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注意到赵如圣的人,不禁议论起来。这文曲殿擅长猜灯谜的也不是没有,有个别厉害的,也是一路势如破竹。但没有和他这样一下就点出谜底的。
赵如圣却没理会这里,一路往文曲殿里头行去。
文试并不全是猜灯谜,到了十五层以,就是考究对联功夫了。
这几层出的对联,根本没有什么难度。执起笔,赵如圣几乎是不加思考的将这些对联的下联写出。不过,到最后一个对联却出的很有水平。
“学诗类高适,老来犹作凤凰身!”
看到这个联,赵如圣怔了怔。
“公子,这副联,是朝廷的监察御史文大人出的。目前来过的士子,还没有人能对出来。公子如果能对出来,那就能进入最后一关了。”
负责这一关的,是一名翰林的儒生。一身儒衣,四十多岁,脸皮白净,颔下留着三缕胡须,流露出很高的修养、学识。
赵如圣沉默了。
这高适是前朝大周的礼部尚书,转散骑常侍,进封靖海县侯,时称高常侍。此人留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因写了许多歌颂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事迹,还由此转入军队因功封侯。
“这文大人是想走高常侍的路,由文转武啊。”赵如圣猜测道。
赵如圣这段时间醉心武道,文事已经很久没碰了。但他前世是中文系毕业,毕竟有一世的学识放在那里。冥思苦想一阵,终于提笔写下了自已给的下联。
“遗世慕庄周,睡去能为蝴蝶梦!”
这个对联,是赵如圣根据前世今生都存在的一个人物庄子写的。
传闻中,这庄子是圣人一级的武者。他所创的大梦仙经乃是由梦证道的武学典籍。
据说此功可梦中习武,醒来之后梦中所学兼会化作现实。
此人善文善武,留下莫大的传说。而赵如圣前世也有庄子这么一个人。这人同样由梦出名,梦中他变成一只蝴蝶,醒来后竟不能分别梦中与现实。
“不错,不错!学诗类高适,老来犹作凤凰身。遗世慕庄周,睡去能为蝴蝶梦!好对子!好对子啊!”
这位翰林儒生吟唱了一遍,眼中显露出神采来。
“好对子,好对子!这一关,你过了。想必文大人看到你的下联,应该会非常高兴。我先给他送过去。”
他此时显得急不可耐,似乎恨不得马动身。
“大人去吧。”赵如圣道。
目送儒生离开后,赵如圣进入了下一关。
只见门槛,写着两个字“诗词”。
赵如圣心中若有所悟。
这场文试的前几关猜谜,考的是思维敏捷程度,中间考对联,考的是聪慧和粗浅的作诗能力。到了这一关,就是直接考究文学修养了。
“今年的文试不同凡响。希望下一关,不要太过叨难。”
赵如圣对文试第一志在必得,可并不好拿。至少他已经隐隐感觉到下一关不太好过了。深吸了一口气,走了进去。
房间很暗,中央有一张木桌,木桌竖着一只灯笼,用灯罩罩着。木桌的前方,有一面幕布,幕布后一片通亮,黑色的幔布隐隐映照出一个高瘦的人影。
那人静静端坐,投射的阴影,散发出一股浩大、方正的味道。
“赵如圣?”淡淡的声音,透露出一柄执掌生死权柄的威严、气度。
“是。学生见过大人。”赵如圣低头行了一礼。
这人投影散发出的气度,说话的威严,都在隐射一个事实,这位主考官位高权重,来头很大。
“这个房间,你是第一个来的。很好!”幕布的人影,微微的点头,表示赞赏。
“这位主考官,不知是朝中的哪位大人。”
赵如圣沉默不语,心里微微有些紧张。不过前世他自小开始学习唐诗宋词,怎么说也是胸中锦绣文章万万千,可不能露怯。
“木桌有笔、墨、砚,你揭去桌的灯罩吧,这最后一关的题目,灯罩里。”
“学生领命。”
赵如圣揭去灯罩,只见木桌,竖着一个白纸糊的八角灯笼。
这灯笼分八面,朝着赵如圣的一面,全是空白的。就在揭去灯罩的一刻,这只灯笼底座发出一阵机括声,接着,白纸八角灯就在赵如圣眼中缓缓转动起来。
赵如圣聚精会神的盯着八角灯笼。第一面灯笼白纸写一行细瘦体的古篆小字,如水流一般,
“河边对足舞流萤。”
看到这一行细瘦的字体,饶是赵如圣心性坚定,这会儿也不禁动摇了一下。
他想过一关的题目可能会很难,但没想到第一行诗句就是这样。这一行,只要读过书哪怕洗衣女看到河边有孩童嬉戏也可以做出来。
“这……”赵如圣不解的盯着幕布后那道身影。
看了一眼幕布后的那道身影,那人一动不动,似乎化成了木雕般,毫无声息。
“咯——咯——”
机括转动,八角灯笼出现了第二行字体:
“忘却学堂诵书声。”
这一行字,依然毫无变化,依旧没有新意。心里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赵如圣几乎怀疑,自已是不是进错了房间。
“一首诗有八句,对应八角灯笼的八个面。已经有两面出现了诗句,可能是出现四句不完整的诗,让我接后半部份。暂且看完再说。”
赵如圣深吸一口气,强打精神。
第三行诗句终于出现:
“百兽威势练在身。”
这句诗一出现,整个诗的意境立刻一转,一股万兽朝苍的其实扑面而来,震慑心魂。
赵如圣脑海里,猛然嗡的一下,轰鸣起来。恍惚间,双耳听到了山林中百兽争先嚎叫,眼前似乎看到了兽潮扑面,自己被淹没的场面。
咯——咯——
机括依然在运作,八角灯笼缓缓转动,第四行诗出现了:
“夫子改念诸子经。”
这七个小小的细瘦体古篆一出,整首诗的沸腾气息突然变化,好像万民被教化,聆听夫子教诲的气象站现在眼前。
赵如圣接着看八角灯转动。果然剩下的四面都是白纸,等待着别人为他们提合适的诗句。
过了不久,机括声终于停止。但赵如圣却依旧盯着白纸八角灯,他的心神沉浸刚才万兽奔腾转向万民教化的气象,脑海里则不断的浮现着这四句诗。
赵如圣的眉头皱了起来。
这四句诗,可不简单!——这是他的第一感觉。
大新王朝文武分治,武不问文事,文不问武事。
文武自古相轻。儒家瞧不起兵家,兵家也瞧不起儒家!这是天大的道理,几千年都不会变!
不过,这几年四荒边境常有摩擦,战事有不断升级态势。兵家势力抬头,儒家也丝毫不退。白纸灯笼的这句诗,正代表着近些年来,在朝廷里开始抬头的,文武之间的一种摩擦。
这最后一关的考题,表面看,是考究学生的诗词功夫,但诗中诵书,夫子等显示了儒家。而武学源于远古先民学习百兽和参悟世间景物真理。所以,百兽奔腾代表武学相互碰撞的军事战争。
更深一层次,这是让文试中脱颖而出的,最优秀的士子摆明自已的立场、态度。
京城的士子,基本都是既学文又学武。这最后一关,分明就让这些文武双全的士子,在儒家和兵家之间,做出自已的选择。
确定自己将来是封侯还是拜相。
暑期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8月21日到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