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氏治(1 / 1)乱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目录 下一章

时值日本战国时代。

那些原本应该享受辉煌人生的强者,却被时代的变迁所吞噬,一个又一个倒下,在混乱的战国时代中出现了新的力量。

在远离京都的关东地区,有一块叫做常陆的土地。

这个地区,在后世被称为茨城,在日本的《风土记》中它被描述为“常在之国”,即极乐之土,以石高论在日本六十八个令制国中位列前茅。

事实上,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地的常陆国,东临被称为“常盘滩”和“鹿岛滩”的大海,东南边还环绕着当时的内海霞浦。在南面是广阔的关东平原,千里沃野,是日本重要的粮仓之一,河流众多,利根川、鬼怒川等河流穿流而过,因而粮食丰收,水源充沛。

一位老和尚在山顶的清新空气中缓缓呼吸,虚弱地站起身来,喃喃自语,撑着权杖,仿佛将全身的力气都用在了权杖上。

“这是……紫气……又有黑气”

常陆以南有一座著名的山峰,名为筑波山。向北是加波山,向南为宝篋山又名紫峰,因新建筑波山神社进行灵性试验而以修行者的圣地而闻名,据说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参拜者。

在筑波山以南延伸与宝篋山相连,在宝篋山山脚下的一小块平坦土地上建造了一座名为小田城的城砦,老和尚眺望着山下喃喃自语道,这座城砦里正在升腾着一股黑色和紫色不断缠绕的晕气。

老和尚一步步靠近他颤抖着的身躯,在身边的小和尚的搀扶下,捂住了长着垂直皱纹的薄唇。那是一个周围人听不见,也听不懂的字眼,像经书一样不断的念诵着。

“春庆大人,小田家有什么好兆头吗?”

这位名叫春庆的老和尚和一位搀扶着他的年轻僧人,另一位皮肤依然绷紧,留着长胡子的中年和尚,向老僧问道。

这个叫春庆的老和尚,一副随时要驾鹤西去的样子,仿佛此时他的生命已经快到尽头似的。

这宝篋山,又名三村山,俗称小田山,群山环绕着一座大型寺庙,是极乐寺的法印,这座寺庙在附近的僧寺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显然……你下山去,将我看到的告诉氏治大人吧。吩咐寺院的人……召集所有在山上的僧众们,诵经祈愿,愿佛陀护佑吾门……阿弥陀佛!”

“就因为一个不确定的征兆吗?就要这么做吗?我怕会引起小田家的误会啊。春庆大人,你的身体还没恢复,请注意多休息啊。”这位法名为显然的和尚看着春庆和尚越来越虚弱的身体,很是担忧。

对于春庆和尚的决定,显然不得不执行,离开春庆后,显然嘱托一个小和尚陪伴照顾他,而后用一个春庆和尚想都不敢想的好腿,健步如飞,很快就下了山,即刻便到了山脚下的小田城。

小田城是源赖朝的功臣八田智家的始祖、名门下野宇都宫家的始祖,因居住于常陆国筑波山麓的小田,而以小田为家名,血脉传承三百七十余年的名门小田家的居城。

由于日本长期以来处于分裂动荡,许多名主、土豪都将城砦搬到山上,这有利于防御,而小田城却仍然是一座建在平地上的方形城砦,保留了镰仓的老式传统,并且增设了曲輪,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砦的防御能力,这是一座以行政为中心的城砦。

小田城内,因作为极乐寺仅次于春庆大师的二号头领的极乐寺显然带着礼物登门来访而开始忙碌起来。

极乐寺与小田家的关系一直延续,自当初的小田家当主尊奉真言律宗的高僧,并保护和配合真言律宗,在三村山建立了极乐寺之后,三村山逐步成为了真言律宗在关东地区布教的中心。

正因为这样密切的关系,极乐寺的僧人们一如往常拒绝了小田家过分热情的款待,但即便如此小田家也不可能什么都不招待就送回去,这是一种必要的交流。出于这个原因,在相应地招待他们之后向他们布施并归还捐赠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城砦本丸的走廊上,一个男人蹑着脚向城主的房间靠近。

男人中等身材,却是肌肉发达,而且他虽然打扮得安静而略带沧桑,但似乎在心中隐藏了一头恶鬼。

由于城主之间的门是开着的,所以他在这之前停下来,把头发扎在头顶,并确认了一下整理的发型有没有坏掉,整理好之后,走进了城主的房间。

“哦,正好。菅谷,外面怎么这么吵闹?是有什么贵客来了吗?”

被叫菅谷的男人停了一下,躬身进了房间,走到小田家主面前,深深地拜倒在地,回答道。

“哈。是极乐寺的显然法师有话要和氏治大人说,我就到门口来了。”

“嗯,极乐寺的显然法师是怎么回事?”

给予回应的这位名唤氏治的少年,在城主之间内,一只手撑着下巴,另一只手摆弄着一把黑色的纸扇,歪着脖子,这就是小田家的现任当主——小田赞岐守氏治。

极乐寺显然很快就来到城主之间。

这个时代的城还没有天守阁,水泥仍然是未来的产物。如果是平城,就会设置多条护城河,用刮好的泥土砌成泥墙,或者用板墙围起来。如果是主曲轮,就设置居馆,如果不是,则设置屋敷、矢仓、仓库等具有防御功能,几乎没有华丽的东西。

小田城也是这样的城砦,镰仓以来的传统方形馆,外观朴素。然而,尽管小田家如此简单朴素,但跨越370多年的历史的重量仍旧散发着让我们莫名感慨的家族风格。

小田城的形状与其说是城砦,不如说是居馆,基本上是非常一般的镰仓武士式建筑,只是进行了部分改进。

主殿位于本丸的中央,作为寝殿的中门回廊从建筑的西侧向南延伸,通向小池塘的岸边。中门廊与水池对面的玲见台山上耸立这一座名为橹的塔楼,远远望去是一望无际的平坦的关东平原。

在主殿的东南侧和玲见台的东侧,在不远处设置了一个叫做厨所的调理场,以避免因失火造成火灾蔓延造成的损失。主殿前北侧建有集会场所,是召集或会见家臣郎党的公共场所,并通过回廊与小田城的主殿直接相连。此外,在大门附近,有一座叫做远侍村的建筑,供来访者的同伴在那里等候。

一进居馆,经过一些房间,就到了城主氏治的房间。显然法师看到放置在地板中间的榻榻米和上面的圆形座位时,走过去,坐下,等待氏治,同时以坐姿放松身体。

当时,榻榻米还在普及阶段,原本只出现在贵族府邸中的榻榻米,逐渐被各国的上层武士和发家致富的商人所使用。然而,它仍然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不仅普通人,地方领主也难以大量使用,远不如后世日本人居家必备那般普遍。

即使在小田城,也只有城主之间和氏治寝室才有几席榻榻米。其余的则平时小心翼翼地存放起来,只有当有客人来访才取出使用。

“今天能拜谒氏治大人,在下万分感谢。”

显然法师看见氏治平静地走进来的时候,扬起脸庞,笑得像个老头儿。

跟着氏治进来的菅谷政贞,在两人之间的墙边坐下,闭上眼睛静静等待。

氏治一言不发地松下肩膀,捂着嘴笑了笑。

“抱歉,抱歉,大师真是人不可貌相啊,您笑起来真不像一个得道高僧的样子。”

“无妨,无妨”极乐寺显然十分淡然地笑了笑。

“已许久不曾听春庆大师讲经,不知大师最近身体如何,有没有好一些啊?”氏治像是被他的超脱感染,不禁正襟危坐起来,看了眼身旁的老者,问道。

氏治看向的人,是小田家的军师,名叫天羽源铁斎。

他已经七十多岁了,此时闭着双眼,摇摇晃晃的跪坐在一旁,正自顾自地打瞌睡着,氏治看到这一目,不由抽了下脸,苦笑起来。

“恩……还是老样子吗?不过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办?大师如此大的反应,这不是很不寻常吗?”

“我听说明国有望气之术,春庆大师难道也经于此道”氏治听了显然的叙述,有些不寻常的歪着头,虚笑道。

这是因为极乐寺的差事,由于掌握最高权力的春庆大师年事已高,作为继承人的显然法师已成为极乐寺事实上的掌权者。氏治自幼听春庆大师的授课,经常去看望他,但此时却已完全不记得了。

极乐寺是矗立在小田城的眼皮子底下的大寺院,就像一座地处要害位置的城砦,保护着小田城,是小田城防御体系的重要一角。为此,两家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不仅在历史上的缘故,而且也是在实际利益上的考量。

从俗称三村山脚下的小田城眺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拥有上百个防御设施以及不计其数的仓库,围绕着三村山众多寺院群组成的大僧坊的极乐寺,比小田城更具有城砦的功能和风格。

自然而然,这是一支在管理该地区的军事和行政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力量,氏治几代人都与极乐寺家友善。所以,新来的使者平时来来去去,互不干扰,实属罕见。

“嗯……这是春庆大师告诉我的,"小田城上空曾出现过一股黑气和紫气相互交织的气晕。"”

“嗯,就是这样。”

“这是吉兆,还是不详,还未可知!”

显然法师看见氏治陷入沉思的样子让他苦笑起来,心情复杂,这是一个有着不符合其年龄的成熟的少年当主啊,极乐寺一直以来作为小田家的有力支持者,小田家的兴衰也关系着自己寺庙的未来,陷入这样复杂的心境,竟然让显然大师的佛心动摇了片刻。

“阿弥陀佛!”

氏治站起身来,挥了挥手中的黑折扇,喝道:

“无论这是吉兆,还是不详,此时命运已然改变,小田家必将由我而兴!”

菅谷政贞的脸上是严厉而邋遢的神色,但神情却多了几分明朗,对于氏治的豪言,表示出了一丝诧异和认可。原本一点不顾场合,似乎在悠哉地打着瞌睡的天羽源铁斎老先生眼角也闪过一丝精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没有了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