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收税
而伴随着这场大雪的到来,收税的官吏也如期而至了。
接连几天的大雪,在第三日时,终于见停时,村长便开始挨家挨户通知,让他们准备一下,要去里正家里头交税了。
县城内有专门的税吏,负责收税和管理税收,而像他们这样的小村子,主要是由里正负责收税,然后上缴。
听完村长的通知后,赵知潼就十分不解了,眨着眼问道:“村长伯伯,咱们不是刚交过税了吗?为啥还要交呀~”
的确,在今年秋收刚过没多久,他们就已经交过一次税了,赵知潼还清楚的记得呢。
因为,当日发生的事情,让她印象十分深刻。
当日去里正家里头交税,赵知潼正巧在家,便跟着赵冬一块拉着粮食去的。
等他们到了之后,赵知潼就发现,好多村民交完税后都是一脸的苦色。
赵知潼不是很明白,就追着那些人问,之后,才知道,大周朝的田租税,竟然高达四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一亩地的产量,要交四分之一的粮食上去。
而这个时期的生产力不高,小麦亩产量,大约是在360斤左右,这还是风调雨顺的年代。
若是当年的天气不好的话,一亩地顶也就产两百来斤的小麦。那些百姓说,等除去各种税收之后,剩下的粮食,也就勉强够维持生计。
所以,他们最怕的就是交税了。
而当时白爷爷却说,这税收其实已经算是较轻的了,他查看过,在大周朝之前的朝代是汉朝,他们的百姓要交三分之一的粮食上去的,再往前,要交的税就更高了,有的甚至高达三分之二!
然后,赵知潼就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按照三分之一的税收算的话,今年风调雨顺,收成都很好,算一亩地产三百六十斤小麦。
交完税,还剩两百多斤小麦,的确也还能剩下不少的粮食,可是,为何当时交税的百姓们,各个是一脸苦色呢?
当时的赵赵潼一直想不通,这会儿,终于有了答案。
村长微不可闻的叹了口气道:“秋收后咱们交的是田租税,现在啊,是要去叫人头税了。”
人头税,也就是算税了,是按照一家人的人头数交的。
赵知潼不由陷入了沉思,等赵冬送走了村长后,她都还没回过神来。
之前交税后,白爷爷就开始对这个朝代进行了解,现在也算是了解了个七七八八,这会儿,就开始给赵知潼科普了起来:“丫头,这个大周朝最基本的税呢有三种,田祖税,人头税,和庸税,也就是免役税。”
田祖税和人头税,赵知潼已经了解过了,至于这免役税,她就不太了解了,于是就问道:“白爷爷,免役税是什么?”
白爷爷想了想道:“就是免除服役的费用,这时的服役类型有许多种,例如“更卒”“正卒”“戊卒”,“更卒”就是给国家劳动的,例如修路、挖河、修大坝等。而“正卒”一生只需要服一次,就是要去京城给朝廷当兵,”
“至于“戊卒”是最惨的一种了,就是每年都要去边境戍边三天,由于古代交通不便,离得近还好,离得远了来回就要好几个月,还种什么地?所以这个“戊卒”只要离得远的,基本都会交钱。”
赵知潼听的瞪大了眼睛,吃惊的问道:“那,那我爹爹和大哥二哥,他们是不是也要去服各种役?”
白爷爷点头:“理论上是要的,但是你爹爹腿脚不方便,到时候肯定是要交税免去的,服役可是累人的狠,是十分劳民之事。像隋朝的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杨广,他便是太过于心急,想要开凿大运河,才导致百姓们怨声载道,虽然他本意是为了国民经济,但是还是失了民心。”
赵知潼听的十分认真,她就喜欢白爷爷给她讲各种朝代的小故事了,听着就十分的有趣。
接下来,白爷爷又给她讲了古代各种奇奇怪怪的税收,像什么除了人口税外,还有以家庭为单位的“户赋”,每户要交两百钱。
还有所谓的“献费”,意思就是献给“天子”的钱,表示天子时刻操劳着天下社稷,每人每年要交六十三钱。
她甚至第一次知道了,原来国家是会逼迫女子早婚的,若是女子从十五岁开始到三十岁,一直都不嫁人,便会加倍征收“赋算”,最高时能加到普通人的五倍!
当然了,其中有许多的特别奇怪的税收,在国泰民安时并不会经常征收,一般都是国家需要用钱时,才会开始征收些奇奇怪怪的税收。
这也是为什么,古时候明明是地广人稀,一个成年男子就能分得二十亩永业田,却在发生天灾人祸时,还会有那么多的老百姓流离失所,甚至被迫起来反叛了。
在赵知潼跟白爷爷聊天之时,赵冬已经开始算好了他们要交的钱了,收拾了一下,就准备去里正家。
“爹!我也去,我也去!”
赵知潼大叫一声,从板凳上弹起来,小跑的追了出去。
孙梅见此,赶忙将小披风给她拿过去披上,赵冬这才抱着她往里正家赶去。
因为里正要收他们赵寨村、孝义村、孙庄村、张家村、和刘家庄五个村子的税,此时排队的人有不少。
赵冬到了后,就牵着赵知潼排在了人群后面,随着队伍开始慢慢的往前挪动。
赵知潼也没有调皮,就乖乖的跟着赵冬排队。
而就在这时,前面忽然一阵喧闹声传来,吸引了赵知潼的注意力。
她直接放开赵冬的手,小跑过去,挤了进了人群。
现在都是在周围的村子的村民,大多也都相熟,所以赵冬也放心赵知潼在周围玩儿,只是注意着她的身影就好。
而赵知潼挤进去之后,就见到一个老汉正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慌张的摆着手道:“不是,我不是找事,里正,往年一个成年人一年是交一百二十钱,八岁往上的孩子要叫二十三钱,五十六岁的老人就不用交了。我那老母今年已经满五十六岁,去年说是因为刚过生辰不算数,那今年已经满五十六了呀,怎么,怎么还跟去年的一样多?”
那里正低着头打着算盘,抬头看了他一眼,冷淡道:“你的意思是我算错了?”
那老汉连忙摆手:“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我只是怕里正你看错了年纪,我去年就交了505钱,今年,不应该比去年的少……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