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为己所用,那就只有毁了他。
这种世家子弟号召力强大,以后必将成为赵国的威胁。
想到这里,赵武给陶永年送了一道口谕,试探一下那个吴国的年轻人。如果他愿为赵国效力,则一切好谈,否则就找机会杀了他。
所以,陶永年才指定要吴影出席晚上的宴会。
如果这年轻人不愿意归顺,就把他给灌醉了,然后弄死。
对外就是一场意外,最多安抚一下他的家人就是了。
陶永年一切都想得挺好。但他却没想过,那个年轻人会不会出席宴会。
他以为,拿着赵国皇帝的名头,吴国正副使怎敢不出席呢?
偏偏晚上迎进宫的,却只有吴国正使高直。
赵武看到吴国使者只有一个人,皱了皱眉头,向陶永年撇了撇嘴。
陶永年当然明白赵武的意思。他心里也正焦虑着呢。
陶永年已经找好了击剑高手,如果吴国那个年轻人不顺从,那就以两国舞剑为名,把他刺伤。
只要伤中要害,给他送的药中再放点慢性毒药,那他绝对逃不出鬼门关。
海口都在皇上面前夸下,对方直接来个不出面,不接招。
这让陶永年觉得很头秃。
他一方面派人到驿馆去查找,如果找到年轻人,就是绑也要把他绑来;另一面,便是去冤问高直了。
“高大人,我不是说过,你们两个都要来吗?你身边的小助手去哪里了?皇上在那里已经不高兴了!”陶永年不满地说道。
听到陶永年说赵皇不满,高直赶快走到赵武面前,长揖谢罪。
“外臣实不知皇上对他这么喜爱,外臣已安排他到洪州催钱粮去了。”
赵武鼻子哼了一声,以表达他的不满。
没有赵武的应允,高直也只好一直躬着腰。
“罢了,朕确实很喜欢他,若他催粮回来,你一定要告诉朕,朕定要再见到他。”赵武用很严厉的眼光盯着高直。
“外臣遵命!”高直回道。
“去吧,今日乃两国盛事,当大醉而归!哈哈哈…”赵武忽然又笑了起来。
陶永年派去找吴影的人,回来报告说没有找到。
赵武喝了几杯酒,想到吴使助手终是隐患,心情烦闷,便走出了宴会厅。
“今日压服吴国,本应痛饮几杯,但却看父皇神色焦虑,不知父皇有何事烦恼?”原来是赵嘉。
自从他从吴国带回消息,得到奖赏后,他觉得自己应该在父皇面前多表现,那样才能在父皇心中留下好印象。
而且,这次独自从吴国归来,多了历练,他也老成了许多。
“朕在想,要是今天那个吴使助手是我的儿子就好了!”赵武一点也不掩饰他对吴影的喜欢,对自己儿子不争气的失望。
赵嘉扑通一下,赶快跪了下去。父皇的这句话,虽然不是废他太子之位,但却比废了他更难受。
“父皇何出此言?孩儿自小便读圣人之书,有治国之学。只是孩儿从小缺少历练,假以时日,定比他强。”赵嘉辩解道。
他对吴使助手今日的表现也有耳闻,心中也不禁生向往之心,但现在却不能吐出半点,只能尽力把他比下去。
“你比他强?你十个加起点,也不一定如他。此人日后必为我国之患。可惜了!不能为我所用!”赵武叹息道。
“既如此,我愿为父王除去此人,以绝后患。”赵嘉想了想,从嘴里憋出这么一句话来。
他只有表现出强大,才能重获父皇的欢心。
“你?除去此人?”赵武忍不住笑了笑,这个大儿子几斤几两,他心里还是有数的:仁慈有余,果敢不足。
“是!孩儿决意为父皇除去此人!以绝后患!”越是被看不起,赵嘉越是要把这件事做成。
父皇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如果他没什么表现,以后将更会被讨厌。
“请父皇静候佳音!”不待赵武再说什么,赵嘉便后退出去,然后急速消失在了黑夜中。
“如此看,倒还有点我当年的气度!”赵武看着儿子离去,不由称赞了一句。
话说,吴国军队本来一路高歌猛进,赵军一触即溃,就象软豆腐一样,很快便被吴军拿下了几座城池。
突破赵军最后一个关隘,赵国的都城将无险可守。
眼看着就要建不世之功了,吴斌受不住太监的劝,便亲自到了前线。
皇帝亲征,灭掉斗了几百年的赵国,这将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没有人能逃得了这世上的虚名,贵为皇帝也不例外。
诡异的是,当吴斌到达关前,亲自看着军队进攻后,赵国的军队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不仅耐打,还很能拼。
而劝吴斌亲征的太监的解释却是:“赵国知道此关事关重大,不过作困兽之斗而已。”
但不好的消息随之一个接一个。
他们一路击溃的赵军,又像蜜蜂一样,集结成群了。
而且攻击力爆涨。吴军先前攻下的城池,已被夺回数座。
前后被夹击,如果再不回撤,那就晚了。
但事实上,已经晚了,吴军一路受到袭击,损失惨重。
眼看着快要回到国境线了,就是冲不回去。
后路被断,没了后勤的吴军相继投降,只有禁卫军忍饥挨饿,不离不弃地保卫着皇帝吴斌。
已经断食两三天了,吴斌已经做好了殉国的准备。
有几次战况不利,他把剑已经架到脖子上了。被俘的君主,哪里会有什么好下场。
好在禁卫军很能打,屡屡转危为安,但是人数也越来越少了。
这天晚上,赵军竟然给被重重围困的吴军送来了一批酒肉。
“我们皇上说了,不能亏待了他的好儿子。”送酒肉的赵军如是说。
至于原因,这些军士也说不上来。
且不管那么多了,吴军早已饥肠辘辘,先吃饱了再说。
吃过饭,吴斌派出细作打探,原来赵军也正在喝酒猜拳,不知竟是赵国的何节日。
见此情景,吴斌军的禁卫军将领认为是一个突围的好机会。
“若这是陷阱,故意让我们们以为可以突围,把我们陷入绝路呢?”有人提出了质疑。
“我们在这里被围,已经是绝路了,若不趁此机会一搏,怕是永难出去了。”禁卫军将领道。
“朕大不了以死殉国,你们去准备吧!”吴斌最后拍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