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局结束!”
“2比0,林轩暂时领先!”
裁判大声宣布结果。
顿了顿。
他又开口道:“双方交换发球权!”
(ps:每一局结束,发球权都会交换)
......
发球权回到林轩手中。
他也再次打出了第一局的简易战术,也就是利用高速侧旋发球,将瓦林卡调到场外。
然后。
再以一记轻飘飘的放小球拿下分数。
还是那句话。
战术很简单。
瓦林卡每次都知道。
可是......
当侧旋发球的速度过快时......
这个战术就有点无敌了,至少瓦林卡还没想到怎么破解。
哦不!
不是没想到!
而是他的破解方法都没起到作用!
比如第三局。
面对林轩的高速侧旋发球。
瓦林卡选择了挑高球。
他企图将球打到林轩所在半场的底线。
以此来缓解林轩的发球网 放小球。
......
想法很好。
只不过林轩施加在发球的旋转。
化解的难度。
实在太高了!
是的!
瓦林卡因为无法化解林轩施加的旋转。
所以打出的挑高球,质量非常非常差。
要么缓慢的飞到中场。
然后被林轩一记扣杀拿下分数。
要么打出界外。
然后裁判直接宣布林轩得分。
屡战!
屡败!
但瓦林卡没想过放弃!
因为面对林轩的高速侧旋发球。
他打不出质量乘的平击球和旋转球。
也是这个因素。
导致第一局的时候,总是被林轩抓住机会,在网前放小球。
所以!
瓦林卡现在只能依靠[挑高球]!
.......
就在瓦林卡。
一点一点调整击球力量、击球姿势。
企图打出质量乘的[挑高球]时,第三局的分数,也被林轩收下了。
“本局结束!”
“比分3-0,林轩暂时领先!”
裁判声音昂扬的宣布道。
片刻后。
他再度开口:“中场休息!”
(除了第1局,其他单数局结束,都会有90秒的中场休息时间)
闻言。
林轩和瓦林卡走下球场。
俩人回到各自的选手席,喝通过安检的饮品补充水分。
但瓦林卡还多了一个使用毛巾擦汗的步骤。
至于林轩......
他没怎么出汗。
对他而言,刚刚的三局比赛,运动量不是很大。
瓦林卡就不同了。
他被林轩的球调来调去。
再加迄今为止,还没拿下一分。
体力和心力都损耗极大。
人在压力过大时。
出汗是很正常的。
......
右侧选手席。
坐在这的瓦林卡。
擦完汗,将毛巾披在头。
让自己的视野,稍微变暗一些。
他觉得这样,能让自己更加冷静的思考策略。
至于思考的东西是什么......
主要有两点。
第一个:修复挑高球。
在林轩的发球局中。
连续多次使用挑高球后。
瓦林卡也逐渐找到了打出较好的挑高球的方法,只是需要更多的实战经验进行试验。
当然!
理论经验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现在能想到更加具体、更加有效的击打方法,他就能更快的打出落在底线内的[挑高球]。
第二个:破解林轩的奇迹之球。
所谓奇迹之球。
就是林轩在接发球的时候,打出‘让网球回弹到自己半场’的回击球。
如果不破掉它。
第四局和第六局,他肯定难以保住。
......
在瓦林卡思考的时候。
林轩就轻松多了。
他补充完水分,直接闭目养神。
而主持人。
也趁着这个时候。
挑选刚刚的精彩瞬间,进行更加细致的描述。
值得一提的是。
林轩的名字,频频出现在主持人的口中。
不过也正常。
毕竟所有的精彩瞬间。
都是林轩一个人创造的。
随着主持人的细致描述。
观看澳网的所有人,也是进一步了解到,林轩的技术究竟有多强。
“话说!”
“世界第8的瓦林卡。”
“在林轩面前都毫无还手之力,那林轩称得世界前十了吧?”
“诶!好像还真是!”
“不不不!世界排名只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没错!世界排名不是根据实力来排的,而是根据atp积分进行排名!”
“话虽如此,但瓦林卡的实力放在当今网坛,应该能进入世界前十吧?”
趁着休息期间,现场观众与旁人再度议论起了林轩的实力。
电脑前的观众,则是利用弹幕来交谈。
不过。
和实力相关的言论,只占据了一部分。
另一部分。
是关于林轩的精湛技术。
强烈的侧旋发球。
反弹的高速回旋球。
尽管只是两招,但观赏性实在太强了。
至少到现在为止。
观众们还看不腻。
如果可以的话。
他们希望林轩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继续使用它们。
......
90秒说短不短。
但说长,其实也不长。
对很多人来说。
一晃眼,估计就过去了。
事实。
对于落后的选手来说,中场休息是非常短暂的。
比如瓦林卡。
他感觉自己才刚刚开始思考,中场休息时间就到了。
但也没办法。
规则限定下。
瓦林卡不得不拖着沉重的心情,缓步进入球场进行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