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大”
没错,凌风给闪电背包选择的品质强化定向关键词就是“变大”这两个字。
闪电背包原本是忍者用的背包,为了符合忍者敏捷与轻便的特性,大小大概只有普通背包的二分之一大小,高度在200左右,而宽度仅有150左右。
因此,最宽大概只有15厘米的包口限制着闪电背包能存放的物品,然而只要闪电背包的大小能够变大的话,那么闪电背包的缺点就能减少很多,其实用性就能提高不少。
于是乎,凌风就选择了“变大”这两个简单粗暴的词作为闪电背包进行品质强化的定向关键词。
至于强化结果是否真能如凌风所愿,那真的要看运气了。
话说,我是不是应该强化一件增加幸运值的物品呢?凌风心中闪过一个念头。
“嗡”
随着凌风下达进行品质强化的命令,璀璨的绿色光芒慢慢将闪电背包笼罩。
“品质强化进行中”
“叮,强化成功,经验值1,获得膨胀之闪电背包优秀”
名称:膨胀之闪电背包
品质:优秀
等级:l2
舒适:2
容量:3
主动技能:闪电换装,膨胀
闪电换装:以闪电般的速度更换装备和物品,装备必须装于背包之内方能生效。
膨胀:可以使背包膨胀变大对大不超过原体积的三倍,此技能仅仅是使该物体的体积变大,不会改变该物体包括质量、容量、材质等在内的任何属性。
耐久:25/25
描述:这是一个可以自我膨胀的忍者背包,虽然不具有减轻储存物品重量的属性,但其容量比看上去要大得多,只要有过人的体质和力量,该背包还是十分实用的。
好吧,品质强化的结果出来了,虽然名字不咋的,但效果还是符合凌风的初衷,膨胀技能的出现确实可以让这个背包存放更大的物品。
不过,当凌风看到了物品描述之后又发现,这个背包跟空间戒指等空间道具比起来是真的鸡肋,虽然可以装很多东西,但却不具备轻便的特性。
因为,背包者仍需要承受背包及其储存物品百分之一百的重量,这不是坑爹吗?要是装满钢铁物品岂不是累得要死?
嗯用来负重训练好像不错
所以,经过品质强化过后,闪电背包十分成功的在鸡肋的路上渐行渐远。
当然,这次品质强化后,凌风的收获还是挺大的。
首先,排除了“定向强化”会覆盖强化物品原有属性的可能。
其次,凌风又收获了一次不错的技能“膨胀”。
“膨胀”这个技能如果是用诸如盾牌等防御装备上还是会有不错的效果的,起码防护面积就能增加不少,而且还不会增加防御装备的重量,可以说是不错的配合。
有需要的话,凌风可以建立一个定制强化模版将它弄出来使用。
第一次品质强化评估到此结束,凌风将膨胀之闪电背包收起来,然后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白纸。
其实有一个想法凌风之前就想尝试了,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或是凌风遇到其它事情把它忘了,或是没有强化次数而没办法尝试,导致到现在了,那个想法还是想法。
而现在,趁着自己还记得并且还有强化次数,凌风得赶紧试一下这个想法能不能实现。
如果能够实现,再配合l8系统的“定向强化”凌风将会从一个开挂人士晋级成一个不太靠谱的“神”。
之前就有提到,强化物品的属性和效果其实是和强化物品有一定的相关性的,比如说强化鞋子容易出现强化敏捷的属性,强化长剑能够提高长剑的锋利度。
甚至于还会出现出现强化一些存在于幻想的物品模型能够具现出这个幻想物品的部分效果这样的情况,这能否解释为强化结果其实是和强化者对强化物品的认知有关呢?
譬如说,强化鞋子之所以容易出现强化敏捷的属性是因为凌风“觉得”,在游戏里,鞋子这样的装备就是应该增加敏捷的。
如果,强化的结果真的和强化者对强化物品的认知有关,那么是否意味着,凌风只要改变对某样物品的认知或者说给某个物品下定义就能影响甚至改变强化的结果呢?
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凌风决定从书写说明书开始。
“沙沙”
安静的天台上,传出某个有梦想的青年奋笔疾书的声音。
对于曾经是扑街写手的凌风来说,编个物品说明书什么的完全没问题,更何况这个说明书还是给自己看的,只要意思到了就差不多了。
“搞定!”不到三十秒钟,凌风就将一张白纸变成了一张简陋的软卡片。
没错,为了看起来更加真实,凌风将“说明书”以卡片的方式展现出来,说不定还能增加强化契合自己想法的概率呢。
白纸是普通的4纸,最上面是卡片的名称,被一条横线隔开,而在右边是一个圆圈,里面写了一个“技”字,名称的下一栏更名称那一栏差不多宽度也用横线隔开,以右对齐的格式写了“技能卡”三个字。
而白纸的中间部分,则是一个方框,方框的边缘在四周都留有宽度差不多的空白,而这个方框本来是用来展现技能的效果的。
不过,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凌风就画了一个火柴人右手高举着一张卡片,卡片四周用几条直线表示光芒大放的效果,然后在特意留出来的上方空白处写上了五个大字现场印卡术。
而这张卡片的名字就叫“现场印卡术”,所以说凌风会成为一个扑街写手是有原因的。
在简单明了的技能展示框下面是卡片的最后一个区域,技能说明区域,上面写着凌风对此技能卡的效果说明。
“使用此技能卡之人将会学会现场印卡术,可以以自己的精神力为能源凭空凝聚出一张完全符合使用者想象的卡片,凝聚出来的卡片为实体,仅供观赏,并无特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