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校长笑道:“古代文人还真有意思,想做官的时候,就称赞救世济民的大道。一旦做不成官,就开始歌颂山水田园生活了,并且把官贬低得一文不值。这现象,算不算是一种自欺欺人呢?”
徐校长之前一直没发言,一发言就是尖锐的言论。
谁知孟校长却完全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当然是自欺欺人!”
然后又笑着说道:“可徐校长,人生在世,有时候还就需要一些自欺欺人呢。否则要是当不上官,却心里还一直觉得当官好,那不是活活把自己给折磨死了?”
“古代文人能根据境遇改变思想,从而无论处在什么境地都能快乐,这点恰恰是我们现代人要学习的啊!”
徐校长听到这番话,也无可争辩,一笑而过了。
原本姜俊只觉得他们在闲聊,后来他才知道这两个人的对话中包含深意,可以说是两人不同境遇的写照。
片刻之后,林子晴又说道:“要不,咱们来对诗吧?每个人说一句带‘月’的诗,不能是自己写的!必须是前人做的。”
姜俊心中感慨,这林子晴还真是不认生啊。不过这种对诗,还真是可以玩玩。因为自己基本上也是无敌,只要不说宋朝之后的就行了。
孟校长一听之下,高兴的不得了:“好!好!好!对诗最好玩了!”
徐校长连忙说道:“那还是刚才的规矩,你们对诗,我在旁边看着。”
说罢,徐校长还往后挪了半米的位置。
孟校长笑道:“每个人说带月的诗词,也算是对景。不过我可得说明白了,这个‘月’只能是月亮的月,不能是月份的月。像什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哪怕说的‘月’再多,也不算数!”
众人都拟定了规则,由孟敬生第一个先说。
孟敬生说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路承铎说道:“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李燕说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林子晴说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众人说了一圈,说到了姜俊那里。
姜俊说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林子晴连忙拦住,说道:“你犯规了啊,来,喝一杯。”
“犯规?”姜俊满腹疑团:“我怎么犯规了呢?”
原本林子晴这一天都不好意思和姜俊说话,但现在游戏玩的开心了,也不管那些了。
“都说了不能用自创的诗,要用前人写的。”
姜俊说道:“这诗不是我写的啊,是苏东坡写的!”
“苏东坡是谁?”林子晴一脸茫然:“是苏轼的弟弟吗?”
姜俊听了这话,更疑惑了。苏东坡是苏轼的弟弟吗,这话放在前世就是标准的文盲言论。
然而当林子晴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周围的人却并没有一个表示诧异的。若说林子晴不知道这首词是苏轼写的,这就很不可思议了。
孟敬生、路承铎这些在文学方面有造诣的人也不知道这首词是苏轼写的,这可能吗?
孟敬生说道:“你这两句诗还蛮不错的呢,是五言律诗,还是古体诗啊?”
姜俊听到这话,更是感到疑惑了:“是《水调歌头》的前两句啊。”
孟敬生说道:“可以把全词说一下吗?”
姜俊心想:或许是在这个世界,苏轼的文学地位并没有那么高,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词吧。
想到这里,他背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念完,众人齐声喝彩。就连徐校长也为之肃然起敬。
孟敬生长叹道:“原本我以为逸之的词写得好,却没想到竟然好到这种高度。仅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经胜过我所有诗词的总和了!”
路承铎对姜俊的老师李燕说道:“李老师,当真厉害呀,教出这样的好学生。”
李燕连忙说道:“我可没这么大本事,还是姜俊自己的能力。”
这一声声的夸赞,让姜俊更感到疑惑了,他下意识地说道:“这词是苏轼写的啊,又不是我写的。”
孟敬生连连摇头:“不可能,我对苏轼的词有一定了解,如果这首词是苏轼写的,一定是首好词,但是他的所有好词我都背了,并没有这一首。”
还补上一句:“不过你这首词的高度,还真有苏轼的水平。”
林子晴笑着拿出了手机:“我网上搜索一下。”
搜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拿出来一看,一条符合的都没有。
林子晴笑道:“姜俊的行为让我想起我父亲说的一句话了。他说古代人和现代人在‘署名权’上正好相反。古人是把自己的作品署上别人的名字;现代人是把别人的作品署上自己的名字。现在姜俊这个作法,还颇有古风呢!”
说到这,众人哄堂大笑。
在众人的笑声当中,姜俊似乎想明白一些缘由。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是在他贬官的时期写的。
而苏轼之所以会贬官,和新党、旧党之争有直接的关系。
新旧党争的出现,是因为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宋朝积贫积弱。
而这个世界里的宋朝,就没积贫积弱!所以这么一路推导下去,这个世界里的苏轼也没遭遇贬官。
写一首词,往往要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倘若有一点不具备,写出来的就不是原来的词了。
而苏轼既然没有贬官,那在“丙辰中秋”那年,身在不同的地方,心有不同的心境,自然也就不会写出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了。
想到这里,姜俊不禁感慨,自己在无意之间,得到了这首词的冠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