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4章 日军在缅北的最后一支王牌(1 / 1)造作凡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尽管战争的天平已经无可选择地沉向了华夏一方,但是日军还没有绝望,依旧抱着侥幸心理,困兽犹斗。

本多政材将军把军司令部设在了芒友,严令各部在滇西远征军在出滇之路步步设防,节节抵抗。

同时,拼命向缅甸总军司令部“请求作战指导”,这也是他变相求援的意思。

实际,很多日军层,明知密支那和松山失守后,缅北的战势已经无力回天,但对整个缅甸战局仍存有一丝期待。

这一丝期待主要放在缅南的日军,希望缅南能够抽出一部分力量北支援,重振缅北的战局。

至于如何抽调出部队,日军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在缅南,当地有一支缅人武装,将军是昂山,与日方的关系十分密切,他率领部下组成的一支缅甸独立军,曾在日军入侵缅甸的过程中为日军提供过帮助,是大大的良民。

密支那战役结束后,兵力捉襟见肘的日军,企图将昂山的部队改编成缅南国民军,希望他们能够在日本顾问的指导下协助日军作战。

因为日军普遍认为大婴军队的战斗力不强,所以如果昂山的缅南国民军能够接替日军承担缅南的防御,抵抗驻大婴军队,日军便可以集中精锐兵力北增援,以继续贯彻切断中印国际运输线的任务。

日军这样做真是痴心妄想,忘记了当初入侵给缅甸是给人家带来的灾难,也忽略了日本推行的殖民统治,以追求独立为目标的昂山收到消息后,内心是怎样的愤恨。

所以,他非常的不配合,倒也不敢把日军得罪狠了,想出来了一个办法,出兵就“摸鱼”,打仗就先跑。

这样一来,日军在缅南根本抽调不出兵力北。

现在日军能够指望的,就是一直没有舍得动用、专门留下用于阻击驻印军的八莫守备队,他们在城防司令原好三大佐的率领下,已经在八莫修筑了几个月的工事,希望依托这座已经变成了要塞的古城,重现一个袖珍版本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这支守备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以是逸待劳,堪称缅北日军的最后一张王牌,其主力部队为日本陆军的第二搜索联队。

所谓搜索联队,是日军中一个独特的编制。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日军部队普遍在步兵师团中编制有骑兵联队或着骑兵大队,辖二至四个骑兵中队,作为师团的侦察力量和快速突击队。

随着战争的推进,以及卡车、摩托车、炮车、坦克、飞机等新兴力量的加入,日军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在战场火力日益密集的情况下,骑兵的生存能力越来越令人担忧,根本扛不住大炮和重机枪的冲击,因此骑兵部队已经成为战争的鸡肋,用着不爽,弃之可惜。

于是,日军利用师团原有的精锐骑兵,将其从骑兵改为乘车步兵,并佐以装甲兵,组建成新式的摩托化混成部队。

这样的部队,在机甲化进程较慢的日军中堪称异类,他们既拥有较现代化的作战手段,又继承了日军骑兵部队的机动性,因此往往是一个师团中最有突击力的部队。

第二搜索联队就是这样的一支部队,隶属于第2师团,其前身为日本陆军骑兵第二联队,这是一支在日俄战争中唯一可以拼马刀拼赢哥萨克骑兵的日军部队。

1940年,这个联队实行改编,最初辖有两个骑兵中队、一个装备九七式战车和九四式战车的装甲车中队。

不久,为了加强其机动能力,将两个骑兵中队改为两个摩托化乘车中队,并增加了一个装甲车中队。

这样一来,第二搜索联队拥有两个摩托化乘车中队与两个装甲车中队,全部实现机械化。

在密支那最危急的时候,日军曾抽调原好三大佐率领的这支搜索联队西进,准备救援密支那,但到达八莫后因日军层考虑到雨季原因,始终犹豫不决,担心把这支王牌也陪送进去,最终没有将其投入到密支那的战场,而令其在八莫就地固守。

按照日军第33军本多政材的思路,原好三的装甲部队应该将八莫变成一根钉子,死死挡住驻印军。

只是,这样用兵从一开始就预告了失败。

因为用装甲部队固守八莫,就相当于抛弃了战车的突击优势。这样一支机动性极强、主要由历战老兵组成的突击部队,没有被日军用于突袭作战,却用来守城,本身已经是一个用兵的失误。

这大概也是日军的无奈之举,因为作为缅北作战生力军的第2师团,经过和远征军的几次交战,所属的七个联队中,有六个都基本被打残,只有第二搜索联队因为作为预备队基本没有参战,还有较强的战斗能力。

但无论如何,让一支摩托化部队打防御战,都是大大降低了其使用价值。

不过,有这样一能打又能跑的部队在,日军仿佛吃了定心丸,扔抱有翻盘的幻想。

日本陆军本来就是由一群战争赌徒组成,无论输成什么样子,都无时无刻不想着翻盘。

如今,日军仍然控制着缅南一大片区域,包括腊戍、芒友、遮方等大小城镇的土地,其面积仍然可以装得下好几个巴勒斯坦。

因此,日军感觉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尚有回旋的余地。

从密支那到八莫大约300华里,攻打八莫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沿伊洛瓦底江东岸南下,从东侧切断八莫与南坎方面日军的联络,然后攻城;另一条是小路,沿伊洛瓦底江的西岸南下,到达八莫对岸的太平江,然后渡江攻城。

按照预定计划,驻印远征军在密支那的部队大举东进,这次攻击作战,本来是新一军和新六军两路齐头并进,但进攻部队走着走着,却摆来了一个分成左、中、右三纵队的奇怪队形。

担任主攻的,是左路孙立人的新一军,从密支那沿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攻击前进,目标直指八莫。

中路是廖耀湘的新6军第50师则向南直插,从八莫以南的南支、曼那等地直取西堡,从战术看,是要肃清八莫以南的日军第2师团的策应部队,掩护新一军对八莫的攻击。

而在这支策应部队的南边,还出现了一支莫名其妙的右纵队,这个右纵队不请自来,不是华夏的军队,而是婴国的陆军第36师。

按照孟巴顿的说法,这是掩护盟军的右翼安全。

但很多人心知肚明,大婴的这支部队,与其说是去打日本人的,倒不如说是防驻印军的!

在大婴帝国的心中,虽然日军前两年占领了缅甸的大部分区域,但他们依旧认为,缅甸还是大婴的殖民地。

大婴帝国无法接受华夏大军继续往南推进。如果华夏在这里继续扩大影响,会引发缅甸人与大婴国无可避免的离心,使大婴帝国在这里的殖民事业于日军占领后经受第二次的失败。

果军中也一直有这样的一种观点存在,认为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婴国人的如意算盘就是让华夏军掩护其撤退,故意不想让华夏军打赢。

因为如果日本人打了胜仗,就算大婴逃到了印度,只要盟国赢了整场战争的胜利,缅甸一定还会被归还给大婴。

假如华夏远征军第一次进军就打了胜仗,那缅甸现在属于谁,可就不好说了。

所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大婴帝国的绅士们算是把这个人生信条做到了极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