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说:
“你们两个都应授予特殊功勋。”
于是升任韩擒虎为柱国,赏赐绢物八千段,后来有司揭发韩擒虎放纵士兵,淫污陈宫,因犯这罪状不对他加封爵邑。
后来,突厥来朝拜,隋文帝对他们说:
“你们听说江南有陈国天子吗?”
他们回答说:“听说过。”
于是皇让侍从领突厥使臣到韩擒虎面前,说:
“这就是捉获陈国天子的人。”
韩擒虎狠狠地看了他们一眼,他们非常恐惧,不敢抬头看他,他就是这样威风凛凛。
隋文帝另封他为寿光县公,食邑一千户,以行军总管的身份屯兵驻守金城,防备胡寇来犯,随之又授凉州总管之职。
不久,韩擒虎被隋文帝征召回到京城,隋文帝在内殿设宴款待,恩礼很厚。
韩擒虎善攻,将他调到魏郡统领冀南三郡,对下一步进攻豫州也是个好处。
而狄青计事深思熟虑,用兵先定远略,让他坐镇并州也可发挥长处。
前世狄青就是一代名将,来到这个世界后,也得到了展露才能的机会,越发让公孙越的威望日盛。
计事深思熟虑,用兵先定远略,是狄青作为一个成熟的将领的标志之一,侬智高反叛后,先以余靖为安抚使征讨,交趾国声言愿出兵助讨侬智高。
余靖认为可信,在茸州等地准备可供万人用的粮食以待其兵,宋仁宗下诏以缗钱3万赐给交趾作军费,并应允讨平侬智高后厚赏交趾兵。
狄青到南方后,果断传檄余靖,命其不得派使者去交趾借兵,同时奏宋仁宗陈述己见,他认为:
交趾声援将派步骑赴援,并不可靠,况且向外国借兵以平内乱,对自己是不利的,向外国借兵,他们贪得钱财必然不顾信义,因此而作乱。
这一见解说服了宋仁宗,后来狄青迅速讨平了依智高,这件事说明狄青在计虑讨敌方略时,不仅只考虑如何取胜,还考虑用何种方略取胜才可不留后患。
对敌作战,善用诈巧,是狄青战术指导的一个特点,与西夏军作战时,他曾巧施疑兵之计,以锣声为号,令将士忽停忽退,使西夏军既不明宋军实力,又不辨宋军行止。
当敌正疑惧之时,他忽然挥军攻击,西夏军大溃,攻侬智高时,他传令军中休息十日,侬智高的探子把这情况汇报,侬以为宋军不会马来攻。
但第二天,狄青迅速整齐骑兵,以一昼夜越过昆仑关,直出归仁铺列阵,先以前锋与依军激战,后又指挥左右翼骑兵夹击敌人,侬军毫无防备,大败溃逃。
军纪严明,善待将士,是狄青治军带兵的基本特点,古来为将者,或执法如山,或体恤将士,二者兼备者并不很多,狄青一贯如此。
他受命讨侬智高之初,传令诸将不得擅出与敌作战,等候他的统一调遣,广西铃辖陈曙乘他尚未到前线,擅自发八千名步兵攻敌,大败于昆仑关,狄青说:
“号令不能整齐,所以军队打败仗。”
依军法斩陈曙及临阵败逃的将佐三十人,在执法如山的同时,他颇能体恤将士。
行军作战,他与军士同饥寒劳苦,打胜仗后,他常把功劳推给其将佐。
讨侬智高时全由他谋划,战事已完,记功报捷等一般余事全部交给安抚使孙沔去办,他全不放在心,因此将佐们深服其为人。
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一次狄青在泾原与西夏军作战时,败西夏军后乘胜追奔数里,忽然发现西夏军在一处山踊前止步,众人认为西夏军前方必然是遇了险境,都想要乘机奋击。
狄青恐其有诈,急忙制止了士兵的追击,西夏军遂逃走,而前去查看发现山踊处确实临深涧,将佐都后悔没有追击,而狄青却以为不然,说:
“敌军奔亡之中却忽然停下来与我军对抗,我们怎么知道这不是敌人的阴谋呢?
我方已经大胜,区区残寇不足为利,俘获了他们也不会给我军带来多大好处,但万一为了追穷寇而中了敌人的计谋,那原本胜利的我们就会连生死都不可知了。
宁愿现在后悔没有追击也不能等中计后再后悔没有停击。”
狄青为人谦逊,尤其喜欢将战功推给部下,当初,他与孙沔一同击败叛军,战术谋划都出自狄青,但叛乱平定后,处理后事,他便全交给孙沔负责,自己则毫不在意的退出来。
孙沔开始时赞叹他的勇猛,这时更钦服他的为人,自以为不如他,好友尹洙因贬谪而死,狄青全力周济他的家属。
一次,狄青正在办公,兵士来报,说门外有人求见,狄青便命人将这个人带进来,此人深施一礼后,拿出一个包裹放到狄青面前。
狄青到广西征讨侬智高时,由于从前将领几次征讨失败,士气低落,如何振奋士气便成了个问题。
狄青看到南方有崇拜鬼神的风俗,便心生一计:他率官兵刚出桂林之南,就拜神祈佑,只见他拿出一百个制钱,口中念念有词:
“此次用兵胜负难以预料,若能制敌,请神灵使钱面全都朝!”
左右官员对此感到茫然,担心弄不好反会影响士气,都劝狄青不必这么做。
而狄青却不加理睬,在全军众目睽睽之下,一挥手,一百个制钱全撒到地面,大家凑近一看,一百个钱面全部朝。
官兵见神灵保佑,雀跃欢呼,声震林野,士气大振,狄青当即命左右侍从,拿来一百根铁钉,把制钱原地不动地钉在地,盖青布,还亲手把它封好说:
“待胜利归来,再收回制钱。”
于是率官兵南进,越过昆仑关,设计在归仁铺与侬智高决战。结果大败侬智高军,俘侬智高主将五十七人。
狄青平定了邕州,带领胜利之师北还,如约到掷钱处取制钱,僚属们将钱起出一看,原来这一百个制钱两面都是钱面,大家才恍然大悟,对狄青的“静不露机”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狄青巧计激士的典故,后来被《三十六计》一书的作者收入卷中,作为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的注脚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