立了皇家商队,鼓励工商业发展,使得大宋的财政日益宽松,综合国力也是日渐增强。

赵祯来自后世,自然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自皇家科学院成立之后,大宋的武器装备都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且民间的各种水利设施也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又加上土豆、玉米、棉花以及大规模的推广占城稻等,宋朝的经济民生都大为好转。

本来赵祯以为对青唐吐蕃和对李元昊的作战要持续很久,但没想到这两场战斗结束的都如此快,再加上辽国又忙于镇压农民起义,因此赵祯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那就是调集大军,准备对吐蕃进行一次强有力的军事打击,而且任用的主帅还是甚是年青的狄青。

天圣九年三月末,吐蕃十八个割据势力组成联军共计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朝着青唐城袭来,而宋朝这边,在一番紧急抽调之后,总计八万轻骑兵,两万重骑兵,五万步卒,也是十五万人马。

狄青第一次挂帅出征,因此极为谦虚,跟众武将商议之后,决定不主动出击,毕竟宋军对吐蕃的真实状况都是不熟悉的,又加上高原反应等,因此主动出击所面临的结果要更遭。

狄青最终力排众议,决定以逸待劳,就在青唐之地等吐蕃十五万联军一决雌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