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6、夜思1(1 / 1)岁在丁巳的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水静看着桌上的锦盒,心思却不在这上面,她在琢磨如何才能依附于张璟这棵已经逐渐成长的大树上。上杆子当然不妥,她不会做这等自轻自贱的事儿,这会让张璟看轻了自己,自己想要一个相对独立、平等的地位,而不是完完全全成为张璟的附庸。

这便需要她向张璟展现出自己的价值来,张璟需要什么?钱,肯定是不缺的,都做到这等高位上了,还缺钱的话,就让人笑话了。至于色,看起来张璟绝非好色之人,况且,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这是血淋淋的历史教训,自己还没沦落到这种地步。

那就只剩下在事业上给张璟提供帮助了,她闲来复盘张璟的升迁之路和行事作风,不得不说,这人确实是有点东西的,绝非一介武夫。

在毕旺一事上就处理的十分巧妙,借力打力,巧妙借势,一手就把门达推上了位,毫无烟火气,确实巧妙。

整肃京师治安一事上,就显得有失分寸、过于操切了。至少不应该那么快便站队,比如阁部之争、文武之争。满朝都知道内阁与六部之间的权力争斗由来已久,三杨那样的人物都没在六部手中占到便宜,更别说这届内阁了。

看看都是些什么人,陈循、王文、王一宁、萧镃等,有那个可以称之为干臣?好容易出了个商辂还屡受排挤,就这群人,绑一块都不够于少保一人收拾的,不过是群上蹿下跳的跳梁小丑罢了。你张璟就看热闹就是了,站什么队?

非要把都察院扯进来,即便你收拾的萧维祯的人,王文也不会念你的好呀。王文可是左都御史,收拾都察院,就等于打王文的脸。

至于文武之争,就更不能跟着掺和了。幸好张璟悬崖勒马,没陷进这个泥潭里去。武将淡出外廷的权力中心,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武夫乱国的惨痛教训殷鉴不远,国朝虽不如前宋做的那么彻底,但却始终在收回武将的权力,任谁跟历史大势相抗,都是自不量力。

幸好张璟没把顺天府府尹王贤给牵连进来,不过看当时的架势,还真不好说,也算是万幸吧,张璟及时的避过了这个大坑,在王贤给出了交代后,只抓了一些胥吏,算是把这件事儿给应付了过去。

由此可见,张璟虽然有干才,但可能是事务繁多、纷乱,又没有值得托付的人,需要他事无巨细的去处理,所以才会有疏漏。若是彼时有人协助的话,定然会不一样,一个人再强大,也无法面面俱到,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强如诸葛武侯,不也没做到吗。

团队的力量永远是制胜法宝。

自己能不能帮到张璟?水静琢磨着,自己或许不能处理某些具体的事务,比如查案、审案之类的,她不专业;她长与谋略,最起码可以为张璟查漏补缺。

这难道还不够?

那如何让张璟接纳自己,毛遂自荐吗?似乎只能这样了,自己现在的身份只是张家的西席,无论张家对自己如何礼遇,那也只是对待外人的客套。别说张璟的大事了,就算是她们张家的家长里短,都不会跟自己这个外人多说。

也罢,为了找到师父,为了以后安稳的生活,拼了!水静暗暗下定决心。

突然看到桌上的锦盒,打开一看,是米南宫临王右军的《黄庭经》,忍不住撇了撇嘴,呵,你家薛小娘子不要的东西,倒是给了我了。正要合上锦盒,不过还是拿了出来,珍而重之的收藏起来,这可是米南宫的墨宝,和褚河南的各有千秋,区别在于,有喜欢褚河南的,也有喜欢米南宫的。

而不巧的是,她和薛彦君都比较尊崇褚河南。

不过,这毕竟是张璟送给她的第一份礼物,有纪念意义。

想到薛彦君,水静也不由赞叹,的确是个钟灵毓秀的女子,相貌和自己不相上下,只是没自己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技能罢了。想想自己也是挺命苦的,才十岁,父母双亡,族人争产,若非师父正好路过,自己这辈子怕是就要沉沦下流了。

师父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又教了自己一身的本领,这份再造之恩,实难报答万一!如今师父杳无音讯,作为弟子,就算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找到师父。

没有强悍的社会背景和人力、物力,想大海捞针一样,找到一个不知所踪的人,何其艰难!水静有钱,还不少,但她的社会关系极为简单,根本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张璟不同,他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权势,锦衣卫的耳目又遍及全国,即便没有锦衣卫,请当地官府协助也是行得通的。

这也是水静找上张璟的理由,真以为她是随意给人当西席的?

却说张璟,从水静居士小院离开后,直接回了自己的东院,天色不早了就不去打扰母亲了,反正刚回来的时候已经请过安了。

至于几个小丫头,估计一般是聚在一起玩,大晚上的,更要避嫌。

来到书房,张璟有读书的习惯,总是要充实自己的,否则绝对无法走远。能在官场混的,那个不是人精?想要有所作为,必须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看了回书,张璟总觉得心神不宁,无他,潘洪已经拿勋戚开刀了,不得不说,国朝对于这些勋戚着实优容有加!除非是犯了大事,比如侵占官私田地、纵奴行凶、鱼肉百姓这等“小事”一般都是“诏宥之”……

这就令人无语了,合着小民百姓就该被这些权贵欺凌不成?

锦衣卫手里掌握了太多这样的罪证,奈何皇帝对此十分宽容,张璟也只能徒呼奈何,希望潘洪不要让他失望,这次能够造出比较大的声势出来。届时自己也好借此机会,推波助澜。

这些勋戚到现在,几乎都是些草包,能承当大任的基本没有,反而兼并土地、隐瞒丁口上一个比一个天才,着实是国家蛀虫,一群与国无益反而有害的玩意,当年太祖还是杀的不够狠,到了太宗以降,反而对这些人优容有加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