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7、牧场(1 / 1)准噶尔刀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辽阔的牧场,看上去蓝天白云似乎也跟着显得空旷起来。

农耕民族每当势力抵达草原边际的时候,都会犯下一个很致命的错误,当他们看到绿油油的草场时,就想全部把它们开垦成农田。

岂不知草原上降水很少,都是季节性的,有些地方根本不适合种粮食。在草原上开垦出来的荒地用不了十来年就会严重退化,产出的粮食甚至还没有种下的种子多,每当到了这种时候,汉民族只好放弃了北进,又退回到了中原。

北方这条宽阔的干旱地带一次又一次阻止了中原民族的扩张步伐,所以就陷入到了无限的人口膨胀,土地不足,饥饿所引起的战乱,人口的自我屠杀和锐减,新的帝国建立这样的循环怪圈当中。唐朝是唯一的例外,因为这是一个汉化了的鲜卑政权,身上残留的胡人血统让他们知道到了草原上该干些什么。

草原上人力资源不足,再加上缺少引水灌溉设施,畜牧业才是最适合的生产方式,当然能够种些粮食作为补充的话,他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强,那就更为完美了。

即使是到了夏天,五千多匹军马每天所消耗的草料也不算少,幸好关川河两岸目前基本上没有什么农户,否则李岘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放马地点。

李岘带人赶着一大群从巩州马场替换出来的牝马,去了岷州从包斯罗手里得到的牧场。

四月初的岷州到处都是一片葱绿,景色与兰州和会州的苍凉山地景色绝然不同。起伏不大的草甸上是成群的牛羊,还有几群乘马和驮马。水草繁茂,河溪密集,不时还会看到大片的沼泽地带。那些从巩州而来的军马不时在贪婪地啃食几口肥美的牧草,还有一些则走到水光粼粼的小溪边上饮水,直到赶马的军卒大声吆喝上一阵,这才会在头马的带领下,继续走向草原的深处。

草原上长满了野山菊、蒲公英和金花草,如果到了鲜花盛开的季节,到处都是五彩缤纷的色彩。

相对于北地,李岘则更喜欢这里湿润的气候,更喜欢这里的满眼绿色,由于降水丰富,山林茂密,完全看不到北地那种常见的荒山。

狼渡滩草原很大,当然无法与北地那无边无沿的蒙古草原相比,但是在陇右,这里是最适宜放牧的地方了,这里的草场要比洮州和河州的牧草要好得多。

现在这一片牧场,已经有一半属于李家了。

岷州和阶州降水丰富,很适合农牧,唯一的缺点是交通不便。

白江水很深,但落差极大,水流湍急,险滩遍布,根本不适合通航。

只有那放排人才敢冒险把木料运往蜀中。

陇右连接蜀中的通道是嘉陵江,从蜀中来的粮船能够一直抵达凤州,这一路上纤夫的辛苦,是那些官员和富人们体会不到的。

狼渡滩的李家牧场是开放式的,并不设围墙,庄户们也种些地,但粮食也仅够维持自己食用和卖给包家的羌人部落也就够了,这里主要是种植牧草和放牧。

虽然此地交通不便,走不了大车,但长着四条腿的牲畜群能够赶着去北边,其中甚至也包括猪群。这年头养猪也跟放羊一般,在这片牧场一样是散养着的。

狼渡牧场出产的蕨麻猪,个头不大,却肉质鲜美,是那些富贵人家的最爱。

现在这片牧场最大的问题是现在正是春季产奶季节,奶源充足,但却缺少足够的人力,大部分牛奶和羊奶都被浪费掉了。军中的军卒需要补充奶制品,这是体力的保证,李岘现在都无法保证自己这三千多人每天都能喝上一碗鲜奶。

关河的李家庄园饲养的牲畜太小,而这片牧场的东西却运不出去。

保鲜和运输是最大的问题。

而制成奶酪却需要投入很多人力。

所以这次李岘就趁着巩州马场来交换马匹的时机专门跑了过来,同时还带来了十几个匠工,主要是木匠。

奶酪是最常见容易长期保存的奶制品,但制作奶酪时需要先将鲜奶进行脱脂,然后再进行发酵制成酸奶,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工。分离出来的乳脂就是酥油,也是一种营养最丰富的奶制品。

“打酥油”一般都是女人们的活计,只不过使用的工具都很原始:一只用厚原木板制成的酥油桶,一个大木盆,另外就是头上有块隔板的木棒。酥油桶直径在两尺左右,桶身上下粗细一致,约为半人多高。

打酥油实际就是不停地使带孔的隔板令略微发酵过的乳液上下震荡,从而达到分离油脂的目的,这个劳作的过程十分辛苦,需要捣槌上千次才能算是基本完成。

李岘带着几个匠人在研究一只酥油桶,牧场的大管家李顺和羌人管家包勒满脸带笑地陪在一旁,不远处的一排土屋前面,几位妇人还打着酥油。

“怎么样,能弄出自动的机器来么?”李岘对林顺说道,林顺是他最为看重的木匠工头,他目前对于李家工坊的重要性比铁匠头李和高得多。

“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要建水机房,还有这来回抽动的快慢还需要实际操作了才能调好。”林顺蹲在地下,继续琢磨着那只酥油桶。

李岘抬起头来,那些女人打酥油的场面看上去挺美,他却知道其中的辛苦,刚才他也试了一会儿,结果是半途而废,让那些女人给耻笑了一阵。羌族的女人很大胆,对于他这位家主没有丝毫的惧意。

相反,甚至还有两位姑娘有意无意地主动挑逗着这位看上去年青又性格温和的主人。

羌族姑娘的脸庞都是红扑扑的,看上去显得很健康,李岘认为她们比那些外表文弱的所谓“美女”好看,他的审美观正在朝着那些草原头人们的方向飞快地滑落过去。

不知是谁起的头,那些妇女们开始在嘴里唱起歌来:

“基克,基克(十一),草原上的花开呀,

基尼,基尼(十二),姑娘在山坡上放羊啊,

……

尼森,尼森(二三),想在对你白天说,

尼泽,尼泽(二四),阿爸在看着呐,

尼纳,尼纳(二五),想到晚上对你说,

尼和,尼和(二六),家里的狗在咬着呐,

……”

女人们在嘴里数着数,唱着随意编成的小曲,李岘能听懂一些,包勒则附在他耳边给他讲解着那些歌词的含义,一位暗恋的少年,想在晚上找到姑娘倾述心肠,不料却被一只大狗在屁股后面狂追的生动场面顿时令他哈哈大笑。

这才是真正的诗歌,源于劳动人民的歌!

牧群的分布很散乱,如果修建奶制品加工坊的话,就不能太大,这些牧点都需要围绕着工坊来重新布局。一个牧点需要养多少奶牛和羊群才能够支撑起工坊的生产,另外还要考虑到草场的承载能力,这些问题都需要回去好好商量。

当然,这些细节李岘一般是不会去关注的,他只负责起个头,剩下的事就是庄园管事们和工匠们所操心的了。

他可不想让下面的养成只依赖上面指令的坏毛病。

狼渡滩牧场是李家最大的牧场,可李岘手上可不止这一处地战,其余的事当然就交给李顺去办。做为上位者,他需要的只是结果。

李岘坚持认为自己就是那个上位者。

西夏人的袭扰一直不断,最近的一条消息是前几天西夏啅罗和南军司居然空袭了金城关,刘法下令沿黄河一线全线戒备,有事请假官兵全部回营待命,不得外出。

李岘认为这位小刘经略有些小题大做了,金城关在黄河以北,遭受西夏人的袭击很正常,他不相信他们敢真的渡河南下。

既然将令下来,他还是要老老实实地返回会川城。

古代的交通确实让人十分无奈,从岷州到会川城不到六百里路,骑马居然也要走上四天。日子过得好象很快,转眼间五月就快要到了。

东京那边的童太尉依然还没有什么动静,继续在朝堂里扯皮,秦凤路第三将三千多人在一帮教官的严格训练下,已经进步了许多,似乎应该能够应付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了。

河谷两岸田地里的麦苗已经有一拃多高,绿油油的长势喜人。从李家庄园往南在河道里矗立着十二台巨大的水车,浇灌着二百多顷农田,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由于农丁不足,李家庄园其实还是以畜牧为主,养着二百多头奶牛,两千多只羊和三百多头猪,另外庄户们自己还养了一些鸡、鸭、鹅等家禽,田地里也大半种植的是牧草。这样一个农庄,每年也只能养活三百来户人家,进项也只有五、六千贯。

农牧业的收益并不很高,赚钱还只能在工商方面多下功夫。大宋国的官僚们在治国方面并没有什么特长,但在聚敛钱财上面却很有独到之处,只要那一行业的利润高了,准能弄成官营的。现在是香料、糖、酒、盐、金银铜铁、茶叶、马匹等等,如果哪天连呢布生意也改成官营的,李岘估计自己如果不是狗急跳墙地造反,就只好避居到外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