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天怜我农家!(1 / 1)不休不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一点点过去,很快考房外便已经是暮色将近。

李玄工工整整的写着答案。

因为考试内容极多,每一次科举的持续时间是十天,对李玄来说,这个时间完全足够,故而他答题的时候并没有刻意追求速度。

前世李玄大大小小的考试参加了不知道多少次,因此他此时的心态极为平和。

考卷上,字迹如龙,让人赏心悦目。

科举考试,字迹也很重要。

毕竟评判试卷的是人,而非机器。

只要是人都具有审美和主观想法,同样的答案,字迹工整的更能给考官留下好印象,倘若是两人得分一样,考官也会优先将字迹工整的排在前列。

戌时将近,贡院里有相关的人员给每个考房都分发了吃食。

整个过程中都有人监督,而且不得发出任何声音。

食物都是从考房的窗户中递过去,放在旁边的板子上,等人这些人走后考生才能将它们取走。

李玄停下答题。

读书人达到才子文位,虽说可以两三天不吃不喝也能保持着一定体力精神,但对李玄来说,没必要。

甚至他都想在答题过程中唱唱歌,耍一套五连鞭来放松一下。

考房里的日常用品都是备齐的,李玄吃过饭,在床上盘膝恢复一番后,才继续答题。

如此枯燥过程,共有三天时间。

第二天将近子时的时候,李玄就已经将所有考卷都答完了。

其余的时候他用来修炼,同时将自己状态保持在最好。

随着李玄自身文位的晋升,他可以用来修炼的前世名言警句更多,这对他文气的积累速度又是一个提升。

直到最后一日戌时,这场考试也到了结束时间。

负责监考的两位大学士从一个个考房中开始收试卷。

每一份试卷都会装到特质的文器中,然后当着学生的面将文器封死,同时将他们试卷上标记姓名的部分用特殊朱漆遮盖住。

这层朱漆,必须要等到试卷判完之后才能揭开。

科举的每一个流程都相当严格,以求避免任何舞弊的情况。

翌日,自有运输雁将考卷送来。

第二场考试,不再考验学生们的记忆力和阅读量,这一场考的是他们自身的文学水平。

考试时间是两天,而考试内容也只有一项。

诗词歌赋等。

考卷上会给出范围,学生只需要根据要求作文即可。

一般来说,秀才功名中对这一项的要求不会太高。

根据往年惯例,才气跃动的文章就有很大几率能过,若是泉涌,定然能上榜。

当然,前提是这文章内容不是互拼乱凑,只为了引动文气而毫通篇胡扯。

李玄将试卷打开,里面有一张正式试卷以及数张用作草稿的白纸。

诗词歌赋不像之前死记硬背的内容,考生们在思考做题过程中时常需要修修改改,或是一诗写完,仔细研读后忽然又突发灵感,想出更合适的内容,因此学子在答题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将做好的文章先在试卷上写上。

试卷上的考题很简单。

让学生在衣食住行中选择一项进行作答,不论是诗词、赋、骈文等都可。

选择诗词的话,则是有韵脚的要求,其余文体只需要扣题即可。

“衣食住行……”

李玄在心中做着选择。

“杨迥说科举对农家弟子来说相对宽松,由此可见不虚,这次题目显然是对农家弟子有利。”

每年科举的试题,从某些方面上讲也可以从中分析出各国的国策方向。

大秦处于九州人族的中央,被各国包围,以往科举更多是以战争为题,但自从天元之变前后,大秦军事方面受损严重,除了和妖蛮的战争外,大秦在和各国交界的边境上,一直都是处于防守状态,即便是遇到他国挑衅,也是能忍则忍。

这也导致大秦对外的形象不断下降,如今甚至都排到了七国中游偏下的水准。大秦的读书人也对此牢骚不断,别人都欺负到家门前了,还忍气吞声的。

但即便有人上言请求出兵,却总是被董相给压下。

如今大秦朝堂上,武官和董相一脉已经势如水火了。

而近几年的科举,考题已经开始偏向民生方向。

“民以食为天,民生方面,以食为题通常会更容易得高分。”

“不过竞争压力也更大。”

大家都知道这个,肯定大多数人也会去选择以食为题。

“虽然你为官之后,极尽豪奢,但不得不说,在诗词文道上,确实不俗,不选你的诗,还真有些说不过去。”

看到题目的时候,李玄已经选好用什么诗了。

他心里有数,自己学的虽然是中文系,但真让他作诗,也就是十全老人那个水准。

科举对他极其重要,自然不能马虎。

李玄所选的,正是李绅的悯农。

说到此人,他在诗词方面的贡献确实不小,更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但讽刺的是,李绅在官场上越混越好,但所作的事情却越来越混账。

关于他这方面的轶事不少,一说为他一餐的耗费就多达几百上千贯,甚爱吃鸡舌,每次都让下人买几百只鸡,然后只吃舌头,剩下全都丢掉。

又说他曾经举办过宴会,刘禹锡也去参加了,看到李绅家中的私妓甚多,还写下了一首颇为有名的《赠李司空妓》。

诗云:高髻云鬟宫样状,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的爱玩弄人呐。”

一心为民的好官不断遭到贬谪,而豪奢无度的贪官酷吏却步步高升,死后还追谥“文肃”。

何等讽刺。

最操蛋的,我还得借他的诗一用。

“我也是个废物啊。”

李玄吐槽自己。

被命运扼住了咽喉,不得不低头哇。

不再去想这些有的没的,李玄拿过一旁的草稿。

“悯农·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在他书写的过程中,考房被浓郁的文气笼罩,若隐若现的长虹横贯在贡院上方。

“才如长虹,这诗词考试才刚开始没多久,居然就有考生做出这等作品!”

莫说负责巡查的大学士,便是以文气笼罩贡院的四位大儒都被惊道。

其中一位老者,须发皆白,坐在首座上,此时豁然起身,差一点老泪纵横。

“天怜我农家弟子啊!”

他喃喃自语。

自农家许圣逝世之后,农家的地位便一日不如一日,江河日下。

近百年来,更是无一农家大儒诞生,眼前老者,是当世农家仅存的大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