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被重视的后果(1 / 1)素布可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之一行人是在第二天午后离开的。

盛京零号上的船帆改造,引来源源不断地参观者,也为贝家木器场带去了大批订单。

但他还是要尽快启程,因为杭州也有人在等着,那可是明州、扬州、福州、泉州等当时最大的造船场的一次大聚会。

包括广州船场,均在一月前就赶去了杭州,原本打算一同赶往鄂州,却意外获知李之与船只返回,这才飞鸽传书,请求他尽快赶到。

对于这些造船业的大鳄们,李之当然不会掉以轻心,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新产品设计,但当时整个亚洲、甚至全世界的最先进造船工艺,可都在这些船场掌握着。

那个年代,大唐虽不能说已称霸海洋、垄断海上贸易,造船技术领先各国却是不争的事实。

名声响彻是因数年前与琉璃岛国的一场海战,大唐海军在一系列海上战斗之中,都是取得了胜利。

当时大唐船舶是用松香弥缝的,使用铁钉的数量也远远多于琉璃岛国,双方船只在海战中相撞时,对方船一下就散架了。

而大唐船舶因为坚固,不易散,这样海战之中的具大优势,直接造成了在亚洲地区成为海上霸主。

于是在随后的数年里,琉璃岛国以及其他几个小国家,厚着面皮在大唐大量订制船舶,也使得相关工艺因巨量订单而经验累积,不断改良,形成如今的大好形势。

李之的新船型同样需要这等工艺,所以这一次的造船大鳄的集会,就是借此展开大规模合作的最佳时机。

虽说他们均属于官办船场,工部下派船舶的打造也不需李之自行交涉,但正清文绮堂可是日后船舶的需求量很大,仅靠鄂州三家船场,是远远不够的。

况且他的船帆式风车,早晚会被他们复制出来,能在话语权掌控的时候,谈下来日后合作,会省下大笔费用,还能落得个对先进工艺不保守的好名声。

眼下海上丝绸之路正处于更大发展的初期,丝绸一直是大唐出口的大项,也属于国家的重要收入,因而大唐造船业势必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这时候不与那些人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渠道,仅是工期上的延误就不可预期,没特殊情况,他不想依靠修为能力来强行干涉此事。

海面上两千多里的两地直线距离,在盛京零号特有的速度下,也是花了仅三天三夜的时间。

一大早抵达杭州港,就有江南道节度使李童派去的人等候着了,有他的人引领进入钱塘江专用码头,一路更是畅通无阻。

在盛京航运码头,远远就望见等待的人群,不等李之等人下船,他们已经舷梯爬上来了。

来人中有很多是认识明王的,一些头头脑脑在与他攀谈之际,各自船场的专业人士,已经赶去船帆处观摩。

其中的广州方面之人是早就见过了的,负责具体介绍的就是那几人,李之的船员们目前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

趁一个机会,杭州刺史张宝善凑了上来,此人是关鲁公的一门远亲,盛京航运码头正是在他的关注下建设起来的。

因为定制船只的原因,利用大运河开办的航运业务尚未正式运行,他就是来禀报此事的。

这项行当可是有他的一成股份,闻听可以临时借用盛京零号,开展一次试运营,可是把他高兴坏了。

“李先生请放心,这里的码头部分租给了其他航运船队,往来货主不需要我们再行招呼,只要接货的信息传出去,就会有生意自己找上门来!顺利的话,或许有两天时间就能装满了!”张宝善很是兴奋。

李之同样很满意,这就表示着此人一直对这门生意很上心,能想到租出去码头这个妙招,显然是动了一番心思的。

“我们在鄂州城的定制船只,应该也在赶工期吧?”

鄂州三家船场,有两家一直在为正清文绮堂打造远洋货船,另一家就成为船型小上一半的内河货船的首家船场。

“不出一月,就能出现在这里,而且杭州船场也在一月前开始动工了,一下就是三只的订单,立夏之前,就能形成初步规模!”

李之点点头,“这些船场的人,可知道渤海湾的航道开通后运输,也属于我们盛京航运的独家经营?”

张宝善笑道:“这些人可是个个精明着呢,早通过工部有了内部消息,向我问起可不是那种侧面的打听,而是直接就联系到所需船只的具体数据与数量!”

“你是怎么回答的?”

“还能怎样?一推了之,一切等李先生自西域返回后再说!这些人其实都在算计这事,为何李先生刚刚到了广州,这里就得到了消息?是他们布施的眼线,包括这一次大集会,也可以说是为先生你举办的!”

李之哈哈大笑,“可福州、泉州为何参与进来?他们可是早就得到了我的订单,船场不缺事情做,掺和进来,不是在为他们自己找竞争对手么?”

“李先生有所不知,明州、扬州是目前最大的官办船场,已经通过关系找到朝廷,由他们来给福州、泉州、鄂州三地船场施压,要在接下来的大批订单里统一分配名额!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宝善兄,你但说无妨!”

“我认为这是件好事情,一则因正清文绮堂与盛京航运需求量很大,有他们两地五场参与进来,会让工期节省下至少两年再者,工部与水部也有意通过此举来整合一下官办船场间的交流合作,而不再是之前那种各抱着自己的工艺优势的各行其是状态其三,他们抱团承接订单,公布已给出明确指示,必须保证原有定制价格略有下调,不能让李先生经济上受损!”

“不是因为瞒下我的私自行为,而做出的有偿弥补吧?”

“之前我也是如此认为,但英三兄的一番话点醒了我,或许这是市舶使与水部联合起来,整理内陆河运的一次良机!任何水路运输均与各造船厂脱不了干系,如两方能够强势治理,各造船厂在其中的作用显而易见!而通过有效治理,不仅能让将来盛京航运的水路运输线路畅通无阻,在此基础上杜绝相互间价格上的恶意竞争,也是干系重大!”

英三兄就是江南道节度使李童李英三,李姓皇室中人,属于建成王一系。

“宝善兄,这有什么不能讲的,你之前是怕我因为原有的造船计划被影响到?放心吧,那三地船场与我并无私人关系,我也有意让更多船厂参与进来,至少定制金额上会省下一些来。”

李之的话,明显让张宝善松了一口气,李之却是紧接着道:“你首先出面说服我,也是应了船场的请托吧?”

“我还有句话,不知”

“差不多行了啊,你有话就说,哪儿来的小心翼翼!”

张宝善心里道,我当然要小心了,这话可有些得罪人,“就是李先生的大名,但凡稍有些关系者均知之甚祥,只是也有个不好的名声,说李先生这人喜怒无常,动辄就是要铲草除根的!”

李之果然脸色变了变,尽管这样的影响他并不觉奇怪,但被人当面说出来,还是有些抹不开面子。

不过转念一下,也就很快释然了,于是笑道:“人言可畏啊!我这样一个讲究诚信之人,居然会有人如此传诵!”

张宝善撇了撇嘴,想说什么没说出口。

李之更乐,“明知我有这名声,明州、扬州船场还有这胆量,显然你的话也不足信,至少他们就不认为有那么恐怖!”

见他并无明显脑怒之感,张宝善说话也随意了一些,“反正与我个人而言,是宁可信其有,省得招惹无妄之灾!”

能听出此人语气里的三分玩笑意味,李之才继续方才话题:“我也认同你所讲的三点好处,但仅是这般说辞,不拿出点实际好处,我为什么言听计从?正清文绮堂是我个人的买卖,哪有闲心管得了这么多!”

知李之这是开始讨价还价了,张宝善笑道:“我看自己还是别掺和其中了,况且目前我们是一条阵线的,还是把他们喊过来吧!”

李之摆手制止他,“不着急,你也别提我的意见,我等他们自己找上前来!”

李之有他的打算,尽管很认可那三点有利优势,但工部、水部不直接出面,显然是相关船场给自己留了后路,一旦交易不能得成,自然会有人请那些人出面。

虽说这也是生意场上的固有套路,但目前仅仅是他的先进风车工艺,还有那么多订单需求,本就该处于有利合作地位。

这些人想要通过张宝善来提前探路,等着自己提出来交换条件,本身就谈不上真诚,这是为他所不喜的。

再就是自己给大唐军方贡献出那么多先进船型设计,以及详尽而低廉的改造建议,却得不来工部、水部在船舶定制上的主动帮助,同样让他心有不忿。

固然是因自己一直身在海外的求见不得,但这些人能够事先派下人手关注自己的行踪,工部、水部为何稳坐如山,却想着通过他人之口,来传递他们的心内打算?

因而在得到张宝善依请托前来探路后,原本主动再次出现的李之,反而丢下他,一人返回了船舱。

还在那些人忙着商讨主意的时候,李之引同明王以及身边人,居然招呼都不打,就集体下了船。

李童紧跟着回到陆地,李之已在嘱咐他备下官船送他们赶往鄂州城,竟是不打算在此逗留。

众人这才有些慌乱了,人是他们飞鸽传书请来的,见了面自己不出面,反托旁人上前交涉,显然因此而触怒了这位忠义王大人。

在张宝善嘴里得不到确切原因后,那些人可是慌乱了,且不说生意上的影响,只是被这个人因不满而惦记上,本身就是件不能忽视的重大变故。

于是他们再也沉不住气了,显然李之这种不同于传统生意交流的行事方式,忽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这些人恐怕是闯祸了,想在其身上讨价还价的初始想法,一开始就偏误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