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 文理书院(1 / 1)姀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春日午后,人晕晕欲睡。

唐寅初回转府内,集晨院内一片寂静。她本不喜人多,身边除了杜氏安排的几个人,并无其他仆役,因此倒也安静许多。

“少爷,您回来了?”正堂内青欢正忙碌着。

唐寅初点头,坐定后看着她问道:“我落水的时候身上的东西呢?”

青欢迟疑了刹那,转身去拿了一个小盒子来,“少爷说的可是这个?”

里面说一个粉色的珠花,不算贵重,胜在编制精巧。

因为送珠花救了小妹,也才有了她这一场奇遇。不得不说是一朵珠花惹出的故事啊。

自她醒来还没去探望过小妹,而她之所以活命还是因为这个小妹,小妹被老夫人责令不得外出,她若是常去一定会被说成不遵从老夫人。

这府里的门道还真是不少,唐家并非官宦人家,丑事不出门,商户不在乎这些面子上的事,就算是损失了面子,只要里子是实打实的银子就成。

再加上二婶已经对掌握风向自有一套办法,加之她之前看不惯小妹跟在大妹妹后面因为一些小事胡搅蛮缠,因此并不喜欢这个妹妹,加之小妹对她也并不亲近,因此她也不好冒然改变之前的作风。

“还是放起来吧。”沉思了一瞬,她做了决定。

在她还没有完全扮演的像唐寅初之前,所有的人还是避而远之为好。

“是。”虽不明白原因,但是听少爷指示已经是本能。

想了想,她拿起那朵珠花出了门,身后青欢嘴角抿了抿,大少爷还是这样的口不对心,明明对大小姐很上心,却偏偏做出漠不关心的样子,真的是外冷内热极了。

若是她知晓后世的一个词语,那么一定是闷骚。

缓步在去后院的路上,中间就是两人落水的池塘,也是她穿过来的源头,站在池边,她禁不住想到,若此刻跳下去,会不会就能回去了呢。

望着平静的湖面,她的眼睛亮了一下。

“大哥,你在做什么?”一道着急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该来的躲不过,在与水面接触的一刹那她如是想着。

下降的趋势止住了,她睁开眼,咦,没有落水。

拉住她的是一个婆子,“大少爷,何故想不开?”这人她认识,妹妹的奶妈,对妹妹无底线宠的那种。

唐寅初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我没有想不开我只是被你吓到了,可是他又确实有跳下去回到现代的想法。

“大哥,刚才看到什么了么?”唐吟苒诧异地问,刚才远远的看去就是大哥要跳进去的样子。

眉头皱起,这误会有点大。

“我只是想看看这水有多深。”绞尽脑汁的想了一个理由。

啥?唐吟苒觉得大哥可能是最近药喝多了。

看到她眼中的惊愕神色,唐寅初意识到这个话题要赶紧止住,“妹妹刚从娘亲那里过来?”

唐吟苒点点头,一脸无奈道:“我被老夫人禁足了,只能在东院内溜达了。”

是个可怜的小姑娘,了解的点点头,掏出珠花递给她,“上次就该给你的。”

粉嫩的珠花,适合小女孩的搭配,果然唐吟苒很开心的接过,露出甜甜的笑容,“谢谢大哥,我很喜欢。”

这小脸蛋,看着就很软,想捏。她止住自己伸出的罪恶之手,揉了揉她的头顶,“在家就好好休息,万不可再去危险之地了。”

“又不是我自己掉进去的,我已经被教育无数次了。”她禁不住露出哀求的表情。

果然是有趣的妹妹,唐寅初止住嘴角的笑意,花送到了,该走人了。于是她麻利的撤了。尽管心里做出来一百种宠妹方案,最后实施的时候却停住了。

徒留唐吟苒站在原地看着大哥的背影,总感觉大哥有点怪怪的,之前虽说不喜欢跟她相处,可是也没这种陌生感。

“大少爷可能是还没恢复过来吧。”刘妈看着神色失落的她忙安慰道。

“也是,大哥苦药喝的蔫蔫的了,下午再做点大哥喜欢的点心给他送过去吧。”唐吟苒想了想道,顿时觉得又有动力下厨了。

“还是小姐想的周到。”刘妈忍不住夸道。

却说唐寅初一脸郁郁地走到了外书房。唐家外书房向来由他父亲唐启专用,用来处理店铺的账房事务,每个月由各个店铺的主事过来汇报。

这还是他醒来后第一次到这里,她粗略的看了一眼后,便挥手让书房候着的小厮下去了。平时唐父也会让她来旁听铺子上的事情,因此小厮不疑有他。

左侧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看样子唐家虽然是商户,却也想以诗书传家,这应该是每个长辈的想法吧。她倒是知道父亲在文理学院读了几年,本要考取秀才功名,但被继祖母以家里必须有一个人继承家业为由退学,虽然祖父据理力争,但是继祖母咬口不依,父亲无奈跟随祖父经商。但是他的性格软弱善良,实在不是经商的好手,因此这么些年唐家也就是一般的商户而已,并没有太大的发展。

右侧的架子上面放着的一沓沓的账簿。是这个季度刚刚送过来的。下面的架子上贴着各家店铺的店名及月份。

唐家在本地,有一家绸缎坊,一家成衣铺,一家饭庄,一家杂货铺,还有一家小点的糕点铺。其他就是一些收取租金的小铺子。

引起唐寅初注意的,是位于文理学院门口处的一家小小的铺子,正处于出租状态。不过租金少的可怜,尽管那个地段看起来还好,但是学子购买力并不是很强。在这个时代笔墨纸砚纸上确实是贵。

而文理学院是太祖皇帝下令在每个县府督建的,让平民子弟也可以识字,明事理。以三年为限,前三年是免束脩的,教授国文、算术、种田、做工手艺、医护等初级技巧类技能,每人进门可以学三项,使人有一技之长能立足,三年后若是有师长写的优生推荐信亦可再继续读三年,若是三年内能考上秀才,则可再免费读三年,否则就只能回去种田。当然若家里有富余银子的也可以继续交束脩读下去,自从建了文理学院,鸿清国的风气随之改变,国家开始逐渐的稳定。

民有教化,识字以后,有些指示也可以更好的宣传到位了。不得不说这个开国皇帝真的是有预见性。

若是问云水县的文理书院为何建在云水镇,实因在云水县附近的瑶山前有一所闻名全国的君瑶书院。这君瑶出院已经建院百年之久,每次考试的状元必定出自此书院,全国各地有才识的子弟都会齐聚于此,各家贤才,百花齐放。故此有北太学,南君瑶之说。

唐寅初之前一直努力学习的目标就是想要考取君瑶书院,进了君瑶,距前三榜已经近了一大步。可惜一场落水,由她顶替,其他的都可以,唯独这她实在做不到。

在这个朝代,科举依然是寒门子弟最大的出路,但不是她的。在应试教育下考出来的孩子,对于考试是没在怕的,只是女扮男装若被查出来那可是要砍脑袋的,这事可不好办。

想了想身上的秀才功名,她默默的为唐寅初骄傲,每次落地的童生那么多,考取秀才给唐家免了那么多的税银也是大功一件,而之前饱受期待的二叔还是考了三次才考上的,记得当时老夫人当时尤为骄傲,说二叔唐承是唐家未来的希望,让父亲务必用心的支持他。

谁料不出两年她一举考中,硬生生夺去了二叔的风光,自此二叔每次考取举人都不中,老夫人以为是她抢了二叔的运势,因此十分的不待见她。

她随意抽出一本账簿打开,随意的翻开了一眼,顿时心如止水。

这个时代记账均是繁体书,密密麻麻的数字,她感到有点头大,这使她当商业霸主的心思都淡了。作为一个没有计算器的年代,一切单靠打算盘来计算,而她恰恰是没碰过算盘的那个,还好唐寅初当时有选学算术。不知道这个时候有没有其他穿越过来的前辈,兄弟姐妹,已经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呢。她心有期待的想着,若是真没有,她也可以勉为其难的充当数字发明第一人的。

看了一下各个店铺的位置,默默的记下,翻录了一下店铺的经营情况,有几个铺子生意还是不错的,距离销假还有几天,唐寅初决定明天再出去实地考察一下。

这次父亲接到消息位于吴市的丝织坊烧了,那里是唐记绸缎庄的货源之处,所以紧急赶去处理,算算时间这时候应该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