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4章 引入源头活水
马克·坎顿说的这个剧本,“空军一号上的虎胆龙威“这个说法,倒是总结的没有什么错误。剧情很有一点虎胆龙威的内核。大统领去前联盟地区,表示自己将对恐怖份子不妥协,之后就被恐怖份子装扮成摄影记者,渗透进了空军一号,进而控制了飞机。
之后大统领拿出了约翰·麦克连式的孤胆英雄的手段,藏在空军一号的货仓内,和恐怖分子周旋。在杀死了几个恐怖分子以后,拿到了卫星电话,和国内取得了联系。
最后,国防部派出了飞机来接应,通过空中转移人质到新的飞机上。最后时刻,一直潜伏在特勤局的内奸露出了马脚,大统领和他做最后的格斗获胜,然后安全地和家人转移到了接应的飞机上,那架飞机最后被赋予了新的空军一号的呼号,电影以大统领的胜利结束。
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坏人不知道英雄的身份,英雄最后一个人各个击破众多坏人,最后和家人成功脱险。除了英雄的身份从一个普通的nypd,变成了大统领以外,整个剧本的结构就是把虎胆龙威的剧情搬到了飞机上。
罗纳德感觉这个剧本,更像是虎胆龙威的续集。那部虎胆龙威3还没有这部符合观众对虎胆龙威续集电影的想象。
这样找一个靠谱的导演,配合一个靠谱的男主角,这项目失败的可能性很小,再加上还有梦的印证。罗纳德就想答应下来。
“我们已经和凯文·科斯特纳接洽,如果他得知你会参与的话,他一定会很高兴的出演的。”马克·坎顿看中了凯文·科斯特纳,来扮演这个孤胆英雄式的大统领。
罗纳德摸摸下巴,他记得梦中是哈里森·福特出演的,不过科斯特纳演大统领,似乎也可行?
“怎么样?这样的电影,才是好莱坞应该拍摄的,对吧?我不知道二十世纪福克斯为什么会把虎胆龙威3拍成那样,如果是我的话,绝对不会这么做的。”马克·坎顿继续吹捧罗纳德的制片哲学。
罗纳德对这话其实也很赞同,不过好莱坞并不只能有一种制片模式。电影不是可乐那样的商品,你找到了一个成功的配方,就可以数百万次的复制。
对电影这样的创意性产品,还是需要给艺术家更多的空间。健康的电影市场,必须让创意自由的发挥。有了他们的不断试错,才能准确的把握观众的喜好,进而有创新。
电影是一个非常奇特的行业,只有创新才能发掘出观众爱看的新类型。如果大家都只是遵循过去成功的公式,进而拍摄一些续集,跟风,或者把角色背景改改,然后套进特定的公式电影的话,那么很快观众也会感到厌烦的。
想到这里,罗纳德又有点对空军一号感到可惜。好莱坞确实没有出现过大统领亲自当英雄的电影,这样的创意本来很好。但是被七大制片厂规训出来的制片体系,肯定一次次地要求原作者修改剧本,到了今天自己看到的时候,原来的创新和棱角已经被磨平,就像工业生产线上毫无创意,但是胜在性价比高,不会低于预期的四平八稳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统治了好莱坞,绝不是一件好事。短时间大家还没感觉,乐呵呵的赚钱,等过去五到十年,大家突然发现已经拍不出观众爱看的作品了,那就是好莱坞消亡的一天。
“你这还有些什么让我眼前一亮的作品吗?”,罗纳德把空军一号的本子按在手下,然后要求看一些不是寻常商业片套路的产品。
马克·坎顿有点惊异,罗纳德一向是喜欢卖座商业片逻辑的,怎么现在……难道他真的想复兴联艺的传统?
不理坎顿惊异的目光,罗纳德在一堆简介里寻找自己感到好奇的作品。还真被他看到了一部很有意思的作品。
那是一个奇特的故事,一个失去母亲的家庭,父亲和女儿来到了新的地方生活。女儿偶然发现了一堆因为滥砍滥伐树林,失去了母亲的野雁蛋。
在孵化了这群小野雁以后,这些大鸟以为女孩是他们的母亲,跟着小女孩跑个不停。
这群呆雁陪伴小女孩渡过了失去母亲最难受的日子。但是时间过去,大雁到了飞向远方的时候,它们还没有学会怎么飞行,也没有被雁群带着飞往栖息地的经历。
女儿的父亲为了满足女儿的心愿,带着她作出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弄了两架轻型飞机,带着女儿一起飞翔,带领这群野雁飞往他们的过冬栖息地。
在一群好心人的帮助下,两父女成了新闻里的明星,最后成功的到达了野雁的过冬地,也正好保护了这片栖息地不被房地产商推平。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16只野雁一个不剩的回到了女孩的家里。
罗纳德也梦见过这部电影,于是问马克·坎顿,这部电影现在的情况如何,是谁在操作?
“啊哈,你真是眼光很刁钻,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问题剧本。这是卡罗尔·巴拉德的项目,他的项目投资回报率都很差……我已经叫停了拍摄,准备转入流转项目。”
坎顿还以为罗纳德也想嘲笑一下这部电影,所以开始说自己是如何的英明神武,发现了哥伦比亚在投拍这样一部典型的不卖座的电影,于是果断的给了红灯,然后把项目锁进文件柜。除非有傻子投资人愿意重启,这部电影就会永远的在哥伦比亚的剧本库地下室里,不见天日了。
“我也想投资这部电影,两部打包,要么两部我都投资,要么都不投资……”
罗纳德打断了他的自吹。这部和野雁一起拍摄的电影,正好是卡罗尔·巴拉德这位科波拉的师兄最擅长的题材。这位特立独行的导演,擅长拍小孩和动物的电影。
之前拍摄过黑神驹,和讲述帆船运动的超越极速(wind),虽然电影的票房不很理想,但是在录像带市场上还挺受特定人群的喜爱,拉长一些时间段来看的话,根本不会亏本。
抱着为好莱坞的多样性,和培养年轻的从业者,以及为这些小众的项目寻找一些机会的念头,罗纳德果断要打包合作两部电影。
马克·坎顿目瞪口呆,他还想调转口风,继续吹捧罗纳德,被罗纳德摆手叫停。
“我也有条件的,这部电影,卡罗尔·巴拉德导演想要开拍,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就是今年的大学生短片比赛,会选拔出几位优胜,他得挑两个去他的剧组,作为见习助理,全程观摩他的导演。
他们的工资由我来出,但是巴拉德导演不能瞒着他们拍摄什么场景,全程的拍摄都得向年轻人开放。”
罗纳德今年和各大制片厂合作的制作里,他都打算这样塞进去几个年轻的大学生。
现在的电影圈子不像以前,刚入行的导演都是没有剧组经验的。他们只在四年的大学生涯里学习过无数的理论知识,看过无数的经典电影,但是在真正的好莱坞剧组里工作的机会,则半点欠奉。
以前好莱坞还是大片厂制度的时候,想要当导演,必须从编剧开始,然后是导演助理,第二助理导演,第一助理导演,副导演,这样慢慢的培训出来,平均七年以后,才有自己执导小制作的机会。
这样的导演,可能理论的知识不如现在的电影专业的大学生,但是实际操作扎实无比。都是在一部部的电影里,打磨出来的,实际经验非常的充分。
罗纳德刚入行的时候,导演工会还经常有这样的见习项目,但是相比以前的大片厂,也只有很少的几个幸运儿能够获得增长实际经验的机会,还经常被大卫·林奇的女儿这样的星二代给占据机会。
所以,为了发掘新人,罗纳德决定给自己发起的大学生短片比赛的优胜人选,前十名都有一个由白日梦资助,进入新联艺的项目学习的机会。
……
正在等哥伦比亚的回应的卡罗尔·巴拉德,突然得到了好消息。附加的见习条件,在他看来根本就算不上什么。
不过制片人卡罗尔·鲍姆告诉了巴拉德,这是罗纳德的新联艺给他争取的机会,还专门向哥伦比亚提出捆绑他的电影,到一部大制作商业片上。
如果哥伦比亚不投资他的伴我高飞,那么新联艺就不会和哥伦比亚和子拍摄另一部预算超8000万美元的大制作。
卡罗尔·巴拉德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赏赐拍摄的帆船题材的电影,也是靠得罗纳德的注资,才重拍了一些镜头,弥补了遗憾,虽然票房仍然不是很理想……
“他还有什么别的要求?”
巴拉德还是想到了向罗纳德道谢,因为贵人事忙,他只好手写一张明信片,表达自己由衷的感谢。再向罗纳德的经纪人询问能为罗纳德做什么事情来表达感激?
“啊,他的黑神驹和超越极速我都很喜欢,请他给我一份签名的录像带吧……”
罗纳德见到理查德以后,就表示自己是巴拉德的影迷,这样的小众制作,也只有他这样坚持理想的导演才能拍出来。那种叙事结构,有一种古典好莱坞美感,是现在的商业片所不具备的。
自己也是想要好莱坞更多姿多彩一些,反正自己在股票上赚了很多钱,就算拍电影不赚钱也可以过很富足的生活,培育市场和培育人才,才是好莱坞的头等大事。
听到巴拉德导演还想亲自来致谢,罗纳德表示不必了。他拍部电影不容易,还是专心致志比较好。
要是真的和他面谈,估计又和他的创作理念不合,省得见面两人吵起来,还不如不见,保留一个帮助老导演实现梦想的好名声。
“你真的是喜欢这样的电影吗?”
理查德也吃不太准,罗纳德导演和制片的,都是切合市场口味的卖座商业片,怎么自己喜欢的电影,倒很不同呢?
“当然,就像我喜欢吃中餐,意大利餐,日餐,但是也要换换口味,有时候我也会吃点希腊菜和墨西哥菜……”
罗纳德表示自己也是导演,得看不同风格和思路的作品。比如他现在就调了一部正在上映的,风格独特的作品回来看。
这是墨西哥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斯自编自导的新作,“英雄不流泪desperado”
这部电影很有趣,是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和萨尔玛·海耶克两位拉丁裔演员主演。整部电影的气质,和好莱坞完全不像,有一种草根电影人的独特审美。
整个故事也不像好莱坞那样讲述,好像就只凭借着人物的独特个性,追求一个一气贯通的感受。
这是典型的角色和故事不能兼顾的情况。一般来说,好莱坞的制作,就会舍弃一些角色的独特性,而来照顾故事的完整性。
但墨西哥的这位罗德里格斯导演,不要故事完整性,而选择保留角色的完整性。
整个电影就像墨西哥的老奶奶给孙子讲述睡前故事那样,多年以后你还会记得那个独特的人物,但是故事则忘得差不多了。
这个导演的想象力也是非常惊人,谁会想到歌手带着的小提琴盒子里,是装满了各种暴力的枪械呢?谁能想到主角的朋友,带来的两个吉他盒子,一个可以像机枪一样开火,另一个可以发射火箭弹呢?
有了这样的创意和独特的角色,似乎什么故事,三幕剧,人物弧光等等的好莱坞陈词滥调,都没有那么重要了。
“谁能想到,电影还能这么拍?”罗纳德看得眉飞色舞,太多新鲜感了,这样的电影,首周末就拿到了七百多万的票房,已经足够覆盖制片和营销的成本了。
这位罗德里格斯导演,其实处女作杀手悲歌才了7000美元,全部找的业余演员。现在好莱坞让他用了便宜的拉丁裔明星,等于重拍了一遍,也才600万美元的制作费用,这样的小制作才是好莱坞能够不断的推陈出新的源头。
看来,还是要多引进一些世界上独特的导演和明星,多拍点这样的电影,给好莱坞注入新鲜的活水,才能让好莱坞不会因为僵化而陈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