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结婚(中)
“你把这些吉普车都弄来了啊。”
陆衍的兄弟看着门前停好的几辆车,都是一溜儿的高档车,打头的就是陆衍平时开的那一辆。
他们跟陆衍也是好多年的关系了,清楚他的性格,不是个喜欢张扬的人,但现在还没结婚呢,这个排场都是京城里顶尖的了。
一点都没有收敛锋芒的意思。
“你这让咱们可是高调一回了,等下见了嫂子,我倒要看看是哪种天仙,让你把平时的习惯都改掉了。”
他们都在说笑着,看着正襟危坐的陆衍打着趣。
“可不是嘛,这嫂子我们可都没见过,到时候把陆衍多闹闹,这次可不能放过他了。”
有人笑着,他锤了锤陆衍的肩膀,这小子就是看着正经,实际心思多的很。
陆衍这次可是弄来了五辆车来接亲,在现在一般都是自行车队的年代里,已经是少见的风景了。
况且里面除了打头的那辆军用吉普,剩下的也都是近十万的车,还有进口的呢。
“你们在我面前说说就行了,去林英面前也不要调笑她,她面皮薄,你们这些厚脸皮就藏着些。”
陆衍看着面前一直在说笑的几个人,他们都好些年没见过了,但一点都没有生疏感。
这几个一进门就打破了僵局,仿佛这些年的没见面的几人还是那么熟悉。
看着时间都差不多了,陆衍这次没开车,而是让小罗坐在驾驶座里,他在后面。
每辆车都绑着红绳贴着喜字,第一辆车一出发,后面的接着。
几辆车接亲本来就是不常见,更何况里面还有军用车,这让路边的人都没忍住看着,一直到走过去转了弯才将视线收回来。
陆衍这次高调的行动可是被人看在眼底的,但政委都批准了,其他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只能说陆衍备受部队首长的器重,就连这么高调的结婚都能同意,看来这人往爬是不可避免的了。
为了热闹,最后一辆车还会放鞭炮,一路噼里啪啦的来回,就想着这个火热劲儿了。
有些地方的年俗还会有不走回头路这一说,就是接亲跟回来不能走同一条路,这样是为了寓意,也有一个好兆头。
原先陆衍是不知道的,这还是卢大嫂说出来的,她之前结婚的时候就是这样,有些地方有这个习俗,有些地方没有,看各自的心愿。
鞭炮声在街头巷尾响透,陆衍看着距离越来越近,他的嘴巴也开始干起来,不知怎么的喉咙也有些干涩。
他理了理身的衣服,他跟林英已经有两三天没见过了,这些天他想得紧,一直盼着今天了。
他没有跟其他人一行穿西装,而是穿了军装,其他人只要是军人的都是穿的军装,这也算是展示出军人的姿态。
左胸口挂了他的军功奖章,这是他的职业,他也想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展现出他的态度。
院子外面也来了不少人,好多都是巷子里的邻居,他们都是自发地过来庆祝。
这几年他们也将张桂芬跟林英看作了巷子里的一份子,尽管不是从以前就在一起,但丝毫不改他们之间的交情。
“将鞭炮点,看到车进来了。”
有人瞅着巷子口,一看到贴了红喜的车进来,就朝着里面喊到。
他的音量很大,这时候都是热热闹闹的,很嘈杂,不大点声根本就听不见。
“到了吗?”有人问道,他们有些人站在里面,听着外面的声音后也高声问道。
“到了到了,把鞭炮点。”外面的人催促着。
林英就在房间里面,听着外面的人一句一句的说着。
现在细节也没有过去那样繁琐,都是图个热闹。
所以外面的人有多少她可想而知,张桂芬跟茅老师在外面招呼,房间里留下田惠惠陪着自己。
“人到了,我先出去看看。”田惠惠听着就有些按耐不住了,她也是结过婚的人,但再一次经历也会觉得很紧张。
相比之下林英倒显得过于安静了,她这时候还有闲心去看之前没看完的书,她一页一页的翻着,里面看了多少内容就只有她清楚。
“你怎么都不操心啊,人都要过来了,要不要去出去看看?”田惠惠拉着林英的胳膊。
她穿着一条中袖红色长裙,面点缀着不少蕾丝花纹,底部的一小朵朵桃花映衬着林英脸的飞霞。
穿着尖头皮鞋,头也被梳成了一个盘头,面放了一些红色绒花,看着喜庆的不得了。
闻言林英放下手中缓解紧张的书,她无奈的笑了笑,“我就算了,你出去看吧,现在还早呢。”
她还没听到有车过来的声音,就光是邻居高声交谈的声音了。
巷子里的路其实并不宽敞,走一辆车后旁边也就只能过一两个人。
其他人都自动的走到门槛看着车队过去,看着车打开的车窗,都带着善意的笑。
“这就是林英她对象吧,看着真不错,这可是个好亲事啊。”朝着旁边的人说着。
有人的地方就不缺少八卦,虽然不会明明白白的说谁家的女儿嫁得好,谁的儿子的工作好,但在背地里,都会有一番比较。
陆衍看着已经将院子门口围的严严实实的人们,都是周围的邻居,在其中,他的丈母娘就在旁边招呼着。
他下车,走前,先是拜了长辈几位。
他看向院子里,林英的房间门紧闭着。
他眼神温和,看着几个兄弟到了之后便打算先进去。
“林英就在房间里,她朋友说了得拦一拦你,你们去看吧。”
张桂芬整个人喜气呵呵的,她看着陆衍身后一行人,还几个都是跟陆衍一样穿着军装,看着挺拔得很。
陆衍的朋友看着这个大院子,可比陆衍的那个房子都要好。
他们这些人都是有能耐的,知道现在京城的房子虽然好买,但四合院可不好买,特别是二进院子以的,更是难了。
这院子里后面的后廊道他们看在眼里,这院子现在买的话没个二三十万下不了,就是在整个南锣鼓巷子里,也算是顶好的那一批了。
由此可见,能在几年前买到这个院子,不仅是有运气,也有财力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