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一章收庄稼与反扫荡(1)(1 / 1)坐看冰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仗对于王立来说暂时是没有关系的,一来,他就是个种地的,战斗力还不如一个老兵,二来,他也的确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首先是粮食的收获问题,这个绝对是根据地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这关系到吃饭问题,吃饱穿暖,由此可见,吃饱还在穿暖之。

衣服旧了破了,大不了打几个补丁,但一天不吃饭就饿得慌,可粮食收获之前,还得把雨水冲出来的沟壑填平,修整地面准备晾晒粮食。

这几天下雨塌了不少旧房子需要修葺,鸡长大了需要分圈,也需要提前准备,兔子的繁殖能力不小,也需要分圈,物资的调配工作也需要他亲自处理。

另外牛、马、骡子、驴、羊甚至是猪都要青贮料,储存青贮料就需要料池,成年的公鸡需要宰杀都是事,一旦数量变大,再小的事情都会变得难缠起来。

王立现在特别羡慕那些甩手掌柜,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就行了,不需要像他这样,明明自己都是一个二把刀,却要赶鸭子架的去给别人做指导。

用老总的话说:“你好歹喝过点洋墨水,我们这些土八路,可是一点都不懂啊。”

这年头大学生还是稀有品种,至于畜牧、林业、农业专业的大学生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现在基本都在重庆,只能把王立这个半吊子暂时拉过来顶着先。

自从当了粮食科长,就不止要管这十几个村的事情了,而是要负责整个晋南地区的粮食事务,当时王立再三推辞都没有用,天知道他穿越前当过最大的官,就是初中当过一学期的课代表啊。

一下子担任管着几十万人吃饭问题的粮食科长,王立身的担子突然变得特别的重,本来两千辆自行车和两千辆人力三轮车,只负责武乡、黎城、襄垣三个县的收获是富富有余的,结果现在一下子要分到十几个县。

一个县最多只能分不到两百辆,再细分到村里,一个村能分三辆自行车三辆三轮车都是大村的待遇,小村只能分两辆。

于是在收获之前还有一个大事,分自行车,十几个县的代表跑过来,挤了一屋子的人,为了多分几辆自行车差点打起来。

寿阳县的代表战斗力尤其强悍,因为他们有两个县政府,来的人数是别的县的一倍,寿阳因为正太线的阻隔,为了方便管理不得不划分出寿阳路南和寿阳路北两个县政府。

刚开始他们情绪稳定,语速也比较慢,在王立耳朵里他们是这样说的,这边黎城县的代表说:“王科长,我们黎城负担着北方局和新1旅、新10旅的粮食供应,加地处平原转移不便,得多分配点。”

那边昔阳县的代表说:“我们还负责一纵队和386旅的供应呢,我们才应该多一点。”

武乡县的代表说:“总部在我们这,我们该多分点。”

沁源县的代表说:“百团大战我们出力最大,我们应该多分。”

寿阳南、北县的代表说:“我们是两个县委,我们才应该分两份。”

然后十几个县的代表转过头齐声说:“滚,你们就是一个县还想分两份做梦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越说越激动,声音越来越高,语速越来越快,在王立耳朵里就变成了:“@?这**@&ㄊ……”

不得不说山西方言是个神奇的方言,山西方言的多样性让人叹为观止,作为汾阳人的王立听晋城话还能听个大概,而听寿阳、阳泉的话连听个大概都做不到。

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缘阻隔,基本山西的晋语语系可以划分为五个区域,北方的大同语系、西部的吕梁语系、东部的阳泉语系、中部的太原语系、东南部的晋城语系,至于运城一带更偏向于北方官话被开除出了晋语圈。

而这些语系之间,又有各个独立于这些语系之间的小种语系,例如介于太原语系和大同语系之间的五台话、基本没怎么变过的党话、混合了吕梁语系、太原语系和晋城语系的汾阳话。

更可怕的是,每一个县都有各个县独有的方言,而这些方言可能又因为几座大山的阻隔而无法传播,这就导致了一个县可能有好几种更小的小语种,以至于房间里明明都是山西人,说的也都是汉语,但王立听的却越来越糊涂,脑袋也一个头两个大。

王立一拍桌子大喊了一句:“别他酿的吵了,把各县的村庄数量、人口、牲畜数量、种植面积报表给老子拿过来,按人头分。”

不得不说这会就得骂人,不骂人镇不住场子,他总算知道为什么老总嗓门那么大,还总喜欢骂人,要知道这里吵架的人还只是地方的同志,那些部队的人脾气更暴躁,不狠狠骂一顿根本不可能听你的。

“行。”各个县的代表想了想,按人头分的确是比较公平,于是把早准备好的册子拿了出来。

在经过一系列的计算之后,花了近两天的时间总算是分完了,各县的代表高高兴兴的回去,顺便还带了一些由本来就是二把刀的王立紧急培训出来的更是只懂一点的技术员还有一些鸡苗、粮种回去收庄稼了,真是一个敢教,一群人就敢学,王立的事情也暂时就变得轻松了点。

刚刚没轻松两天,又出事了,前线万百姓被烧了房子和庄稼,眼看着寒冬将至,却无处安身,总部又想起了王立。

毕竟王立在这折腾了八个月,无论是粮食储备还是基础建设,都比其他县要好得多,也就是他这养得起这近万人了。

万人带着仅有的一点家产,拖家带口的在民兵的带领下到了广子山,在他们眼里看见红旗就有活路了,八路军不可能眼看着他们饿死、冻死。

反正也正是秋收的季节,暂时可以安置几千的劳力,但住房问题,就只能住地窝子了,窑洞不是每个山崖都可以挖的,只能在朝阳的坡挖,这样早点住进去。

而且窑洞还需要门窗,那需要大量的木材,木头都用来造大车、独轮车、棺材、担架了,哪有木头造门窗啊?

好在前面新十旅用的地窝子还没拆,湿气也散的差不多了,勉强可以拿来用一下,加驻守部队腾出来的一些窑洞基本还是能安置下的,

王立看着呜呜泱泱几千老百姓,虽然喂得饱这些人,可没地方住啊,他说:“乡亲们,来了这,是能给你们吃顿饱饭,可连个窑洞都给不了你们,是我们工作的问题。”

“能给顿饭吃,我们就什么都听你们八路军的。”几个被推举出来的乡老代表说道,这些人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但胜在活得时间长,相对于普通村民也算是有点见识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