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康握着尺牍直接笑倒在矮榻上,道祐很可爱,哈哈哈就知道能觉得那首诗怪异的和尚,不能六根清净。
尤其这个时候的和尚,荤素不忌。那个非让人吃素的家伙坏得很,最后被人讹传饿死在台城,也算因果不空。更有人编段子,说最后的遗言是:“早知灯是火,饭熟几多时。”
王宴忍笑说道:“第下,那我们早去早回。”再待下去,自己也会狂笑,这样不好,不符合半圣的身份。
谢康笑得直不起身来,挥了挥手,算是短暂的告别。
待王宴离开后,谢琨才开口说道:“乐安,若想去秦淮画舫游玩,记得和叔时先生或者平叔先生一起,道祐先生由他自己决定。”虽然不禁娶妻,去画舫,总感觉有点怪异。
谢康坐起身来,惊讶地问道:“道祐先生也可以去画舫?”不是只有密宗修欢喜佛吗?当年本科学历史,不会对哪一门派教派学的历史,研究的特别细致。就是儒家,也只是对大体发展脉络知道。还没有读小说的时候研究的多。
佛家最有名的两个,唐僧拒绝女儿国国王,仓央嘉措感叹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系统委屈地说道:你可以接触屏蔽,把我放出来,当小度我也没意见。
半天没有回应,系统深深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这届宿主太难带了!
谢琨想到谢康在道观近似隐士地待了十五年,放柔声音解释道:“佛门不禁娶妻,也有嫌娶妻麻烦,去勾栏馆阁修习的。”
谢康秒懂,不就是双修吗?竟然不是一记大威天龙,大罗法咒,般若诸佛,般若巴嘛轰。这届和尚相当不正经。
“二叔,我们钓鱼去,毕竟道祐先生说约。”要不要唱出西厢或者牡丹亭给大和尚听呢?情重,情重,都向华胥一梦,还是朝云夜入无行处,神女知来第几峰?
将来若是出海,可以带着乐府美人,让她们唱来听,阳光沙滩海浪,盛宴开席。“流苏,去请叔时。”县公郡公的另一项福利,虚圣以下称呼字就可以,虚圣及以上称先生。
谢家年轻一辈,只有原主体弱多病无法修炼,原因又实在特殊,于是县公就落到了这颗英俊头颅上,便宜了刚穿越过来的自己。就算能修炼,踏破元婴期也很难,看看便宜二叔就知道了。
听说这身体的父亲正在闭关,就差临门一脚踏入分神境。修炼速度同龄人中排前三,和上一辈人比,也是妥妥的天之骄子。因为祖父也还在分神初期待着呢。
斜倚在矮榻上,听青杏和樱桃两个人二重唱: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钓鱼?有别人在自己还是老实待着好,不用没事给自己添堵,自己是没有气运的小透明。
郑洪谢询来的时候,就看到谢康懒懒地躺在矮榻上听曲,康胜谢琨在那钓鱼。
民心清气还在朝宫城汇集,看样子需要明日才能平稳下来,郑洪递了份奏表,就去找谢询。潜水二人组,联袂来乐安郡公府。
谢康暗自叹息,大佬,你们没有说约啊,只有道祐先生回复过。坐起身来,看着便宜曾祖一脸慈祥的看着自己,扯了下嘴角,笑道:“曾祖,你和真人钓鱼还是听曲?”
步摇默默躲回寝室,第下的秋衫该做了。
“你这里新曲多,我们过来听听,就不去画舫听那些陈词滥调了。”谢询坐在靠近谢康的矮榻上,笑道。
谢康一脑门黑线,也就是说,没准哪天自己带着平叔先生去听曲,一上船曾祖在那正安慰因各种悲惨原因误上画舫美人呢,自己走呢走呢还是走呢?
又或者哪天和一位美人正演奏着生命交响曲,她幽幽地来句,三郎不及老祖多矣,自己活呢活呢还是活呢?
扯了下嘴角,勉强笑道:“曾祖想听什么样的曲子?”想听的今夜坚决不唱,以免明日后日接着来。
郑洪淡淡地说道:“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就很好。”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那句最好。
康胜谢琨一起提鱼竿,自己取下鱼来放到木桶里,我们只负责钓鱼,别的与我们无关不过那首歌确实不错!
平叔半圣和道祐法师不但喜欢还唱,一个弹筝一个弹阮弦合着第下乐安的琵琶。乐府美人有的吹横箫,有的吹长笛,其余人轻声唱和。那场面,相当震撼。
谢康:“”我想回去继续享受007超级福报,哪怕是码农连续爆肝七十二小时,也比现在这种连续性大型社死好!
微风吹过池塘,青杏和樱桃曼声唱道: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谢康:“”石化中
王宴和道祐刚回到主院,就听到: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啦
两人开心地看向谢康,发现他目光直直地看着正对着的一朵半开的荷花。立马转到谢康身后,隔空抓来矮榻,一左一右坐好,一起盯着那朵荷花看。
郑洪和谢询非常纳闷,什么情况?坐到平叔和道祐身后,一起盯着那朵荷花看。
康胜和谢琨也好奇地坐到了郑洪和谢询身后,一脸疑惑,他们在看什么?
乐府美人看到众位郎君怪异地坐在那里,停了曲子。整个院落只能听到风声水声,荷叶树叶随风摆动的声音,还有鱼划过水波的声音。
卢浦跟着新任管家谢启刚走到院门口,看到众人怪异地样子,停下脚步,这是在一起顿悟吗?
谢康长长叹了口气,幽幽说道:“拈花一笑,心似莲开。”没办法,自己只是遭遇社死,发个呆,没想到会这样不说点什么,那将不是社死,而是会被捶死,死的不能再死的那种!
在南北朝时期,和尚结婚成风,且不乏和尚与尼姑结婚成家的事例。此时,和尚的老婆也有了专门的称呼“梵嫂”,小和尚则敬称之为“师娘”。到了唐代,法律上虽然没有禁止和尚结婚的条款,但在实行执行过程中,是不允许和尚娶妻的。中国历史最早从法律层面禁止和尚娶妻的,出现在宋朝。宋太祖赵匡胤规定,道士与和尚都不许结婚。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又重申了这一规定,但惟有“广南”地区的和尚例外。在宋朝,和尚娶妻并未能禁止住,对娶妻的和尚还出现了一个专用最法“火宅”,到后来的清代时,称之作“火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