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晁错一路往前,太攀可以清清楚楚的感觉到,四面字,都会有一些错漏,最初的时候,他还以为是因为自己晚上精神不佳的缘故。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然也清楚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而这个时候,那些弄坏他竹简的人,行事也是越来越明目张胆,都是直接将他的竹简给盗走,换成空白的代替,就算他偶尔能够将这竹简刻完,但当他怀揣着这竹简走进宫门的时候,这竹简,也依旧是会被神不知鬼不觉的掉包。
再后来,那些人,却是连掩饰都懒得掩饰了,都是如同现在在这般,将他的竹简刻刀,都一起拿走。
说来惭愧,这位二千石且有孑然一身,清苦无比的大员,到现在,都不曾攒下什么家当的原因,正是因为他的俸禄,都被用来买这刻刀竹简了。
“这书房当中的经卷,你可以随意翻看。”晁错对着太攀道,“不过我如今的状况你也知晓,想要依靠我踏上仕途,怕是不可能了。”
“区区仕途而已。”
“我之来意,先生应该知晓才是。”
看着晁错熟练无比的从怀中拿出新的刻刀和竹简,然后一边和太攀交流沟通,一边在那竹简上刻字,太攀也是一阵默然。
在竹简上刻字,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有疏忽,这竹简就会被划破,但如今,这位御史大夫晁错,却是能够分心两用,一边和太攀交流沟通,一边刻着那竹简,且没有丝毫的错漏。
晁错对这要刻在竹简上的内容的熟悉,可想而知。
看着这位老者努力的将脊背挺直,太攀的心头,也忍不住的涌出一阵感慨敬意来。
无关乎身份,也无关乎立场,仅仅是因为这位御史大夫晁错正在做的事。
整整三十多年的时间,这位御史大夫晁错,竭尽全力的,只为了上那一道削藩策。
三十年来,纵然是看不到有丝毫半点的希望,但这位晁错大夫,却一直在坚持着。
从盛年,坚持到暮年。
太攀实在是难以想象,会是什么样的力量,令这位已经濒临死亡的老者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这一件事。
“算了,我也懒得去追究你的来历了。”晁错说着,“陛下的人也好,还是武安侯府的人也好,都无所谓。”
“我只问你一句,你能不能守得住我这一道削藩策。”随着晁错手中刻刀的滑动,竹简上,零零星星的粉末碎屑洒落下来,在那光秃秃的安卓上,兀自多出几点凄凉。
“也不用你守太久!”
“只需要从这宅邸当中进了宫门便是。”
“不过一刻钟的路程。”晁错并不抬头。
“先生信我?”太攀的眉头一挑,苍白的脸色上,平添了三分妖冶。
“都到这个时候了,也无所谓信和不信了。”
“这一道疏没了,再刻一道也就是了。”
“被你带走,和被其他人盗走,都没有什么区别。”
“既然如此,本官又何妨赌上这一把?”晁错将手中的刻刀放下,抬起头来看着太攀,目光幽幽,瞳孔当中,似乎是有火光燃起。
“至少,比起其他人,你总归是要可信三分。”
“只得三分而已么!”太攀苦笑了一句。
“三分难道还不够?”晁错反问道。
“受宠若惊!”太攀后退两步,朝着面前的老者一礼。
“好了!”一个多时辰以后,晁错才是面带三分疲倦之色的起身,然后将那竹简递给太攀,随后从桌案上拿起自己的笏板,出了书房往卧房而去太攀这才发现,这位御史大夫在刻那竹简之际,竟是将自己的笏板给压在了竹简的下面。
“这宅邸当中,任意一个屋子随你选。”
“虽然脏乱了些,但养足精神,却是足够了。”
“明天上朝路上,就全依仗你了!”
“先生放心。”太攀拱手道,那一卷竹简,在太攀的手中,仿佛是重若千钧。
书房当中,太攀将竹简缓缓摊开,竹简上,还泛着一些竹石所特有的清香。
将竹简摊开,太攀细细的看着竹简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故孽子悼惠王王齐七十二城,庶弟元王王楚四十城,兄子王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
“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短短的百余字,每一个字体,每一笔每一划的轻重,以及转折的弧度,都是一般无二。
只是看着转折深浅,就足以发现,晁错在刻这一道削藩策之际,有多么的用心。
摊开的竹简上,灯火透过竹条和竹条间的缝隙,洒落在地上,跳跃出一行一行的光芒来。
将手中的削藩策卷起,揣到怀中,太攀也是踏出书房,然后端坐于破败的庭院当中。
晁错以为,明天上朝的路上,才是麻烦的开始,但实际上,当这一道不知道第多少次被刻出来的削藩策,被晁错递给太攀的时候,这长安城中的风暴,就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