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5章 南洋的势力(为“直男120”万赏加更)(1 / 1)隐宗宗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叔来信说,他在福建漳州府偶然遇到了南洋的走私船,为了探明南洋的情况,他已经带人登走私船随行下南洋了。”

“走私船?”黎汉明闻言眉头一皱,问道:“可知道是走私什么的?”

刘阿蛮见状抿了抿嘴后拱手回道:“回大帅,据报,主要是走私人口到南洋。”

说完,不等黎汉明继续发问,刘阿蛮便接着汇报道:“据军情局探查得知,南洋除了当地势力和西洋国家的势力外,如今在南洋地区有逃难过去的国人也已经建立了十余个王国了,其中又以兰芳国、戴燕王国、吴氏王国和张氏王国最为出名,南下逃难的国人中,除了一部分去了暹罗、安南等国外,其中大多数都去了以地区。”

“根据我们从一些南洋来的人口中打探到,如今兰芳国一百三十多万人口中,有三十多万人是这些年经过各种渠道南下的国人,而在整个南洋地区,国人恐怕不下数百万之巨。”

常在史书看到一句话:中国人就懂得在北方修长城,而忘了敌人从海来。这句话被无数人奉为金科玉律,更被众多学者进一步深化为中国人劣根性的体现。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如今这正好成为了中国人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代名词而被大肆宣扬。

甚至引发出了一种‘河殇论’,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近乎百年的民族自卑感与逆向民族主义,落后、愚昧、自私、短见、固步自封成为了对于汉人的代名词。

其实这些话是什么人说的,大家懂的都懂。

殖民并不是什么功绩,得以四处宣扬。虽然这为国家财富完成了原始积累,却并不光荣,不能被历史所承认。

麦哲伦与郑和都到过印度尼西亚,千百年前人们称赞麦哲伦开辟航路,贬低郑和四处散财;千百年后,麦哲伦以侵略者的身份被钉在历史,郑和的伟岸获得了无数人的纪念。

中国人不同于欧洲:记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是中国人一直信守的尊严。儒家教育的礼乐仁和并不是让你懦弱固守,而是让你胜之有道。

据黎汉明所知,在东南亚建国的华人很多,如梅州人吴元盛,在婆罗洲建立戴燕王国,立国百余年,后亡于荷兰;潮州人张杰绪,在安波那岛建立帝国,自封天子,后因内部发生纷争,王国瓦解;福建人吴阳,在马来半岛建立王国,后被英国消灭。

当然了,在华人在南洋建立的国家中,兰芳大统制国的意义最高,也是华人建立的最强大的南洋国家,更为关键的是,兰芳也是亚洲历史第一个共和国。

并且兰芳刚刚建国,其首任国家首脑“大唐总长”罗芳伯就派人回清朝觐见乾隆皇帝请求称藩,但清廷以海盗匪巢视之,并未接受这个南洋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

为此,罗芳伯郁郁而终,临终前他还交代国民,无论今后谁为国家领导,归顺大清之心决不可变。

而且同历史的吕宋一样,兰芳也曾数次希望加入清朝版图,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却数次被清廷拒绝,随着满清国力日衰,中法战争后,荷兰逐步侵略兰芳共和国。

如果黎汉明所记不错的话,如今兰芳国才刚刚建立二十多年,其首任国家首脑“大唐总长”罗芳伯也才刚死没两年。

想到这儿,黎汉明忽然问道:“他们走私的人口是自愿的还是强迫的?”

“回大帅,大多都是自愿的,有一部分是借高利贷被套路的,还有的是被买来的。”

刘阿蛮话音刚落,顾德全便接着道:“大帅,我这里正要说这件事呢,据香山知县易经训来报,他在濠镜澳那里也发现了大批想要下南洋闯荡的百姓,此外,新安香港那边,也发现了不少下南洋的百姓和船只。”

黎汉明闻言眉头一皱,不解的问道:“福建那里还好说,广东这里不是分了地吗?怎么还有人跑路?”

见状,顾德全连忙解释道:“回大帅,虽说分了地,但广东这里人多地少,平均分到每个百姓手中还不到四亩。”

听到顾德全的解释,黎汉明才忽然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他最近确实忽略了这点了。

想了想,黎汉明便做好决定道:“这样吧,对于那些自愿下南洋的,各地不必阻拦,只需对运输船只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即可。”

等将来腾出手来,南洋地区黎汉明肯定是要占领的,那时也还得移民过去,既然如此,还不如现在放一个口子,让百姓自行南下。

“另外,向南洋各国发出严正通告,务必善待我中华子民!”

这是黎汉明预先准备的一个借口,从明末到现代,南洋的排华屠杀事件时有发生,有这么一个通告在,将来如果再次发生屠杀事件,黎汉明再出兵南下便就名正言顺了。

.......

南海,东沙。

一个拥有近二十艘各式大小舰船的舰队停在了东沙岛前,海面有船员乘坐小艇向小岛登陆。

他们是黎汉明派出的南海巡海舰队,在收编了南海、东海各大海盗势力后,加南海海盗从西山朝抢夺来的百余艘各式舰船,讨虏军的海军便算是正式成军了。

加收编的海盗及新招的水手,以及从第二、第三兵团中改编而来的将士,如今讨虏军海军共有八万余人,大小舰船七百多艘。

然而海军看似庞大,其实战力有限,舰船中真正能算得军舰的,只有不到一百艘,大多还都是老旧的军舰,大多都是来自原西山海军已经原海盗们的主力舰船。

为了提升海军的战斗力,也为了磨合海军将士,黎汉明除了派出海军配合第二兵团在沿海作战外和备战胎湾外,其他的都被他派到东海和南海巡海了。

巡海的目的很简单,在各大小岛屿竖立一面主权碑,宣示主权。

为此,除了已经有名字的岛屿外,黎汉明还按照他记得的后世的一些海岛的名字来命名了那些现在还没有名字的岛屿,并让人联络了专门做石碑生意的商人来打造主权碑。

然后就分化海域,让各舰队带着打造好的主权碑出发了。

南海这边负责领队的是一个叫郭学显的中年人,他原本是一个咱安南沿海拥有六千余帮众的海盗势力头子,他选择加入讨虏军后,他的部下中只有不到一千人选择了加入海军,另有两千多人选择了加入陆军,其他的则选择在广东等地安身立命了。

船队一路航行,波澜不惊,没有遇什么暴风雨,也算是风平浪静。

郭学显如今成了讨虏军南海巡海舰队的舰队长,这支舰队拥有各式舰船五十多艘,将士一万人,这里只是其中一半。

另外半支舰队,则由原第二兵团第一师师长调任而来的副舰队长苏占魁率领,已经朝着万里长沙那里驶去了。

“中国东沙岛!”

看着已经在显眼的位置立起的主权碑,郭学显满意的拍了拍手,如今他是越来越喜欢做这件事情了。

“好了,这是南澳气的最后一座岛屿了,传令下去,稍微修整一下,然后继续南下。”

南澳气便是清末以前百姓及官方对东沙群岛的称呼,直到清末谢清高《海录》一书中始称其为“东沙”。

回到船后,郭学显便照例站在甲板举着望远镜四下查看了起来,这是他以前养成的一个习惯,在海漂泊,这样能随时发现新的情况,比如发现海岛或者敌人什么的。

正在这时,郭学显忽然发现几艘舰船从北方驶来:“咦?那是西班牙的旗帜吧?他们怎么会在这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