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5章 皇长子刘璿(1 / 1)叶苑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院临时搭建了一个草棚,草棚下面放了几个簸箕,簸箕中放着五谷杂粮,草棚后面则是一片并未插上秧苗的稻地。

“这……这就是考场?”刘禅疑惑地问道。

“是的陛下!这就是考场,至于如何考,考什么内容,臣还不能告诉陛下,以免考题泄漏。待考试当日,陛下自会知晓。”

刘禅看了一眼紧随在身后的黄皓,黄皓苦笑着摇摇头,意思是他也找不出什么借口把考场换到中军师杨仪的田庄。

“如今时日尚早,陛下可愿随臣到田间地头走一遭?”

“考场的事朕已知晓,这田间朕就不去了,诸卿若有意可随李卿家走走。”

有时间去田间地头还不如去青楼姑娘们的床头!

群臣一个个摇头,表示不去。

李幕然晒然一笑,这结果还真是意料之中,朝廷大官不识五谷,不重农事,百姓不得温饱,国力如何强盛?

不过随后几个人的表态,倒令他对大汉的未来又多了几分希望。

“父皇,儿愿随李太守去田间!”

“女儿也愿意通往!”

诸葛亮说道,“老臣曾躬耕于南阳,自跟随先帝以来,对农事疏远了不少,今天也愿意去田间看看!一则开开眼界,二则也能了解一下百姓疾苦。”

刘禅尴尬了,连丞相都表态要去,他这个君王不去似乎等同于不关心百姓疾苦。

“相父如此年纪,尚能体恤百姓,朕身为一国之君,更当为群臣表率!朕也去。”

刘禅这一表态,又让决定不去的群臣尴尬了……不过这种尴尬对于他们这些见过大风大浪的老狐狸而言,也只是个小浪花。

“臣愿随陛下一同前去……”

“臣也去……”

这些臣子们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弯,更让李幕然看到,蜀汉官场*****多,而如丞相这种上为君王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既然诸位大臣都这么热忱,这车马什么的就别坐了,一起徒步前往方能显出诸位的决心!就让我为大家前边带路。”

就这样,走在最前面的李幕然带着蜀汉皇室、朝中大员朝新开发的水田而去。因为田与田之间的田埂较窄,平日里出门坐车坐轿的诸位大臣走起这样的路摇摇晃晃,有将近九成的人因为一脚踩到田里,鞋湿了大半。

更有狼狈的直接摔到了水田里,官帽也跌掉了,官服也弄得脏兮兮,好不狼狈。

至于宫廷女眷,早早就打消了继续前进的计划,只有诸葛果、公主还有孙夫人等少部分人跟在后面。

刘禅还好,因为伺候在他身边的黄皓整个人就在泥水里搀扶着他,避免了尴尬。

就在群臣们体力不支准备放弃的时候,李幕然停了下来,“从田庄到这里,大约有五里的路程,是不是很累?”

群臣纷纷点头。

“可你看看他们!”李幕然伸手一指,隔壁田埂上,十几名农夫正挑着粪肥朝更远的水田而去。

“他们挑着的是土肥,一担土肥重约六十斤,他们要挑着这六十斤的土肥走上七八里!或许诸位体会不到挑着六十斤土肥走七八里地的感觉。那我们不妨体验一下走二三十丈的感觉。”

随后,李幕然让隔壁一位农夫挑着土肥过来。

闻着这难闻的臭气,群臣们的胃里开始翻江倒海,有的人就地开吐,将午时刚吃的饭食全吐了出来。

李幕然问道,“有谁愿意上来一试?”

诸位大臣退却了,姑且不说这一担土肥是否真的有六十斤重,单这气味都能把人给熏迷糊了。

刘禅更是远远地避开。

然而此时,却有一个瘦小的身影站了出来,“父皇,而愿意一试!”

又是他!年仅十岁的皇长子刘璿。

刘璿心存仁善,又聪慧过人,如果能继承皇位,要比他的父亲好太多,只可惜他天生命短,还没熬到他父亲年老自己就死了。

刘璿并没有立刻去尝试挑起那桶土肥,而是先走到那位朴实的农夫面前询问挑担的技巧。

了解个差不多之后,刘璿走到胆子旁,估摸着自己的肩膀正处于担子正中偏前的位置后,双腿屈膝,将担子放在自己还有些稚嫩的肩膀上,随后大喝一声,成功将担子挑起来,略微调整了一下平衡,刘璿也像那位农夫一般,右手扶担子,左手臂随着脚步节奏前后甩动,保持身体平衡。

他最终做到了,但是!他才十岁,挑着担子走了还不到十步就感觉这担子如千钧一般重,似乎要把肩膀给压碎。

他不得不放下来大口喘着粗气。

李幕然见他如此聪慧,心中更加为他感到可惜!等第三个主线任务完成,一定要想办法为他做个全身检查,延长他的寿命。

“诸位同仁,可还有愿意一试的?”

刘禅看了一眼身边的黄皓,“去试一下璿儿挑的担子究竟有多重。”

黄皓一百个不愿意,可不敢违逆刘禅,只得乖乖地来到担子旁边,也如刘璿那般,蹲下,站起!

担子是被他挑起来了,可当他试图往前走时,前后的木桶不听使唤地前后左右晃了起来,木桶一晃,桶里的土肥开始四外飞溅,黄皓的衣服很快沾上了不少黑的……黄的……

最后只听“啪”的一声,他连人带桶摔到了水里……紧接着就是一阵阵呕吐的声音……

见黄皓摔得这么狼狈,李幕然心中那个乐呀,强忍着笑意,他说道,“陈涛,赶紧安排人送黄常侍回去沐浴更衣!”

待黄皓被架走之后,李幕然神色顿时肃然起来,“诸位可知道这一亩水田,一年收成能有多少?”

群臣摇摇头,表示不知。

“这一亩水田一年可收三季,如果赶上好的年景,一年收成千斤左右,可若是赶上大旱或者大涝就有可能颗粒无收!但是,即便是好的年景,沉重的赋税也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我曾经做过统计,如果按照目前的赋税标准,普通农户会缺粮三到四个月!但如果遇到坏的年景,农户没有收成,就只能被逼着卖儿卖女交赋税。”

李幕然看了一眼刘禅,继续说道,“所以,陛下所说的让黎民百姓有衣穿,有房舍住,有足够吃饱的饭食,看上去并不难实现,可对大汉子民来讲,这是一种奢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