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十九章 无用之用(1 / 1)南社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左右护法”立于眼前:一个富贵霸气,一个酸腐刁钻。二位护法身边的各路鬼厮黑白胖瘦,长短不齐。此刻轮到灵兕圣祖大王蒙圈了……

众人将道路闪开,圣祖大王第一次见到了闻名已久的“新科摆渡人”张铭。有道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这张铭公子一表人才,气宇不凡。难怪望乡台上有佳人为其至死不渝,隔世绝恋竟然触发幽冥变局,影响旷日不绝!

然而幽冥二主敕封的“神隐转轮王”是什么来历?圣祖大王思忖良久,不得其解。蒲松龄的一句欺人大话竟然真的唬住了老江湖!

圣祖大王果然不敢怠慢,人还未踏上地毯就朝张铭抱腕当胸、笑脸相迎:

“山野粗人特来拜谒张铭公子!”

大王踏着“猩猩绒地毯”,三步并作两步迎着张铭走来……

蒲松龄带来的这猩猩绒制作的地毯颇有来历,乃是用猩猩血染色的毛绒制品,价值连城。旧时,古安南国每年仅能产出三丈六寸猩猩绒进贡大明王朝。清末巨贪庆亲王走黄泉路时曾投宿百鬼客栈,向蒲松龄献出此宝。换取鬼圣动用阴司人脉为其上下打点。

宝毯长约一丈,蒲松龄平日珍藏于客栈。今日果真给张铭撑了大场面!

戏份排场已经做足,“左右护法”眼色示意张铭火候到了。张铭整理一下衣领,快步向前对灵兕圣祖大王还礼道:

“老圣祖驾到,鄙店蓬荜生辉!晚生张铭这厢有礼!”

按照旧礼法,古人见面施拱手礼,不会握手。不知是灵兕圣祖大王为了入乡随俗,还是为了表现对新科摆渡人的亲近,二人见面竟然双手紧握,外人看来有如久别重逢的老友。

见面之后,还是凸显传统礼法的精髓——假到不行的客套。灵兕圣祖大王夸张铭年少成名,一代名医。又蒙幽冥二主点化得道,前途不可限量!张铭自然也要称颂圣祖大王道德高深,威名远大,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切勿小看这套礼法,一来一往看似言辞冗繁空洞,实则绵里藏针。双方皆可从对方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间阅读出蛛丝马迹。上千五千年,真正的文章从来都在文字之外!

此刻灵兕圣祖大王身后闪出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身影!大家大喜过望,凌凌七竟也在依仗中随大王一同而来。从凌凌七与大王默契的眼神交流可以看出,之前的担心是多余的。为了进一步打消可能的嫌疑,蒲松龄主动向凌凌七拱手施礼:

“凌大爷,您不负老朽相托,不辞劳苦往返下书,方促成我家圣主与灵兕大王今日相见,有劳了!这位就是我家圣主张铭公子。“

曹雪芹借机上前与凌凌七寒暄,并主动向张铭介绍凌凌七。不经意间向圣祖大王传递一个信息——这是凌凌七与张铭初次相会。《九幽万里江山图》消息倘若走漏,自然与凌凌七无关。

凌凌七心领神会,过来向张铭见礼。张铭及时还礼,二人还特意多寒暄了两句,一切都很自然。

各类繁文缛节,客套往来足足进行了十多分钟。到了请客人入席的时候了,张铭与圣祖大王携手揽腕步入神隐小馆。刚才蒲松龄带来的鬼厮们早已在店面里布置店面妥当。

多余的桌椅早已撤走,摆出一围茶席,与一桌宴席两个席面。茶席为红木根雕造型的茶桌,配前朝黄花梨圈椅。宴席为古朴的酸枝木八仙桌,配八仙椅。

茶席、宴席均为一席四座。圣祖大王与张铭自然占据宾主双方正席,凌凌七与蒲松龄陪坐。

曹雪芹自然成了此次升级版”神隐聊斋“的大管家。今晚除了压轴神秘主菜“水击三千“由张铭主理外,剩下的环节均为曹雪芹代劳。

张铭内心涌起一股莫名感动。半年来,这些幽冥义士为自己赴汤蹈火,倾尽全力。而张铭至今都没来得及问这些人都是图啥?

这份肝胆相照与名利没有半点关系。张铭从蒲松龄那里知道,虽然为了维护“江湖规矩”,凌凌七明码标价的“情报费”从来不少收。但是近日,为了打探沈婆子行踪,挖出二位娘子的下落。凌凌七在黑风山上下四处打点人情。从神隐小馆挣到的钱早就花的差不多了……

张铭出神的片刻,伶俐的蒲松龄早已邀请圣祖大王在茶席落座。茶席上宣德铜炉内焚着一炉极品沉香,为茶席平添了低调却奢华雅致的气息。曹雪芹内心不禁感叹,这回蒲松龄老儿可是豁出去家底了。

大明宣德炉非金非银,只是黄铜打造。但是造型古拙,工艺精湛。自大明宣德年间至今都是天下名仕趋之若鹜的的宝器。

炉内所焚“沉香”为天下名香之首,乃是从千年沉香木中分泌之精华。每颗仅拇指大小,须吸收千百年日精月华,方能沉积为天下奇香。

曹雪芹早就闻听蒲松龄私藏一颗极品沉香。当年拜访百鬼客栈之际曾提出想一饱眼福,不想这老儿铁公鸡的性子犯了,愣说打开香盒会消耗奇香,曹雪芹最终无缘观赏。

如今整颗沉香焚于炉内,奢侈程度堪比将足金美玉付之一炬……

蒲松龄的一番苦心没白费,缭绕的奇香降临“神隐茶席“,未品香茗氛已得禅茶一境。令灵兕圣祖大王心生敬意。

宾主双方四人落座,茶席不需小厮伺候,主人张铭自己动手。张铭请出茶席主角,一款不知名乡野古树茶。

事前考虑再三,灵兕圣祖大王也算是见多识广之辈。天下名茶估计也识得七八成。且大王出身道家名门,”龙池凝碧“虽清新脱俗,但毕竟是佛境采得,不对法门。

此次神隐聊斋的茶席张铭独辟蹊径。没有备精美名贵的茶具,就是几只简单的玻璃杯。烧水的电茶炉壶盖笃笃跳动,烹茶之水是“屈臣氏”出品的蒸馏水。张铭反复试验过,以自来水过滤工艺生产的纯净水确实品质不佳。这种经过蒸馏工艺的纯水,质地绵软,入口甘甜。冲泡天下大部分的名茶皆能胜任。张铭不屑于过度仿古,去追求什么“天下第一泉”。

这场“大道至简”的茶席不只在器皿与用水的选取上。选茶、投茶、冲泡过程均简单明了。没有繁复的流程,和噱头十足的“茶道表演”。五分钟内四杯茶汤清新,口味质朴的清茶便摆在茶席上。

灵兕大王端杯欣赏茶汤之色,如初春新苗般绿的生嫩。叶片在杯中刚刚舒展,片片清晰,一叶两芽。轻嗅之,香气清幽恬淡,似有还无。轻呷入口,并无多么惊艳的口感,但是舌尖到口腔充盈着清甜的果香与回甘,毫无苦涩。

如何描述此茶妙处?这给灵兕圣祖大王出了一道难题。若以美人相比,既不似秀外慧中、大气周正的薛宝钗;也不似那空谷幽兰、伤春悲秋的林黛玉。倒似幽游山野的仙子,不染乡土之俗,又无红尘儿女的富贵娇气。美而不艳,嫩而不涩,媚而不妖……

张铭见灵兕大王对此山野古茶颇感兴趣,便向来客娓娓道来此茶来历:

原来前几日造访高能物理研究所拜访李崧,临别之前获得老友赠茶。李崧当时用食品袋给张铭抓了半斤这叶子,他知道张铭是颇通茶道之人,特意请张铭回去尝尝这“毫无来历”的乡野之茶。

原来几年前李崧做背包客时偶尔访到一个山区。发现此地终年云雾缭绕,海拔高度、土壤水质均适合茶树生长。

可偏偏这里是名不见经传的穷山僻壤。真是“山不在高,不产神仙;水不在深,也无神龙“。追溯县志上百年也是朝中无人,更没文人雅士来此游山玩水。

偏偏李崧在此在山中发现了一棵百年古茶树,上报后令当地有关部门激动了一阵子。可是上头下来的专家们三天考察后给出个失望透顶的结论:古茶树所产鲜叶品质尚可,但是品种、年限、树高等条件较国家最低保护标准差了那么一点点,结论为没有保护价值。专家走了,领导的心也凉了……

眼看着周边各县“古茶树故里”、“古茶树保护区”招牌都打上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弄得红红火火,此地却还是一片萧条。

李崧失望之余每年还是会来此看看这棵老茶树。最近几年,李崧惊奇地发现虽然没有戒备森严的保护,更无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探幽访古,这老茶树却愈发生机勃勃。

李崧将所采鲜叶,找本地茶农以最朴素的方式晾晒,炒制后带回了家。一品茶中滋味,不禁泪下,竟如重逢了缘定三生的情人。

从此这老茶树便成了李崧内心无法割舍的羁绊。每年都要在树下坐坐,和老树谈谈心,再摘些鲜叶下山。

灵兕圣祖大王闻到此处,感慨万千:

古往今来,“无用之用”方为天道。一草一木皆为天地造化之功,非为凡夫俗子而生。以人之私利,为万物划分品类,愚蠢至极!不过李崧公子的这段老树奇缘正是托福于老树的‘无用’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