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待一些事情的态度……”
“原来如此。”
在秦风一番解释后,本来有些疑惑的汉武帝、朱棣等人,都在这一刻,明白了什么。
站着。
不是空间意义的站着。
而是在处理国家大事的姿态。
那么。
站着处理国家大事,这东西就值得玩味了啊。
站着,意味着不妥协,意味着平等,甚至还意味着居高临下。
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那是必须要有整个强大的国家在背后支持,才能站着面对任何事情。
“公主和亲,是不是站着?”
汉武帝刘彻,很快就想到了这里。
“议和,算不算站着?”
朱棣也想到几次和瓦次蒙古的战争,好像每次胜利之后,就有群臣说算了,议和,这是不是站着?
一瞬间,皇帝们纷纷有了新思路,作出了他们的选择。
“第四题答题时间到,判断题最后一题,第五题,请听题……”
见皇帝们都快速的作答完毕,几乎所有人,哪怕是宋跪族都难得自欺欺人的选着了能站着治理好国家。
秦风也不评价,也不耽搁,立即宣布了最后一个判断题。
皇帝们立即聚精会神抬头看着他。
在皇帝们的注视之下,第五题出来了。
“请问,你能否做到随时为国家不懈奋斗、牺牲一切,哪怕是生命。能\/不能!”
被秦风那认真平静的目光扫到。
啊?
这一题!
所有皇帝再次倍感意外,大受震撼!
为国家不懈奋斗、牺牲一切,哪怕生命?
这,这至于吗?
这可能吗?
这题目一出,所有皇帝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
国家得到了什么危亡的程度,才需要他们牺牲一切,牺牲性命?
那是国家都要完了吧。
他们也没有这条件啊。
一些和平年代的皇帝想到。
“呼……这一题,还真的想不到!”
“寡人能随时为国家不懈奋斗、牺牲一切,哪怕是生命吗?”
深吸了一口气,始皇帝嬴政不由得扪心自问,他一瞬间已经知道,这一题考验的不是简单的回答。
而是一个国家当权者的觉悟。
他的大秦现在已经没有外敌,牺牲生命不存在。
但要为国家不懈奋斗,牺牲一切……这里面都包含广大了,寿命、爱好、感情、健康。
为国者只某国家大事,全然不考虑其他私人小事。
寡人能做到吗?
从未想过这样问题的始皇帝,立即陷入了沉思。
“可是,朕都已经不懈奋斗、牺牲了一切,就差献出生命了,还是挽救不了我大明啊。”
看到这一题,朱由检更是捏紧拳头。
他绝对有这种觉悟。
他甚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却依旧感觉看不到大明再次崛起的希望,甚至哪怕作出一点有效的挽救,都不曾出现。
这种绝望,都让他窒息了。
一个问题,能帮他解决这些问题吗?
崇祯皇帝都茫然了。
“怎么可能?这题目是疯了吧。”
“让朕为大汉牺牲一切……”
“需要用到朕吗?朕有大臣,朕有军队!是他们牺牲一切,为我大汉江山奋斗!”
同样差不多是亡国之君,汉灵帝刘宏一看到这题,就眉头紧皱,这是什么鬼问题,国家需要他牺牲和美人的玩乐吗?
当皇帝,不就是为了享受,还要奉献一切,疯了吧。
汉灵帝在心头疯狂吐槽这个题目,当然,表面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了能。
他昏庸归昏庸,却也知道不能冒这种天下之大不韪选不能。
这道题,对于整个考场的皇帝来说,哪怕是昏君,都不可能选择不能。
因此,更算是送分题。
秦风看到一个个皇帝都毫不犹豫选择了能,他只是感叹……这些皇帝和某些键盘侠都差不多。
将虚伪用到了极致。
可惜。
遇到了诸天考场。
这些题目,秦风保证,只要这些皇帝敢虚伪的答,他就能让这些皇帝真的去面对这些情况。
说到做到。
而且,他这一题,不仅仅是对皇帝们发问。
也是对所有位面的百姓文武官员发问,也是对国家主人翁发问。
谁是国家主人翁,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回答。
“参州,你能随时为我大唐不懈奋斗,牺牲一切,哪怕是生命吗?”杜甫就感觉,这一题,好像不仅仅是问皇帝,他不由得看向岑参。
“子美兄……我没有这么高尚,但如果能用我的一命,换得我大唐百姓安居乐业,我会毫不犹豫的走向死亡。”岑参道。
“是啊,如果能以我微弱残躯,能换得天下太平,这简直是我高适的无荣光。”高适也长叹。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羞愧道:“我格局还是小了……当初写这句的时候,竟然想着还是自己。”
“子美,这不怪你。如果我们的皇帝陛下,也有这种觉悟的话,大唐会有源源不断的能人志士。”岑参安慰道。
“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的格局也小了啊。”
北宋时期,范仲淹看到这题,也是忍不住发出感叹:“诸位,我觉得,我这句应该改成,若国家有危难,应该先天下之亡而死,后天下之平而乐。”
“同样,国家安定,也应该做好随时为国家牺牲一切的准备啊。”
面对这一题最俭朴的扪心自问。范仲淹也觉得,他的格局小了,他甚至从未这样想过,两种理念一对比,他也觉得羞愧。
“若皇帝陛下做好了随时为国牺牲一切的准备……那么,这个国,是强大,还是危亡?”
看着这一题,李白、苏东坡,诸葛亮、董仲舒等所有人,都感觉在这一题的光辉照耀之下,黯然失色。
同时,他们也好奇,有这样的国家吗?
找遍历史,好像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皇帝能够为国家不懈奋斗、牺牲一切,以身许国的例子。
爱国将领倒是多。
但皇帝一个都找不到。
同样,百姓能够有这种觉悟吗?
“古往今来,怕是只有朱由检能够做到吧……”
看着这一题,康熙、雍正、乾隆等清帝,目光投向崇祯,虽然是前朝的皇帝,但他们也由衷佩服这个慷慨赴死的皇帝。
“这是华夏民族的气节吗?”
同样,这一题一出,也有很多皇帝想到了霍去病、岳飞,想到了杨家将,想到了陆秀夫、文天祥、陆游……
更是想到了之前选择题之中,出现的一个选项,华夏民族的气节。
答案,好像一瞬间融会贯通。
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