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三。
善阐城。
杨渊本打算回师大理城了,却收到一些奇怪的信报。
磨弥千户所有士卒来报,说是宋军把磨弥千户所打下来了。
另外,有许多寺庙被劫掳的消息传来,善阐城与磨弥千户所之间的法界寺、海会寺、古灵寺、龟龙寺
有时候一天之内,竟接连有四五座寺庙被打劫。
这日,又有十余个僧人由当地守军带着到善阐城来,杨渊不由眉头皱得更深。
“你是说,是也先将军带人来劫掳了寺庙?”
“是,也先将军还让贫僧到善阐来告诉杨将军,他要收集粮草,准备反攻乌撒部。”
“胡说八道!”杨渊喝道:“也先将军怎可能做这种事?!”
那些僧人面面相觑。
蒙古人洗劫寺庙,这有何稀奇的?
杨渊道:“你们说说,见到的也先将军相貌如何?”
“长得又高又壮,头发中间剃光,两边留着辩子,满脸络腮胡子,脸上有三道旧疤,眉毛很长,眼睛很细,看人的时候很凶,喜欢骂额秀特贫僧会画画,不如画一张吧?”
“你画。”
不一会儿,那僧人画好了肖像。杨渊眯着眼一看,暗想这人不是也先又是谁?
“这”
他开口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如何说起。
当时,他与也先追宋军到了可渡河,他负责造浮桥,造好之后也先就领着骑兵追远了。他则带着步兵在后方。
之后,乌撒部人数千人杀过来,杨渊就领兵撤退。混乱中似乎听人说也先被俘了,却不知真假。
这些日子,他留在善阐就是在等后续的消息。
但这种事很麻烦。
阿术东征交趾,留也先镇守大理。有了这种变故,杨渊是解释不清楚的。
等阿术归来,可不会管别的,只会问杨渊为何不救也先?
总不能说“也先自己冲得太快,我有什么办法”,段实若在,还能由段实来承担,偏偏段实也没了。
近日发生之事,杨渊推测,认为也先很有可能是被俘了,还被宋军用来攻破磨弥千户所,宋且打着也先的名义到处抢劫寺庙。
他当然知道,这些寺庙不是也先主动抢的。
若是蒙人要抢,肯定把僧众都一起杀光了,怎么可能这般只拿粮,不杀人、不烧庙。太过彬彬有礼了。
但“也先将军被俘了,是宋人押着他抢你们的粮”这句话都到了喉咙里,杨渊却不知该不该说。
话一说出口,不论事情是真是假,都有可能乱了军心,还引得大理境内叛逆又起。且这罪名怎么都得他当。
何况,跟一群僧人有何好说的。
杨渊挥了挥手,让人将这些僧众带下去,闭目沉思起来。
宋军为何要这般做呢?
好不容易逃出大理了,还回头来做什么?
最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宋人要帮助高氏在乌撒部立足,于是到大理境内抢掳。
磨弥千户所发生的事也佐证了这一点,探马打探到,磨弥千户所被拆的一干二净,城中物资、木石都被运走了。
spns&;谷spns&;
想明白了为什么,杨渊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做了。
思来想去,他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击败宋军,把也先救出来。
虽然已不太想要继续奔波,但杨渊还是点齐兵马,向磨弥千户所进发。
如今他麾有还有近六千兵力
善阐城与曲靖之间,有个叫野猪箐的山谷。
李瑕如今就驻扎在这里。
他已经与高长寿正式道了别,只领着庆符军出来。
一开始,他带了八个百人队南下,再加上许魁又带了一个百人队过来,一共有九个百人队。
一路上当然有伤亡,于是从高氏寨兵里抽调了些好手过来。
这种小伤亡,每两到三什人才替换掉一个新兵,相当于十人带一个新兵,并不太影响李瑕的指挥,倒也不需特地多说。
夜里,于柄打着探马打探了消息回来
李瑕听了情报,想了一会儿,觉得比起段实和也先,反而是杨渊这种平平无奇的将军不好打。
说实话,段实虽有“名将”之名,不过是个浪荡的王孙公子,水平一般也先打仗是很厉害,但利用一次其傲气,骗入山谷中让乌撒部围了就围了。
杨渊不同,也不求功劳,每次都稳扎稳打,也不分兵、也不贸进。
“鲍三,你怎么看?”
如今李瑕似乎在培养鲍三的战略眼光,常问他的意见。
鲍三沉吟道:“这六千人只怕是吃不掉了,人数太多。且杨渊还在我们手上吃过一次亏,不好埋伏。我们绕过他?”
“你觉得从哪里绕比较好?”
“可以从南面。”鲍三抬手指了指地图,道:“经过罗雄部、弥勒部、思陀部、思摩部的地盘,这几个部落似乎对蒙古不那么忠心,前次并未出兵围堵我们。”
“你觉得走北面,穿过罗婆部的地盘,如何?”
“蒙人刚在这里设了罗婆万户府,只怕会坚决围堵我们。”
李瑕道:“但我们手里有也先。”
“可是,也先被俘的消息已经被大理人知道了”
“罗婆部地处深山,不会那么快得到消息。反而是若等我们绕到南面,经过那么多部落,他们才是真的知道了消息。”
鲍三一愣,点了点头。
李瑕已在地图上指点起来,道:“你看,善阐城的守军已被被我们支走,一旦我们穿过罗婆部的地盘,作出攻大善阐的姿态,便可吸引大理国中部的守军支援善阐,造成中部兵力的空虚,这是从南面绕道达不到的。”
“是,小人明白了”
李瑕与高明月对视一眼。
他认为鲍三还不太明白,因为他还有一个筹码没有说高琼。
高琼就在统矢府,只要穿过罗婆部就能会合。
这才是李瑕决意向北绕道的理由。
到时大理国中部空虚,高琼还可配合调开大理国西北方向的守军。
当然,要想让高琼不被蒙人怀疑,李瑕也有办法。
佯败一场,由高琼救回也先,又可让他再立一个功劳,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