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伷听周游有三条讨董计策。
他忍不住讥讽道:
“没想到啊,我们一屋子诸侯,竟然要聆听一个门丁的计策。”
在座之人都看向周游,没人在意孔伷的风凉话。
他们期待周游让他们再次惊喜。
周游懒得与孔伷拌嘴,直接说道:
“第一条,各路人马集结在酸枣,董卓很快会得到酸枣会盟的消息,我们不能给董卓任何机会,应该立即起兵。
第二条,为鼓动更多诸侯起兵讨董,可以制作一份矫诏,历数董卓之罪,说明国家倾危,号召各州郡起兵讨董,以解国难。
第三条,请兖州刘刺史写信给韩馥,警告他不得干涉袁绍起兵,否则将向韩馥问罪。”
周游说完,满屋子一片寂静。
紧接着,一片鼓掌叫好声。
“这三条计策,可谓一语中的啊。”张邈赞道:
“没想到不羁如此年少,却思虑周祥,实属罕见。”
张邈对周游开始另眼相看。
桥瑁大声说道:
“第二条矫诏计策,更是绝妙,讨董诏书一出,必定应者云集啊。妙计,妙计啊。”
刘岱兴奋说道:
“我也估计冀州牧韩馥制约袁本初起兵,是得给冀州牧韩馥修书一封。这位最近有点摇摆不定啊。
必须督促韩文节起兵讨董,就算韩文节按兵不动,也得警告他不得干涉袁本初起兵。”
张邈眼中闪着决绝的光芒:
“我们马上举行会盟,正式宣布讨伐董卓,匡扶汉室。
不羁先生,请你抵达渤海郡,见到袁本初后,说服他马上起兵,与酸枣遥相呼应。
另外告诉他,张邈没有当盟主的意愿。”
其他几个人对周游的三条计策,也是赞不绝口。
孔伷极度尴尬。
他听了周游刚才所说三条计策,感到条条都切中要害,而且操作起来前后呼应。
他讪讪笑道:
“这三条,倒也有一定的水准,结果如何,尚未可知,不妨一试。”
曹操脸上红光满面。
刚才周游问他是否可说讨董计策,曹操并没有阻止。
他觉得周游才接触讨董联盟这些人,对下一步讨董,最多也就说一些大而化之的谋略,没必要保密。
没想到周游三条计策,全部都是干货。
嚯嚯嚯,人才呀!
袁遗看到曹操脸上有光,打趣道:
“孟德,要说知人善任,你还真是我们这些人里的翘楚啊。”
鲍信接话道:
“孟德识人惜才,人所共知,来日必成大事。”
其他人也都夸赞曹操会选人用人,可谓是伯乐再世。
这些人对曹操大夸特夸,宴会仿佛变成了曹操的夸夸会专场。
周游觉得很受用。
这么多大佬夸曹操是伯乐,说明门丁出身的人,就是纯正的千里马咯。
曹操更是心里乐开了花。
“曹某倒不是自夸,在识人用人上,敝人还是有些想法的。”
他在这些手握重兵的诸侯面前,毫不犹豫自我提升形象。
在座诸位不知是面子问题,还是真的钦佩,对曹操又是一顿猛夸。
曹操说道:
“袁本初此番未能前来会盟,很有可能是受冀州牧韩馥制约,不妨派周不羁前往面见袁本初,探明情况,促使本初尽快起兵。”
张邈听后,很是赞成,说道:
“不羁先生,请你前往渤海郡,说服袁本初马上起兵,与酸枣遥相呼应。
另外告诉他,张邈没有当盟主的意愿。”
其他诸侯听后,一致赞成。
他们认为,曹操与袁绍关系密切,周不羁作为曹操使者,对促成袁绍起兵,极有帮助。
他是他们也想通过此事,看看周游到底有多大能耐。
……
几天后,张邈等人在酸枣县设坛举行会盟仪式,宣布讨伐董卓。
这时候,周游刚好进入冀州渤海郡。
袁绍的渤海郡太守府,比张邈的陈留郡太守府还要气派。
周游在太守府门前报上姓名,递上曹操的亲笔信,求见太守袁绍。
门卫很客气地让周游稍候片刻,然后快步前往府中禀报。
仅仅一支烟的功夫,门卫出来说道:
“太守请先生去后堂书房。”
周游跟在门卫身后,朝后堂书房走去。
他看着门卫矫健挺拔的背影,深感袁绍的门卫,要比张邈府上那个络腮胡门卫,远远高出好几个档次。
这也说明主人用人有方,管理到位。
书房宽敞明亮,四壁摆着高大的书架,上面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木简。
一个英俊潇洒的年轻男子,站在房间中,一脸和善温暖的笑容。
他便是天下尽知的汝南袁氏家族后起之秀——袁绍。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
汝南袁氏家族一个是东汉末年权倾天下的官宦世家。
从高祖父袁安算起起,袁氏四世之中,曾有五人官拜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人称“四世三公”。
而在父亲这辈更是辉煌,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
这个高官家庭长大的男子,气质威严自不待说。
周游想起建安七子之一王粲说过的一句话:
“袁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
周游向袁绍拱手施礼,做了自我介绍。
袁绍笑意盎然打量周游片刻,说道:
“曹孟德慧眼识人,先生果然玉树临风,气质不凡。”
周游笑而不语。
他想在这个大人物面前,保持一种神秘感。
袁绍让座,两人分主宾坐定。
周游揣测对方在比较私密的书房见他,肯定有话要讲。
他只需静听其言,自然而然触及起兵讨董的事。
两人互相客套寒暄几句,袁绍直接把话题切入酸枣会盟上。
“先生在张孟卓酸枣县聚会上,为袁某伸张正义,袁某感激不尽。”
周游愕然。
袁绍从哪里得到张邈宴会的消息?
他的谍报传递能力出人意料。
张邈设宴款待会盟的各路诸侯,入席的只有各路诸侯及一名心腹幕僚。
刘岱、袁遗都有可能给袁绍传递消息,只是在没有电报电话的年月,这种情报传递速度,已经非常迅捷了。
袁绍接着说道:
“我此次未能成行,并不是想坐山观虎斗,而是受制于人,行动不便啊。”
周游想起三国历史古籍上,记载有韩馥制约袁绍会盟的一些事情。
他微笑说道:
“太守雄踞渤海,虽手握兵权,却受制冀州牧韩馥,这一点我早有预料。”
袁绍瞪大眼睛,惊讶问道:
“先生怎么知道袁某受制于韩馥?”
周游含含糊糊说:
“这是可以想见的事情。”
他自然不能说韩馥制约袁绍之事,是前世从三国古籍上看来的。
袁绍接着说道:
“张邈今日设坛起兵讨董吗?”
周游说:
“呃,我这几日人在旅途,不知那边的事情。”
实际上,出行那天,曹操已经告诉周游,在他出使渤海郡,去见到袁绍的时候,几路诸侯会在酸枣设坛誓师,宣布讨伐董卓
袁绍竟然对酸枣会盟起兵的时间,一清二楚。
厉害啊!
可见酸枣会盟现场,一双眼睛,或几双眼睛,随时在为渤海郡这位风流倜傥的大哥录播呢。
袁绍叹口气:
“可惜啊,我不能亲自到现场参加会盟。”
他说着,眼睛迅速瞟了周游一眼。
袁绍细微的眼神只是一闪,却没有逃过周游的眼睛。
周游窥视到这位渤海太守,内心似乎并不急于起兵讨董。
袁绍更倾向于等待观望。
这是一种直觉,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