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7章 舫与桥(1 / 1)西南边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呼朋引伴,邀约他人和自己一同登上画舫,不管是在上面饮酒作乐,还是在上面吟诗作画,又或者是在上面吹拉弹唱,随便哪种都无所谓,画舫,给人的感觉就是让富裕人士游湖享乐,因此才被制作出来的。

只不过,画舫归根结底依旧是船舶,并不是真正的建筑物。而只有去掉了前面的那个“画”字,舫才能成为园林内部特有的建筑物。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物,供人们游玩设宴、观赏水景。置身其中,使人有荡漾于碧波之感,且由于其不具备船舶所拥有的移动能力,因此,舫又称为不系舟。

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宽约丈余,一般分为船头、中舱、尾舱三部分。船头作成敞棚,供赏景用,且有平桥与岸相连,模仿登船的跳板。

中舱略低,是主要的休息、宴饮场所,且舱的两侧开有长窗,游客坐着观赏时,可拥有宽广的视野。至于后部的尾舱,一般为两层,上层状似楼阁,四面开窗以便游人登高远眺。

从建筑材料上来看,舫有全部由石料建造而成的个例,又称石舫。不过,按照常规做法,大多数舫的船体部分为砖石构筑,船上的建筑使用木或砖木混合结构。

古舫装饰华丽,总体造型虚实得宜,错落有致,轻盈舒展,为园林中非常重要的观景、点景建筑。在中国江南园林中,苏州拙政园的“香洲”、怡园的“画舫斋”是比较典型的实例。北方园林中的舫,最为着名的则是北京颐和园内的石舫──“清宴舫”。

由于颐和园所拥有的湖,水面非常开阔,因此,在这样宽敞的空间当中建造建筑物,当然用不着如同苏州园林一般,追求其小巧精妙。

清宴舫全长三十米,上部的舱楼原是木结构建筑。只不过很可惜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该建筑的木料部分毁于战火,早已无存。于是,在之后进行复原修建的时候,它被改建成西洋建筑式样,且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也不再是木结构。

颐和园作为留存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可以成为皇家园林的代表作的典范,清宴舫的建造自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蕴含了设计者的诸多匠心的。

根据园冶他们当年到颐和园内部去进行实地学习时,教授对他们展开的说法,清宴舫的建造位置选得非常巧妙,从昆明湖上看过去,它很像一艘正从后湖区域开过来的大船,因此在视觉效果上对后湖景区的展开,起着启示作用。

“就算你向我介绍说,舫这种建筑物在园林景观当中是相当具有特色的点睛之笔,我也还是不太喜欢它。毕竟,这玩意像船又不是船,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发明这种四不像的东西。”

对小盘发出的这种质疑表示理解,园冶在当初没有正式学习之前其实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中国的造园人会弄出这种用石头建造而成的、根本就无法开动的船。只不过,她所产生的这种疑问,已经在她于学校里面读书的那几年被解开了。

舫这种建筑,在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创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众所周知,船在古代的江南,是非常主要的交通工具,但自庄子说了“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不系之舟”后,泛舟而去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

仕途失意且对现实生活不满的文士,常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而他们的逍遥伏游,多半是买舟而往,一日千里,泛舟山水之间。所以,舫在园林中,便拥有了隐居的意思,表示园主挂印而去。

因此,在自己家的花园水池里面修建舫这样的建筑物,园主人大多想要借此表达——“我已经避世隐居,再也不过问政治了。”

但是,伴随着这种建筑物的普及与推广,其在不同的场合也逐渐拥有了不同的含意。比如苏州的狮子林,它原本是佛寺的后花园,所以,园中的舫含有普度众生之意。

而颐和园的石舫,解释起来则需要联系那句脍炙人口的古语——“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远覆不了,毕竟昆明湖所拥有的那点小风小浪,根本就不能够和海湾的狂风巨浪相提并论,就算百年过去,也不能够把使用石材料建造而成的清宴舫怎么样。所以,这条石舫便传达着江山永固的意思。

一边在虚拟空间当中建造如同耦园一般,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四A或者五A级景区的艺圃,一边解释说明舫这种建筑物的独特性,园冶在完成了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这两个园子之后,接下来就必须得攻坚克难,把注意力集中在剩下四个不管哪一个都不简单的景区上了。

“拙政园吗?哎,它在园区内部所拥有的这座小桥和别的园区的小桥很不一样啊!”

“你眼睛倒是挺尖的。还真别说,这一座被称之为小飞虹的小桥,确实是苏州园林那么多个园子当中非常少见的廊桥,你会因此而注意到这座小桥,还真是一点也不奇怪。”

“廊桥?”

既然都已经谈到园林内部的桥梁了,那么自然必须得站在造园者的角度,对桥做一个系统性的介绍,园冶很清楚,按照中国古典园林的方式对桥梁进行分类以及描述,那么,会出现的名词基本上只有五个,即拱桥、平桥、曲桥、廊桥、亭桥。

拱桥,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建筑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垂直载荷通过弯拱传递给拱台,不需要在水中立起桥墩,而只需要拥有圆弧状的桥身就足够了,拱桥最早并非用于园林造景,而是撇开了美观性,把重点放在泄洪及桥下通航这两点上。

中国的拱桥始建于东汉中后期,及至二十一世纪已经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是它最大的特征。

单拱的,如北京颐和园玉带桥,桥身用汉白玉建造而成,桥洞呈抛物线形,旁观形如垂虹卧波。

至于多孔拱桥,它适于跨度较大的宽广水面,常见的多为三、五、七孔,着名的颐和园十七孔桥,长约一百五十米,直接从湖岸边通往南湖岛,美学上丰富了昆明湖的层次,成为万寿山的对景。

说完了拱桥,这个时候再说平桥就简单多了。

平桥,顾名思义,就是那种平平整整,整座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并不存在高度差的桥梁。不论是桥面上的哪一个地方,它距离水面所拥有的垂直高度与其他地方距离水面的高度总是相等的,这种平平整整,最为简单并且常见的桥,便是平桥。

并不需要依靠拱形结构来承重,而只需要在水中立上桥墩便可,平桥从半空中向下俯瞰,不管它的朝向是怎样的,总而言之,整座桥的平面图呈现“一”字,是非常笔直的一条线。但是,这个时候与如果把“一”字进行弯折,让它变成类似“弓”字,那么,这样的桥便被称之为曲桥了。

在垂直方向上,曲桥依旧平行于水面,桥面并不存在任何的高低起伏。但是,从半空中向下俯瞰,曲桥却是曲里拐弯,如同被人折断了的木棍一般的。

“小盘我问你,假如把现如今的时代,倒转回还没有发明出悬浮座驾的年代,那么,针对那些行驶在地面上的车辆,有什么方法能够很好地从物理方面强制它们降低自己的车速吗?”

既然都已经提问说是物理层面了,那么当然就不是在那里说什么交通信号灯或者指示牌啥的,依靠交通探头的拍照或者交警的劝阻而改变自己的车速,这当然也根本就不是园冶想要得到的答案。

“你是说减速带?”星际时代的车辆全部都已经具备了飞上天空的能力,因此,必须得停留在地面上,从而因为减速带的存在而发生车辆的颠簸什么的,对小盘来说是已经根本就不可能体验到的东西了。

“虽然我是没有被那种东西颠簸过,但是,设置那种在地面上一长条、横向贯穿整个马路的凸起减速带,确实能够让车辆在通过这一路段的时候,被迫因为路面的高低不平而放慢自己的速度。”

“那么,除了这种在高度差上让驾驶员被迫减速的东西以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其他的物理手段能够让一辆车减速?”

“这......”想了半天也依旧没有什么头绪,小盘在注意到园冶所说的曲桥后,总算是明白了。“你是说故意让路面发生弯折?”

过弯的时候需要减速,这对于任何一个勤勤恳恳行驶在道路上,不想违反交通法律也不想给自己惹来什么交通事故的人而言,都是一个最为基本的常识。因此,弯折道路,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迫使车辆减速的物理手段。

在当初还没有离开学校的时候,就做过一份教授布置下来的作业,园冶不会忘记,作业当初的其中一个要求就是,在不设置减速带的状况下,怎么样才能够让所有开车驶入居民小区的车辆减速。

联通小区内部的停车场以及小区大门的,原本是一条非常笔直的道路。需要完成小区绿化的园冶,其实原本可以选择在这条道路两侧设置草坪以及花坛,从而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作业要求的绿化率。但是,没有选择如此敷衍这份作业,园冶很快便对图纸上原本所拥有的这条笔直的道路进行了改造。

其实根本就用不着让行驶在这条道路上的司机拐一个巨大的弯,园冶只是让原本如同筷子一般非常笔直的道路,在前端四分之一的位置处,如同将这支筷子插入到了水中所引发的视觉错觉一般,发生了弯折。

这样一个小小的弯折不会如同巨大的弯道一般占用太多的面积,与此同时,根本就不需要依赖于地面上下起伏所带来的颠簸,这样一种道路的“折断错位”,足以让不想在小区门口发生车祸的驾驶员减速慢行。于是,不过只是将一条道路分成两段,并且让这两段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错开而已,作业的要求便很轻松地达成了。

“所以,园林当中什么地方需要设置拱桥,什么地方需要设置平桥,什么地方需要设置曲桥,这也很明显是有讲究的。”

拱桥因为具备竖直方向上的高低落差,因此,对于那些湖面较为开阔,可以在这样的水面上泛舟的地方而言,使用拱桥是必须的。否则小船没有办法在它的下方通行。而且,由于拱形的设计让整座建筑物出现了一个最高点,所以,假如有那个登高远眺的需求,在水面上设置这样一座桥梁也是很合理的。

平桥,垂直方向不存在高低落差,水平方向上也不存在弯折,这样的一座桥可以说是把桥两端的两个点以最为简短的直线距离连接在了一起。因此,在那些需要着重体现出桥梁的快速通行功能的地方,使用这样的桥准没错。

而曲桥,就如同将路面进行弯折能够让车辆在行驶的过程当中减速一般,将平桥进行弯折,同样也能够让行走在其上的游人减速。并且,同样都是连接位于水域两端的点,曲里拐弯的曲桥跨越在水面上的总长度很明显要大于平桥,也就是说能够让有限的水面宽度容纳更多的人待在水上。

于是,假如这是一个专门用来观赏以及投喂锦鲤,或者说是方便游人与盛放的荷花合影的地方,那么,使用曲桥准没错。

从桥梁所拥有的建筑形状上分类了这三种桥,剩下的亭桥和廊桥,光从字面意思上也能够看出它们和形状没有什么关系。至于亭、廊这两个字究竟应验在了哪里,当然就是在说,桥上到底是否有如同屋顶一般的遮盖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