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农人完成得如此精彩,李幕然笑着转向了目瞪口呆的学生,“术业有专攻,农学也是一门学问,种植水稻要想高产,需要知晓何时插秧、何时浇灌、何时除虫、何时收获、何时晾晒都有讲究。若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水稻的产量就会提升。产量增加了,农人就有饭吃了,农人有饭吃,你们就有饭吃!不然农人都饿死了,你们哪来的锦衣玉食?喝西北风去?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坚持开农学,坚持要设农学考试的原因。做官首要的是做好子民的父母官,让治下子民有衣穿、有饭吃是最基本的责任。这样才上不负君王,下不负黎民!”
这些类似的知识,国子监的学生已经学了不下数遍,所以领会很快。
李幕然的长篇大论,虽然对太学的学生触动并不是很大,但有些人多少有所明悟,他们能通过今天的农学考试了解农人的不容易,也明悟了以前的自己对农学的了解多么的匮乏。
为官一方,造福黎民百姓,这种责任是他们以前从未有想过的。
太学学生中表情变化最明显的,当属樊建。他的眼神中的狠辣渐渐隐去,甚至还有一丝的愧疚。
李幕然的眼光敏锐的捕捉到樊建眼神的变化,心中不由得感叹,樊建虽然行事乖张了一些,但还有拯救的空间。
农学考试就这样结束了,不过在正式结束前,李幕然想再提点他们一二。
“我已经把今天想要传达给你们的精髓传递给了你们,至于接下来你们如何选择,那是你们自己的事。儒学考试和农学考试的最终成绩会在两日后公布于榜单上。你们中落榜的人回去或许可以好好思考一下,究竟这农学是否有用,那些上榜的人可以好好考虑将来做了官以后究竟该如何做,才能让朝廷的福泽惠及黎民百姓。”
“请教习放心,无论是否上榜,我等都会以天下黎民百姓为先!”
“让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国子监的学生异口同声将《礼运大同篇》背诵了一遍,气壮山河,让李幕然的眼睛瞬间湿润了,这就是国子监教出来的学生!以天下大同为己任。
相比之下,太学的人本来就因为被淘汰的人数过多而有些垂头丧气,再一比较,气势弱得更加明显。
“好!考试就此结束,我们后天放榜再见!”
第二日,李幕然会同其他主考官把所有的考试成绩汇总到了一块,不出意料,国子监学生占据了榜单的近七成,太学学生中成绩最高的是樊建,国子监中成绩高的是苏毅。
汇总完榜单后,李幕然将它放到案几上,抬头询问道,“诸位同僚可对此榜单有何意义?
杜琼默然不语,其他几位官吏窃窃私语一番后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他们很清楚,李幕然之所以大权在握,敢于将农学列入考试内容,是因为他的背后是诸葛丞相,有丞相的支持,即便他们提出什么异议,到诸葛亮那里也会被否决。
既然有异议也没任何意义,倒不如不提,这样还可以做个顺水人情。最终,榜单就这样呈现到了诸葛亮的案头。
诸葛亮简单看了一下榜单后,就把这份榜单传给了坐在下手的费祎、姜维等人手中。
“诸位有何看法?”
费祎捻着下巴上为数不多的胡须,看了一眼榜单后,就递给了姜维。
“丞相,下官以为通过科举考试的办法为国选材确实扩大了选材范围,也能让出身不好的杰出人才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但是“察举”、“征辟”这些旧有选材制度不可废止,丞相请看,榜单中太学学生只占据了三成有余,其余大多数人落榜。丞相不妨细细思量一下,落榜那些学生背后牵扯各方势力,如果这些势力联合起来在朝堂上发难,攻击科举取仕制度,使科举制度被废止,新人才无法进入地方和朝堂,革新也就无从谈起。
诸葛亮轻摇羽扇,费祎的顾虑不无道理,自己可以全方位支持李幕然,但也不能一点也不顾及士大夫阶层的利益。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凡事应该留有回环的空间。
“文伟对此榜单可有和建议?”
费祎略一思考,随即开口道,“科举取仕必然要施行,但是权贵阶层的利益也要全盘考虑,下官以为此榜单可以公布,但应该再加上一个榜单!”
诸葛亮顿时来了兴趣,他凑近道,“细说!”
费祎神色有光,径直站了起来,“以下官看来,还应设一察举榜单!在那些落选的太学学子当中按照成绩先后顺序,再选拔出20-30人,以“察举”入仕,如此一来既可以安抚人心,又能使科举制度不会被终止。”
诸葛亮听完后,忍不住拊掌大笑,“好!很好!此折中方法既不背离了科举考试的初衷,又能让那些权贵们闭嘴,很不错!这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下官遵命!”
……
诸葛亮重新坐下,见姜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遂开口问道,“伯约对此榜单也有异议?”
姜维随即开口说道,“此榜单令许多寒门学子成为了国之良才,末将并无异议。只是……”
“只是什么?”
“科举考试确实能选拔出好的官吏,但这都是内政。但北伐中原,匡扶汉室,我们需要的是能征惯战的武将,战斗力超强的兵士。若李太守能为国选武将,大善!”
诸葛亮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姜伯约大概是久离战场,有些怀念战场拼杀的感觉了。他如此,自己又何尝不是?自去岁遇到李幕然之后,在他奇异的药物治疗下,自己沉疴的身体逐渐好转,眼看经过近一年的修养,粮草充足,兵强马壮,那颗北伐中原的欲望又开始强烈起来。
“我听说李幕然在广都时募了一支私兵,伯约可请李幕然前来,想必他可以解你心中忧虑。”
“李幕然?他建了一支私兵?陛下知否?”
诸葛亮摇摇头,“他这一支私兵规模并不大,不成气候,故还未引起别人的注意,听果儿说他的私兵可匹敌孙夫人的女兵,足见战斗力不弱。”
姜维点点头,“我等可前往放榜处寻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