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
所著有及等。
不下百数十卷,名曰传于世,另著有等著作。
曾国藩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为他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所掩盖,对于书法理论的阐述见其及一此文章中。
他首先对当时阮元抛出的南北书派论有独到的认识,他既赞成又提出批评,主张南北兼而有之。
他对书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说,从乾道阳刚美着力雄奇大气,从坤道阴柔美不着力淡远韵胜,形成了他一个系统的书法理论观。
曾国藩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走过了一条由泛而专,由继承古典到创新时尚的曲折探索道路。
他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
他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他的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
他的小楷与小行书是整个清代的典范,他应是与同代包世臣、何绍基齐名的大书家。
曾国藩出生时,祖父曾经梦到有一只巨蟒缠在他家的柱子上,所以认为曾国藩是巨蟒转世,曾国藩出生后家中的一棵死梧桐树竟然重新焕发出了生命,让其祖父更加相信巨蟒转世这一梦语。
而凑巧的是曾国藩患有类似牛皮癣一类的皮肤病,浑身上下都是像蛇的鳞片一样的癣,所以曾国藩也相信了巨蟒转世这一梦语。
曾国藩还有一个奇怪的爱好爱吃鸡,却又最怕鸡毛,当时紧急公文,在信封口处往往要粘上鸡毛,俗称鸡毛信、鸡毛令箭。
每当曾国藩看到这种信,总是毛骨悚然,如见蛇蝎,必须要别人帮他取掉鸡毛,他才敢拆读,古时候曾有这样的说法:
焚烧鸡毛,毒蛇闻气就死了,龙蛇之类,也畏惧这种气味。
曾国藩对鸡毛害怕到这种程度,难免也被人理解为蟒蛇转世,在岳麓书院学习时因为怕别人看到身上的鳞片,所以夏天燥热时还穿戴整齐地读书,让先生大加赞赏。
曾国藩小的时候天份从并不高,其实可以说比较笨,他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重复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来,他就一遍一追地读,一遍一遍地背。
夜已经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这可急坏了一个人。
原来,他家来了一个贼人,就潜伏在他书房的屋榆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进屋偷点什么。
可是贼人在屋外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
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
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
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
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
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同为曾子宗圣第七十代嫡孙,曾传德,字德生,自幼天资聪慧,秉性谦和淡远,别有襟期,不务名利。
学儒学,研医术,十岁既可以把曾子背诵如流,并对颇有钻研。
十六岁乡试中文举人,后参加北京会试与曾国藩相识,因知实属同宗并为传字辈兄弟,倍感亲切,更佳为同榜进士。
一日二位新科进士去拜见清当朝大学士、户部尚书王鼎,在王府经王尚书介绍,结识了当朝京都名匠崔建庵,也是天命之为,从此二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曾传德不负崔建字在京都开设以其开派祖曾子宗圣儒家圣人之风,善待求医者,既体恤平民百姓又广交公卿商贾,德艺双馨,生命复春。
因此德生医馆在京都享有盛誉,此时与他同宗同辈同榜之谊的曾国藩,已身为清中重臣,官居直隶总督,二人更是交往甚密,互相鼓励,曾国藩欣然给曾德生题词:
祖德宗功千载福泽,子承孙继万年蒸尝横批止于至善,落款:德生仁兄大人正文,涤生曾国藩。
此联既有缅怀曾子宗圣之意,又赞美曾德生行医助人已达到善人之境界,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家庭成员中人人孝悌的原则,孝容易理解,就是对父母、对长辈的感恩、尊敬与赡养。
悌是指兄弟之间和睦友爱,也就是同辈之间的融洽与和谐。
在曾国藩家书里,一般都以为他给孩子写的信最多,事实上他写给弟弟的信才是最多的,可见他对兄弟之间关系的重视。
曾国藩有段著名的评论,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
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讲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曾国藩在和以治家的宗旨下还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这个勤以持家在曾国藩那有两层意思,一是家庭成员要克勤克俭,一是做家长的要勤以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