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座名叫知行楼的酒楼在安平县周边可谓是远近闻名,每天都有不少人特意来此赏景。却怎么也不曾想,上个月有位江陵城的公子在知行楼里杀了人。
原本应是一命抵一命的事情,却因为江陵城的公子颇有势力,不了了之,甚至在死者家属讨要公道的时候,被暴打了一顿,家里的老母亲也因此一病不起,最后含恨而终。
也是从那以后,知行楼晚上就经常传出哭泣的声音,有时还伴随着兵兵乓乓打斗的声音。
当时在知行楼住宿的人,甚至有看到鬼影飘过,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谁都不敢在这儿住宿了,连带着白天的生意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老板经营不下去,只好卖掉这座曾经的摇钱树。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卖这么贵?莫非就是等着像我这样外地来的冤大头?”
王老板的话,沈青璃是信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沈青璃对王老板的其他话有所怀疑。
“跟你说实话吧,是卖家故意卖高价,想着有好信不信邪的人能买下知行楼,如此一来说不定还能找个得道高僧化解一二。”
沈青璃忍不住笑了,这算啥?
活该你有钱,活该你相信我?
是不是这年月就不能随随便便相信人了?
嗯,是不想随便相信人,她上辈子不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吗?
“这卖家找过得道高僧,没化解的了?”
不知道事实是不是这个样子,反正王老板说的话给沈青璃的意思是这样的。
生意人说话总是说一半留一半,沈青璃也担心自己一个不小心没问全,掉到别人设好的陷阱里。
“找过,这咋能没找过,只不过……”王老板有些犹豫,心里琢磨着沈青璃到底有几分买的可能****场上也有说多错多的规矩。
“王老板,这知行楼我自然是想买,否则没必要在这儿跟你聊闲嗑,说这等事儿。”
沈青璃打眼一看,就知道王老板担心的是什么,她做生意讲究的是一个眼缘和真诚,此时说的话也不假,就看王老板相不相信她说的话了。
王老板踟蹰了一下,看着沈青璃气定悠闲,徐怀敏更是一副“与我无关”的模样,还是决定继续说下去。
“城里的人都知道这起冤案,大家无能为力,那成寿寺的大师自然也清楚,所以没有大师愿意来。”
既然已经决定都说了,王老板心态倒是放平衡了,竟然还有一种在说八卦的感觉。
“掌柜的也去请过远处的高僧,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去请高僧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最后外地哪个高僧都不曾来过,次数多了知行楼的掌柜也就真的害怕了,才起了卖铺子的念头。”
王老板这也算是和盘而出了,然后便没有再说话,反而一直看着沈青璃,等她的回话。
“这铺子我是真喜欢,你也实在,那就麻烦你约一下卖家,我想再和他谈谈。”
按照一般牙行的买卖规矩,买家和卖家之间的消息是靠着牙行的人传递的,像沈青璃这样直接提出见卖家的,是犯了牙行的忌讳。
不过这桩交易颇为特殊,王老板对沈青璃的提议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便同意了沈青璃的要求,约定三天之后给沈青璃回复。
铺子没买成,手里的金子也没花出去,沈青璃和徐怀敏商量一下之后决定先把金子藏起来,自然是不能藏到家中,而是藏到了他们在山上的秘密基地,这是两人在徐家的时候就偷偷藏钱的地方了。
放好钱之后,就在下山回清溪镇的途中,沈青璃和徐怀敏怎都没想到居然又遇到了黎姜。
“阿璃,阿敏,你们怎么在这儿?咱们这么快就见面了,未免也太有缘了吧?”
黎姜见到两人是极其热情的,仿佛就没看到沈青璃和徐怀敏脸上的拒绝之意。
这个时候沈青璃就格外佩服徐怀敏,不想搭理就是不说话,甭管场面会有多尴尬,反正只要我自己没觉得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这个别人就是沈青璃。
“黎姜啊,我也没想到咱们会这么快见面。”
沈青璃尴尬的笑着,皮笑肉不笑的样子,小孩子见了恐怕晚上都睡不好觉了。
“我不是说了,我要来石堰村找人吗?在这儿遇到也不奇怪,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黎姜对自己找人的事情不想多提,沈青璃自然也不会再问,她只想快点结束这场尴尬的见面。
“我们刚刚想上山打两只野鸡,结果什么都没打到。”
沈青璃耸了耸肩,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可惜,黎姜根本就不想。
“没打到?怎么可能?凭借阿敏的本事,别说打野鸡了,打只老虎也差不多吧?我看你们就是在骗人,去山里根本就不是打猎。”
黎姜自认身手不差,徐怀敏能和自己打个平手,怎么可能会连只野鸡都打不到,也难怪不相信沈青璃的话。
“看破不说破,才好做朋友嘛。”
面对黎姜毫不留情的拆穿,沈青璃只好厚着脸皮拍了拍黎姜的肩膀,缓解自己的尴尬。
“走吧。”
徐怀敏突然身手抓住沈青璃拍了黎姜肩膀的手,拉着沈青璃毫不客气,丝毫不给黎姜面子,直接走了。
“就,就这么走了?”
沈青璃有点适应不了徐怀敏突然的变化,她发现这位大哥最近的情绪总是很反常,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没有搭对。
“不然你还要请他回家做客吗?”
面对徐怀敏的反问,沈青璃识趣的不说话了,真不是她怂,而是没有必要因为这样的事情跟徐怀敏生气,怎么说他都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我,我回家教你读书识字吧。”
沈青璃灵光乍现,想起进山采紫元草之前曾答应过徐怀敏的事情。
原本准备往家的方向走的徐怀敏,听到沈青璃的话之后停住了脚步。
“怎么了?”
沈青璃一头雾水的看着停下脚步的徐怀敏,不明所以。
“去买笔墨纸砚。”
于是,原本打算买铺子的两个人,各自抱着一堆文房四宝和书籍回了久违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