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的一天,雷小溪带着班子代表市局来同兴冷链园区视察,胡殊同全程陪同并做了细致的讲解汇报。
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安全规范等多个方面都让视察的领导表示满意,而且还有些超乎预期。两个月的工期,除了地坪管道等,梁柱结构也已经起来了,眼前的框架已然能让人看到一个宏大园区的雏形。
准确地说,是单体库的宏大规模。
每两根钢筋混凝土柱的间距长达16米,柱网跨度之大,在青岩市的冷库工程中几乎见不到。柱高9米,也是区域内罕有的大型单层冷库。这等起势之态,属实让人有些震惊,也不由得让人联想起来今后。
这一次,雷小溪也为胡殊同带来了另一个好消息。
同兴正式运行之后,最棘手的问题无疑是“货往何处走”,想与省内的大型企业达成合作进行仓储配送,目前还很难提上日程。
同兴必须要自己先走一段路,一个新兴园区在企业间的信任度为零,规模上的东西不足以成为合作依据,同兴的运转能力、业务效率才是真正的专业体现,能为企业带来盈利的真把式。
这一步怎么走,正是胡殊同在电话期望雷小溪的帮扶之事,他瞧准的,正是市里的各大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是整个冷链体系其中的一个输出终端,它直接面对消费者,走进千家万户的各种食材,农贸市场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买菜的时候,谁都希望有一处干净整洁又明亮的菜市场,蔬菜光鲜而挺拔,但现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农贸市场也有自身的一条变迁之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农贸市场快速扩张的大时代,它为市民提供更多方便的同时,也因为很多“谁投资谁受益”的地方政策,导致行业准入门槛极低。销地农贸市场由此出现粗放经营、设施简陋、功能单一等一系列问题。
过热发展伴随恶性竞争,农贸市场投资之后缺乏管理,演变成租摊位的“大集市”,没有统一的约束,脏乱差成了普遍现象。
2001年以来,在国家专项资金的引导扶持下,大量的农贸市场进行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同时重点完善质量安全监管、冷藏保鲜设施强化等现代物流功能。并出台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以此推动改造、规范和升级,许多农贸市场进行了搬迁,单体市场的交易规模明显扩大。
而部分农贸市场开始注重农产品冷藏加工、分级包装和统一配送等业务,而这,和同兴的功能正好完美接洽。
胡殊同的脑子里,远不是一份孤零零的园区方案,不仅知道立要怎么立,更明白走要怎么走。先做储存与中转,集中为农贸市场供货,先起第一步的竞争力,这也符合市局对园区的期望,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终端,同兴一肩挑,让这第一步的效用清晰可见。…
据雷小溪讲,借由对农贸市场的整顿,规划局联合工商局、卫生局已经对市里的三个大型农贸市场达成引导,将同兴列为重点蔬菜合作企业。
胡殊同心里的大石落了下来,这一点至关重要,是此时来看打开局面的最好办法。更重要的是,这将为同兴及早带来营收,这段时间压力有多大只有胡殊同自己知道,一分钱没见先填进去几百万,走货如果出问题,那时的逼迫将让人无法承受。
入夜时分,工人们停工了,这批人正是当年胡殊同在南郊看到的驻守团队。
能跟着余大军干,对工友们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工人们一年四季在外,累点不怕只求能顺点心,临到结款千万别说拖拖缓缓。吃住的问题、工钱的问题,余大军不少操心,这带来的就是兄弟们劲往一处使,用心用力干好活。老伙计们还是一口一个余头儿,从不听他们说余总。
晚上的时候,在这临时板房里,余大军习惯喝点酒,胡殊同也时常陪他喝点。
余大军本是感性之人,喝起酒来多年不见的那一套又生了出来,胡殊同感慨又怀念这样的时刻。很多时候,串联起一段段特别有符号感的经历,人就不会忘记自己从何而来,那像一双无形的手,会扶着一个人不摇不晃看未来。
那是00年底,而今是04年底,一切都不一样了,但有些东西它能从始贯到终,人的经历如此,冷链的初心与决心也是如此。
而胡殊同最庆幸的是,从当年的宿舍到如今的板房,一路不离老伙计。正也在这时,园区入口处传来密集的车笛声,大灯开着远光,照亮了一片片。
胡殊同和余大军快步走了出去,门岗那里不停询问,总是答非所问。
片刻之后,一个人探出脑袋吆喝个不停。
“胡老板!胡总!我林翔!”
“大军也在!你俩在那梦游呢!给我开杆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