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解到李祐所做的一切,百姓们才发现错怪燕王了,再想到自己之前所做种种,大家个个自惭形秽。
一时间。
不知多少人抽了自己耳光……
“燕王当真大公无私,吾等如此误解他,说话那么难听,他却能以德报怨,不惜耗尽家产救天下百姓。”
“当初咱们怎能这么对他,殿下该有多心寒啊!”
“真是可恶!当初是谁造谣生事,让我们误会燕王殿下!”
“对,先前是哪个居心叵测之人,说靠保护鸡、鸭防不住蝗虫,究竟是何居心?!燕王殿下可在京兆府内,部署有十数万只鸡!”
“不是说,乃数十万只吗?”
“那是我记错了!有数十万只鸡,何愁蝗虫不灭啊!”
世人以讹传讹,这个数字越传越大。
“在下还听闻,殿下说:一个月之内,能将这个数翻一番!即使蝗虫来势汹汹,不还是其腹中之物!”
当时说那句话之人,现场总有人认得他,最终被大家扒了出来,狠狠地啐了一口痰。
可谓是丢尽了脸!
“我勒个娘来!那么多鸡,俺想都不敢想。”
墙脚下歇息的百姓中,有几名青年,发挥了所有想象,去想这个数字。旁边一位中年人,一人头上给了一把巴掌,人老持重地说:
“那些贵人们不懂,你们还不清楚,一个月,哪能孵出这么多只鸡!”
青年先是一愣,随后点头如捣蒜,一脸佩服地看着中年人!要孵化数十万只鸡,起码需上万只母鸡,燕王的养鸡场才开多久,就算有足够母鸡,但绝不会有这么趴窝的。
之前之人,听到这句立马不服了,来和他们理论。
“但你们不想想,燕王办养鸡场也不到一个月,已有这么多只鸡了,一个月内翻一番有何难的!”
中年人也是个不肯服软的,“说不定,这句话也是假的!”
“此事千真万确!在下从汴州前来,快入京兆府地界时,有幸见过一眼鸡鸭大军!”
旁边走来一位书生,说到这里停顿一下,随后用洪亮的语调说:“鸡鸭大军一眼望不到头,如洪水般扑向蝗虫,那场面何其壮观也!”
书生一脸陶醉,与有荣焉的感觉。
在场之人谁也不知道,这位书生是未来的名相——马周。
“在下当时还道:是何人有此等手笔?原来是燕王殿下!今日更不敢想象,一个月内孵出百万只鸡,究竟是何等神迹啊!这位殿下真乃神人也!”
“燕王之能,岂能吾等凡人看理解的……”
“兄台所言极是,在燕王面前,天下之人皆无二样,都是凡人!”
就在此时。
李祐手下收蝗虫的队伍,通过简单地安排之后,终于开始行动起来。
长安城内,一群人走街串巷,敲锣打鼓,“当当当!高价收蝗虫,活的三斤一文,死的五斤一文!”
“这年头,还有人收蝗虫!”中年人纳闷道。
“这便是你孤陋寡闻了,今早朝廷已出了告示,算是为此事担保,又有琉璃阁背后支撑,绝对做不了假的!今日很多百姓都赶去捕虫了。”有人好心提醒一句。
同样的事情,以长安为中心,向周围大小村庄扩散开来。
顿时,百姓们捕虫的热情高涨,京兆府内,很多没受蝗灾的百姓,都跑去了外地捕虫,甚至为了节省来回时间,他们晚上就住在野地里。
连七八岁的孩子也参与其中,且积极非常高,不仅能补贴家用,说不定,到时候还能获得大人的奖励,能有一文两文地。
外地受灾的百姓,自然就更不必多说,捕虫既能维护庄稼,又有钱赚,他们甚至昼夜不歇。
与此同时。
京兆府与旁边州县接壤处,一支由鸡鸭组成的大军,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浩浩荡荡向前杀去。
它们埋伏的敌军,乃是落在庄稼上的蝗虫。
两军刚一交锋,便是一阵地鸡飞狗跳!遮天盖日的蝗虫,依靠空中优势开始四处逃窜,鸡鸭大军后面梯队,一看自己寸功未立,顿时便急红了眼,踩着前面队伍的身体,悍不畏死地扑向天空。
在它们这里,可没穷寇莫追的道理,一路穷追猛打、不死不休。
而今百姓们也知道了,这些鸡鸭是灭虫用的,加之朝廷的政令,极少有人会伤害它们,甚至会去主动保护,拦着村上的地痞恶棍。
之前长安那位中年人,如今带着那几名青年,亦加入了捕虫的队伍。
当他见到方才那一幕,才知道,是自己小觑了天下英雄,狠狠地给了自己一个大嘴巴,“自己这憨笨脑子,竟敢妄言燕王殿下。”
李祐在百姓中的口碑,一时之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反转。
只要敢说李祐一句坏话,立马会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甚至有人,会亲自跑到李祐王府,要登门请罪,当然,无一例外被拒在了门外。
“燕王真是个活菩萨!”
那些土里刨食儿的,也不会说什么漂亮话,但从心里感激。
而一些受灾严重的地方,更是感恩戴德,说不定,靠夏天挣得这笔钱,一家几口便能度过今年。
然后。
便有了这么一幕:不少百姓经过燕王府,会自觉的停下来,毕恭毕敬地朝王府行礼,以示感激。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拜错了地方。
李祐一直待在别院,根本没有回过王府。
……
十六卫的加入,更是注入一剂强心针!
当百姓们看到,大唐军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个个拿着布袋、网兜,扑向漫天蝗虫的时候,心中莫名的有了底气。
从未这么有信心过!
有这样的陛下、朝廷,有这样的王爷,何愁蝗虫灭不尽呀!
古时候的军队,皆是为帝王服务的,少会出现在这种场合。
他们个个孔武有力,此次所赚皆归他们自己,其捕虫的效率,更是令人大跌眼镜。
那些造谣生事的,说什么陛下失德,朝廷失度,灰溜溜的逃出长安,不走不行啊,怕自己小命会保不住。
就比如,那个当众让李世民下罪己诏的,又被拉出来鞭尸一顿。
离开长安时,他已是鼻青脸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