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九章达拉克情报网(1 / 1)隐宗宗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所说的克十米尔地区,是广义的克十米尔,包括巴尔蒂斯坦、拉达克、克十米尔三部分。巴尔蒂斯坦基本与巴控克十米尔重合,而拉达克加狭义的克十米尔基本就是印控克十米尔。

后世克十米尔问题可谓闹得沸沸扬扬,也有人提起克十米尔实际曾经属于中国,这话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克十米尔确实有一部分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拉达克地区,便正是中国的故土。

拉达克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之间,拉楚河与希欧克河也就是印度河游穿行而过,使得该地区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地理特点。

“唐代时,拉达克在唐与吐蕃之间几度易手,落入吐蕃手中。吐蕃王朝崩溃后,末代赞普朗达玛的曾孙吉德尼玛衮逃到吐蕃西部割据,并将土地分封给三子。”

“长子日巴衮占据磨域,又作芒域,以今克什米尔的列城为中心,后成为拉达克之首领;次子扎西德衮占据普兰,以吐蕃普兰县为中心,成为当地的首领;三子德祖衮占据扎布让,继承其父的事业,以今吐蕃札达县为中心,成为古格之首领。”

“三地是为普兰王朝、古格王朝和拉达克王朝,普兰被称为云彩汇集的地方,古格被称为云彩弯弯的地方,磨域,拉达克——日土,被称为云彩最高的地方。”

“从此,吐蕃原来辖属的大小羊同地区逐改称为“纳里速古鲁孙”,意为阿里三围或阿里三部。”

刘阿蛮一边在面前的地图比划着一边滔滔不绝的对黎汉明介绍着军情局探查到的关于拉达克地区的情报:

“元朝控制吐蕃之后,拉达克王国也纳入宣政院管理之下,建立了纳里速古鲁孙元帅府,后来明朝继承其建制,设置了俄力思军民元帅府。”

“有说法认为古格王朝曾经统一过阿里三围,那么后来的拉达克王朝可能是从古格王朝再次分出来的。”

“两百余年前,古格王朝发生了内乱,同为吐蕃赞普家族后裔的拉达克王国趁虚而入,征服了古格,进行了惨烈的大屠杀,古格化作废墟,吐蕃西部阿里地区被拉达克王国完全掌控,这是历史拉达克王国疆域最大的时代。”

“拉达克王国吞灭古格之后,并不继续以古格自称,可见拉达克已经逐步开始印度化了。但这绝不代表拉达克人愿意归服为印度的一部分,实际拉达克吞并古格之时,正是吐蕃传佛教文化的复兴时期。”

“明朝末年,崇祯时代国力衰弱无力管理吐蕃,和硕特汗国的固始汗入吐蕃杀死了亲明的噶举派领袖吐蕃巴汗,吐蕃脱离了明朝的控制。”

“由于五世达.赖希望利用和硕特蒙古的力量驱逐拉达克人在阿里地区的势力,拉达克王国便投靠了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因此也有少量人口被一斯兰化。”

“百余年前,拉达克王国与吐蕃地方爆发了吐蕃拉战争。双方的争端与教派信仰的不同有很大关系,拉达克信仰南竹巴噶举派,而吐蕃甘丹颇章-和硕特联合政权则信仰格鲁派。”

“这场拉达克战争起因是拉达克王国在统治区域内发起打击异端的行动,迫害格鲁派僧人,但吐蕃地方发兵进攻实际目的却是收复吐蕃北的阿里高原。”

“后来清朝驱准保吐蕃,正式对吐蕃建立管理后,由于莫卧儿王朝远比吐蕃地方强大,拉达克终究成为莫卧儿帝国的附属国,甚至连王室都有许多人皈依一斯兰教了。”

“达拉克作为勉强保持独立性的莫卧儿附属国,仍然和中国吐蕃地区保持紧密关系,对清朝也很友好,有时会进行朝贡。”

“后来,莫卧儿帝国开始衰落,清朝政府派兵向西发动战争收复失地,拉达克回到了祖国怀抱,清政府把他列为吐蕃的一部分,吐蕃向其提供保护,而拉达克每年要给吐蕃进贡。”

“我军进驻西康后,宁培忠将军直接在拉达克地区派驻了一个师的兵力。”

黎汉明闻言点了点头,对拉达克的历史他还真不知道,他只是对拉达克的地理位置有过一定的了解。

拉达克地区位于世界屋脊之,北有喀喇昆仑山,南有喜马拉雅山,这对于外人来说是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但对于拉达克人自己来说,穿越高山的峡谷和山口已经是生活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的王国因为数千年来积累的交通知识,同样可以拥有四通八达的环境。

当地人从拉达克顺印度河河谷向南走可以到达印度莫卧儿帝国,向东北进入战略要地阿克赛钦,进入阿克赛钦后,向东南可以进入西康、向北可以到达新江和田等地。

所以,在广袤的冰川、山脉、戈壁之间,看似地处角落的拉达克实际是南亚、中亚、西康地区的十字路口。

此外,黎汉明之所以还知道拉达克这个地方,那便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的情报中心。

在刻板印象中,闭关锁国是清政府对外的既定政策,也反映了清政府对于外部世界的某种态度。

然而笼统的政策方针并不是铁板一块,在一些情况下,出于实际需要,清政府也会利用各种手段了解外部世界。

清朝需要处理的内外部问题众多,即使采行闭关锁国政策,也要保证军机情报的畅通,尤其是在亚洲内陆方向。

当然,作为一个前现代政府,大清还缺乏专业的特工和间谍,而更多地依靠藩属国或依附于清朝的团体。

而当时地处大清控制下的吐蕃、准噶尔部控制下的新江、印度莫卧儿帝国三地交通要冲的拉达克,就成为了清代前中期情报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远在北京的满清帝国高层提供了大量有关于南亚、中亚,甚至正在扩张的俄罗斯帝国的情报。

在入主中原前,皇太极先于1634年击败蒙古,夺取大黑天金佛像,宣告传位35任大汗的蒙古帝国彻底覆灭,降格为后金的盟友,女真人也因此获得了统治蒙古高原、争取信仰吐蕃传佛教地区的某种合法性。

在女真人崛起的过程中,击败并联合蒙古人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大明朝失去了重要的屏障,北方防线全面暴露。

而这场变革的意义也不局限在高原之,这是因为吐蕃传佛教早在蒙古帝国草创时期就已经与权力紧密结合,当女真人统合了东北和蒙古高原之后,籍由蒙古政权和吐蕃传佛教的联系,他们也顺利地与吐蕃地区喇嘛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这既是满清皇家的信仰使然,也是因为处理好与宗教领袖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基本盘。

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吐蕃地区与蒙古各部是清代中前期最令皇帝担忧的地区,比之关内的汉地更让清朝统治者没有安全感。

而清朝皇室在与宗教领袖交好方面下了大力气,北京便有众多吐蕃传佛教建筑,最著名如雍和宫等。

然而,即使加强了政治、经济、宗教联系,亚洲内陆仍充满不确定性,清朝虽击溃了蒙古人的后代并以盟旗制度加强了对草原世界的管控,却也给管控外的草原势力留下了生存空间。

所以,后来,草原出现的大量固定宗教场所,使得原本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有了定居化的倾向,使清王朝对游牧民族的管理愈加方便。

不久后,准噶尔部在天山崛起并逐渐控制了新江大部,这一支蒙古人的吐蕃传佛教氛围尤其浓厚,鼎盛时期首领噶尔丹更是在吐蕃传佛教高级僧侣中根基深厚,与吐蕃传佛教宗教领袖关系密切,时常往来书信。

有了活佛身份与宗教领袖的友谊,噶尔丹在控制新江后进击喀尔喀部,大有一统蒙古,成为法理和实质的蒙古大汗的野心。

这是执政未稳的清帝国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清廷先制造噶尔丹其实是墓斯林的舆论,破坏其在吐蕃传佛教信徒心中的正统性,随后康熙又两次御驾亲征,压制住了准噶尔的势力。

康熙朝虽数次西征,但真正击败准噶尔部的还是乾隆朝,战果是巨大的,但是对国家的负担也同样巨大。

战争取得了胜利,却也暴露了致命缺陷——大清对于西北地区以及吐蕃区的控制力有待提高,而情报工作是防范于未然的重中之重。

身处边缘地带的拉达克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了大清情报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准噶尔部控制区靠近拉达克,早早便与之产生了联系,清同样因为清准战争才认识到拉达克的重要性。

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派准噶尔军入侵吐蕃,拉达克暗中帮助清军,三年后清军驱逐准噶尔部,并对七世达.赖喇嘛举行了坐床仪式,再次宣示了清对吐蕃、蒙古统治的合法性。

信仰吐蕃传佛教的达拉克国王因此派喇嘛使团到拉萨拜谒新晋达.赖,这支使团还随达.赖使团一起前往北京,正式接受册封,宣誓拉达克成为清的属国。

对这个遥远的属国,京师的皇帝就没有对它的物质贡品太过苛求了,他们最重要的朝贡物品,其实是情报。

拉达克国王定期送往吐蕃的信件,会先由精通蒙文的吐蕃贵族翻译为蒙文,之后再由驻吐蕃大臣翻译为满文发给皇帝。

达.赖.喇嘛也会向拉达克派遣贸易队伍,购买果品等物资的同时,为皇帝刺探情报,同样通过驻吐蕃大臣之手呈报皇帝。

两个信息源一对照,满清皇帝就能获得关于这个十字路口小国的相对真实的情报。

当拉达克的重要性凸显,清对于它逐渐重视也就成为了必然。如果遇到拉达克祸起萧墙,清的关注自然就会转化为行动。

1731年,拉达克老国王想要废储,另立自己更偏爱的小儿子成为继承人,这导致长子策划引入阿里吐蕃军推翻父亲。

这一幕父死子笑的继承权戏码,最后以有吐蕃军支持的长子获胜告终,也将拉达克与清的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来自拉达克的情报数量陡然增加。

这也宣告了清朝在拉达克情报网的成功建立。通过倾向大清的达拉克人,皇帝可以从准噶尔的后方刺探敌情,为日后彻底战胜准噶尔部奠定基础。

而且除了关于准噶尔的情报,拉达克还起到了帮助清廷开眼看世界的作用。

从拉达克人的密报中,清朝人知道了准噶尔曾赠送莫卧儿帝国穆罕默德·沙、俄罗斯帝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礼物,试图与之交好。

印度、伊朗相关的二手情报,也经由拉达克人之手,源源不断地送到紫禁城里,帮助清廷快速了解到中亚、南亚的变化,并意识到了俄罗斯帝国在中亚的扩张意图。

依托吐蕃传佛教,拉达克情报网为清提供了开眼看世界的机会,为清代保护主权与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在系统性的闭关锁国国策面前,这种对于敏感地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前现代化情报收集体系,并不能改变清代对于世界发展的认知缺失。

随着清中后期实力相对下降,君主们越来越不关心远在欧亚大陆深处的那个不知名的小伙伴。

当英国人经营下的印度越来越强大,以至于拉达克王国最后被查谟王国吞并时,他们向达.赖喇嘛与大清皇帝发出的求援书都再也得不到回应。

最终,拉达克情报网成为了尘封在军机处资料库中的往事,再也没有人想起。

通过梳理过去长期为人所忽视的满、蒙、吐蕃与波斯文等多语种文献,可以发现十八世纪清朝对于世界地理情势,不仅不是一无所知,而是远远超出今人的想象。

如所述,通过拉达克所提供的多元情报,十八世纪清朝在欧亚大陆所经营的情报网实际广泛地搜罗了中亚、南亚与俄罗斯各地的信息,并依序通过满、蒙、吐蕃等多语种文书的形式,有效地建立了横跨北京、拉萨与拉达克之间的信息网络。

清朝通过拉达克所获取的地理信息,其范围之广、内容之丰,远远超出今天学术界的普遍认知。

这就是黎汉明最为重视拉达克的主要原因,在自己的情报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全之时,通过拉达克来获取周边世界情报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此外,军情局还可通过拉达克人,来快速的建立起中亚等地的情报体系。

毕竟,黎汉明也不是神,他不可能记住历史所发生的每一件事,但是如果构建好拉达克情报网,再结合自己的记忆,对情报的掌握无疑会简单得多。

似乎是知道黎汉明关心的是什么,所以不等黎汉明开口,刘阿蛮便主动禀告道:“大帅放心,我们的人已经初步取得了拉达克人的信任,接下来只要军政府在拉达克的相关治理政策落实,军情局便能快速的建立起一个亚洲情报中心。”

黎汉明闻言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道:“当前军情局对外情报的工作主要有三点,一是刺探南亚的相关情报,包括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法国殖民地的消息,其次是在中亚、中东等地打探一斯兰国家的相关情报,特别打探觊觎我国西北地区的相关国家的一切消息,最好是能在这些地方收买一些死士,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便是着重关注沙皇俄国的情报,这个将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大敌。”

等光复了南方各省,讨虏军便会插足辽东,到时必然会与沙俄碰撞,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黎汉明可不想到时一脸懵的被动应战。

.........

京师,紫禁城,养心殿。

自从京师之乱发生后,嘉庆的神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疲惫了下来,如今的他已是脸色苍白,嘴唇干壳之态。

“奴才傅森叩见皇。”

正当嘉庆坐在庭院中唉声叹气的发着呆时,军机处行走傅森小跑做走了进来行礼道。

嘉庆闻言回过神来,看了看面前跪着的傅森一眼后,才勉强笑了笑道:“平身!”

“谢皇!”傅森伏地陈谢一声后,随即便慢慢站了起来。

嘉庆看了傅森一会儿后,才招了招手道:“坐坐坐!”

“谢皇!”傅森谢了一礼后才小心翼翼的在一旁坐了下来。

等傅森坐下后,嘉庆才展开扇子扇了扇说道:“实话跟你说吧,和珅倒了,可是朕高兴不起来啊!”

“原来啊,和珅擅权专横,下面的官吏一味的看和珅的脸色行事,朕的眼中钉肉中刺就是和珅,现在呢?”

“和珅是没了,可问题都暴露出来了。”说着,嘉庆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后接着道:“这大清国啊,可谓是问题成堆啊。”

“朕忧虑的是,杀一个和珅,再冒出几个和珅来,大清国已经经不起这么折腾了。”

“朕是心烦呐,出来吹吹风,把国事家事理出个头绪来,哪件先办,哪件暂缓。”

顿了顿,嘉庆忽然转头问道:“四马围槽你听说了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