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罕见的剧集,也许是第一部可以将其称为信息时代的警世寓言。
《黑镜》的每一集都是独立的,但主题和想法就像蠕虫病毒一样在你的大脑中涌动。
这部剧中的世界虽然不是我们熟悉的由白人组成的社会,但任何看过这部剧的人都会明白这就是我们的现代文明,在现实中我们追求手机更薄,界面更流畅,诱惑更大。
但《黑镜》并没有为如此有前景的未来欢呼雀跃,而是选择了我们忽略的现代社会中早已积累的结痂。
这部剧的每一个小时都会对我们创造的世界以及我们正在创造的世界提出粗鲁、无情的问题,每个世界都有自己的背景和可能令人困惑的技术,然后在你甚至还来不及寻求答案之前,它就会让你成为剧中的同谋。
你可能不喜欢你看到的东西,甚至会刺痛你,但你也不会把它关掉。
如果这听起来不像是传统电视剧,那是因为它确实不是。
我还记得我在看第一集时,让我先是笑着捂住嘴,然后慢慢地露出恐惧。
你无法预测它接下来要去的地方,《黑镜》每一集的故事都是一个火药箱,一个接一个,充满挑衅和异议。
几乎每一集都旨在让您思考,特别是一些迅速扎根的技术进步,我们很容易认为它们是理所当然的。
例如,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利用一项服务,使她能够与死去的男朋友近似地维持一段持续的关系(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聊天),即使是为了减轻她的痛苦,这是否健康?
巧妙的剧本和出色的表演,每一集都不断地将我们带到各种各样的忧虑中,带有黑暗的讽刺色彩,这使其与目前电视的大部分内容区分开来。
但《黑镜》让我瞠目结舌的主要原因还是johnson chen本人。
难以置信,这样对现代文明不留情面的极具思想性的批评的剧集是来自华国,来自这个国家的一个年轻的过分的导演。
尽管chen给我们带来了《彗星》、《致命身份》、《源代码》这样充满想象力的科幻影片,但这位华国导演的野心和对现代文明的思考超出了我的预料……
他的想象力不仅是趣味十足的,而且还是辛辣的……”
“咳,又看粉丝对你的彩虹屁呢?”
唐歆惬意的走在惠灵顿路边的石砖道,陈景行戴着墨镜跟在她身后,一边当低头族,一边绅士的为她打起了遮阳伞。
“比影迷吹的过瘾,是个挺有名的影评家。”陈景行得瑟的炫耀着:“还是文化人的吹捧听起来更爽一些。”
“影评家?”唐歆还是很了解陈景行的作派的:“不是国内的?你的《地心引力》不是还没映?影评家也开始吹预告片了吗?”
在她印象中陈景行对国内的影评人评价普遍都不太高,影评家这三个字完全不像是从他嘴里吐出的词汇。
“《综艺》的著名影评家德里克写的影评,是对《黑镜》这部剧的影评。”
《黑镜》在国内播出第一集引发了话题热度后,国外的流媒体就找来了,经过了短暂的谈判,以870万美金的价格将海外网络版权卖给了网飞。
网飞购买下版权过了一周做好翻译文本后就迅速线了。
当然目前一次性放出的只有前四集,因为在协议中,梦工厂要求网飞放出的集数不能超过华国国内的进度,国内首播后过了一个月,只到第四集。
如果外网出了第五集,那么视频一定会在瞬间传回国内,毕竟《黑镜》是目前网络热议的火剧。
《黑镜》在网飞线后也迅速引发了网络话题,网飞的推荐力度是很大的,毕竟编剧是陈景行,也算是能沾陈景行的名气,欧美电视剧产业是编剧中心制,所以这部剧在他们看来完全可以看作是陈景行的作品。
当然因为《黑镜》到底不是英语剧集,讨论热度肯定是不如国内,但也算是目前在欧美正在热播的剧集中能排的号的网剧了。
而这部气质非常独特的科幻迷你剧不仅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也同样让很多影评人为之惊异,一些影评人也为了这部剧写了不少文章。
这些对《黑镜》不惜溢美之词的影评中,最大牌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有“好莱坞圣经”之称的《综艺》著名影评家德里克·怀特发表的文章。
在影评中,他甚至将《黑镜》比作信息时代的“警世寓言”。
“臭屁吧你就,哎,伞,把伞拿近点……”
陈景行戴着墨镜对着路人的眼光微笑以对,低声对妻子抱怨道:“说真的,你没发现路人都对你这种即使是接近隆冬时节也要打伞遮阳的行为投来的眼光吗?”
四月份的新西兰已经是深秋了,当然气温并不低,甚至可以说是宜人。
“相比路人的目光,我更不能接受结了个婚就晒黑的结局。”唐歆抢过遮阳伞来自己撑着,回答了陈景行有些打趣的问题:“放弃说服我享受阳光吧,我是决不可能答应的。”
两人的旅行结婚说是周游各国,其实主要就是在新西兰旅游,主要是陈景行和唐歆都不舍得离开这个气候与景色都很宜人的地方。
唐歆的心情相当不错,她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我简直爱新西兰了,这里简直就是天堂,清新原始气候舒适,要不等咱们两个退休了就来这里买个房子常住不走吧,住在这里,感觉像是和繁忙的商业世界彻底没有了瓜葛,像是在另一个世界。”
“不用等退休啊,现在就可以买。”陈景行做出大款的模样,当然他也确实是富豪。
“你天天忙着拍电影,哪有时间来住啊。”唐歆翻了个白眼,开着玩笑:“还是等你哪一天真的江郎才尽了,再说吧。”
“那估计快了,也就再有几年的事了。”陈景行似开玩笑似认真的说道:“不过我还是会继续拍电影,只是拍摄速度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快了,别说一年两部,两年一部都够呛,到时候咱们就可以长来住了,我也能在这里安静的构思剧本。”
“行,你什么时候江郎才尽了通知我一声,我就辞职,到时候我在这开一家书店,你呢就写剧本。”唐歆配合着陈景行的玩笑,畅想着将来的美好生活:“哦,对了,《黑镜》最后一集应该是今天吧,快到时间了,我要赶紧回去看,我问你剧情你连一丁点信息都吝啬的透露……”
陈景行喊冤:“我那不是怕你被剧透了?到时候看不爽又来怪我,第四集不就是这样……”
……
“哇,明哥,你这地方选的不错诶,我之前还以为是那种ktv的大包厢一样的地方呢,”鲁骁一进门就看见面前的巨大屏幕,环视着厅内的布置和陈设,对着李唯明赞叹道。
李唯明是陈景行贴吧的吧主,因为《黑镜》马要迎来最后一集了,所以他就组织了个室内线下观剧会。
陈景行的影迷数量已经算是比较可观了,在导演中堪称一骑绝尘,当然他这次的线下观剧活动也没有局限在吧友中,包括微博和各大论坛,都发了线下观剧活动通知,即便是局限在京城的影迷,报名人数还是相当踊跃。
线下观影和线下观剧目前在国内已经越来越广泛了,尤其是线下观影是各大明星的粉丝后援会组织粉丝包场观影的重要途径。
线下观剧活动在国内开始是美剧剧迷最先组织起来的,毕竟这种活动形式也是从国外进来的,而过去欧美剧剧迷一般分布在一线城市,有足够的条件和意愿组织起活动。
后来也被引入到了流量经济中,很多有年轻流量明星出演的电视剧,流量明星的粉丝后援会也会组织线下观剧,倒不是贡献收视率,而是增强粉丝黏性的一种相当于团建的活动,而且有时候甚至明星本人都会到场与粉丝互动。
而陈景行的粉丝,虽然大都自称影迷,也一直强调自己跟流量粉丝的模式不一样,但其实黏性和投入程度也比较接近明星粉丝了。
导演一般是没有多少粉丝的,但是一旦有了粉丝那通常忠实程度就相当高了。
从去年《源代码》映后,因为陈景行影迷数量的快速增长,李唯明就打算举办个线下观影会或者观剧会,但是梦工厂继《源代码》后映的下一部电影《湄公河》毕竟不是陈景行导演的作品,也不是科幻作品,所以李唯明也就没有行动起来。
之前的电视剧《信号》大结局,因为他正好忙于工作,也错过了。
之后的都是动画剧集,自然也就没有组织线下活动。
到了《黑镜》,在第四集刚刚播出后,李唯明就决定要在最后一集组织愿意报名的在京城的陈景行影迷线下观剧。
地点定在了一家经常举办粉丝见面会、线下观影观剧会的俱乐部,地方宽敞,还有一个led大屏幕,可以接收网络信号,播放网络视频。
“按照常理,第五集应该会放个大招吧?毕竟是最后一集了,美剧不都这样?”
能容纳一百多人的座位基本已经坐满,距离第五集线还有一段时间,众人都是陈景行的影迷,审美品位共同语言还是挺多的,在吧主李唯明的带领下聊得热火朝天。
“什么算大招呢?我觉得集集是大招啊。”一个圆脸女生出言反驳道。
鲁骁挠了挠头:“我的意思就是剧情更刺激一点,或者场面更大一些?”
“我懂你,虽然每一集都挺好看的吧,但是后面三集确实都不如第一集刺激,还是第一集内容更深一些。”有人出声附和。
“你那只是觉得内容更深吗?我都不好意思点破你,哈哈……”
“我倒觉得第二集更好看……”
“第三集更有意思,跟第一集一样很有现实感……”
“我对第四集感触更深,虽然我是单身狗吧,但是我母亲去年刚刚去世,我特别能理解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