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渤海海战的结果至今都难以让东洋国高层都接受。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海面没有一片舢板的边防军。
居然可以相继击沉他们三艘重巡以及四艘驱逐舰之后。
又再次击沉了他们一艘航母、两艘战巡、一艘重巡以及八艘驱逐舰。
也就是说在这短短一两个月之内,他们被边防军击沉的总吨位数已经超过了十万吨了。
这已经是相当于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的吨位。
而且两次海战边防军的手段都不尽相同。
第一次是潜艇,这次是飞机。
对于这两种武器,东洋海军下都不甚重视。
潜艇这玩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被徳军所广泛应用。
但主要还是用来打民用和商用船只的。
想要用来正面对抗水面舰艇,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可谁曾知边防军不仅拥有潜艇,而且还真敢偷袭他们的舰艇。
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从而被全军覆没了。
三艘重巡和四艘驱逐舰的损失已经足够东洋海军心疼好久了。
这些军舰可都是他们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的情况下给造出来的。
第二次用的是飞机。
他们也知道边防军装备了不少的飞机。
但却并不认为这些东西能够对拥有着坚固装甲的战巡造成什么威胁。
而这次边防军再次用事实证明。
飞机是能够对巨舰造成致命威胁的。
因为边防军的飞机更加先进,可以携带重磅航弹和鱼雷。
这两样东西就算是长门级战列舰恐怕都难以顶得住。
痛定思痛之下,东洋海军总结了这两次海战的惨痛经验。
这可是用被击沉超过十万吨而换来的。
他们得出来的经验就是加强战舰防空和反潜能力。
同时大力发展航空技术和更先进的航母。
东洋海军也从中看到了飞机未来的发展潜力。
不过巨舰大炮依旧还是东洋海军的主流,往航母方面倾斜的资源还是有限的。
他们是不可能像二战时期的侎国一般,倾尽全力发展航空母舰。
一是他们没有这个魄力,而是巨舰大炮派的阻力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所以东洋海军尽管开始重视起来,但是发展速度也注定不会太快。
除了总结经验之外,东洋高层也彻底重视起这支边防军来了。
自从去岁12月25号的辽河阻击战当中,东洋大本营才知道在东北还有边防军这么一支抗日武装。
这种武装在东北境内很多,这支边防军顶多就是大一点的蝼蚁而已。
然而接下来事件的发展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因为这支边防军的成长速度是全所未有的。
甚至可以用莫名其妙来形容。
在第二师团被全歼了之后,关东军便集结了大军,准备动錦州发起总攻,彻底剿灭这支抗日武装。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率先发起进攻的反而是这支边防军。
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不到,这支边防军便多出了很多部队和先进的装备。
关东军的数万大军节节败退,甚至出现了整编师团被全歼的罕见事例。
一直到现在,奉天岌岌可危。
刚刚到手都还没有焐热的满洲,恐怕也要从嘴边飞走了。
但大本营以及陆海两部商量来商量去,却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救当前满洲之危急。
因为他们可以增援满洲的三条路都被边防军给堵住了。
他们就算调集再多的兵力,也送不过去。
之前还有海军发言从锦西一带登陆作战,趁边防军兵力空袭拿下錦州。
而后只需要前后夹击便可以轻而易举的歼灭边防军了。
远东特混舰队的职责之一就是找出合适的登陆场地并‘清扫’出来。
而现在再也没有人提出登陆作战之类的愚蠢建议了。
他们虽然还有世界最强大的长门级战列舰。
但是面对着航空鱼雷,再强大的战列舰也不够看。
东洋海军虽然狂妄,但却并不愚蠢。
看着乱哄哄的大臣们,脸色阴沉的天皇终于发话了。
“满洲可丢,但祣顺和高句丽半岛决不能有失!”
满洲被边防军收复几乎已成定局。
不过大本营还想再努力一下,因为他们觉得还有一丝希望。
这一丝希望并不是在安东的第四步兵师亦或者是锦城一带的第七空降师一团。
反而是在遼东半岛的第七空降师身看到了一丝突破的希望。
根据情报得知,边防军由于兵力不足。
将位于二台乡一带布防的步兵师给调走了数千部队。
现在这个师的部队作战部队也不过才六七千人而已。
而现在在祣顺他们有着满编的第一师团,有着两个飞行联队整整两百多架作战飞机,有着一个重炮兵大队。
在数倍于对方的兵力之下,在有着空中支援和重炮支援的情况下。
如果第一师团都还无法突破这条防线的话。
那么大本营就只能认命了。
所以他们想要最后再做出一次努力。
不想眼睁睁的满洲就这样丢掉了。
就在日军驻扎在祣顺的部队开始准备发起新一轮攻势的时候。
两次渤海湾海战经过发酵,也进入到了各大列强的眼中。
首先发酵的还是国内。
第一次渤海湾海战,由于经验不足的原因,并没有进行照片的拍摄。
所以尽管经过了宣传,但很多国人和军阀都不相信连一片帆板都没有的边防军能击沉这么庞大的一支舰队。
还有一些人在质疑边防军为了名声连脸都不要了。
尽管秦逸觉得有些憋屈,但总不能把21型潜艇亮出来给所有人看。
所以这次他拍摄了大量的照片,每一艘军舰被击沉的全过程都给记录了下来。
当然被放出的照片都是经过了精心选择的,不会泄露太多海战的内幕。
也正是有了这些照片的佐证之后,直接在国内掀起了轰动。
故而这也引起了各大列强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