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禄四年三月,训练场上木下秀长有条不紊的开始了他的练兵任务,木下秀吉坐在一边看着源氏物语,在这个没有娱乐措施的世界,成为了秀吉新的爱好,当他第一次源氏物语时,就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为了买到这一套书,秀吉可是费了大力气。
在得到这套书之后,秀吉在无聊的冬日终于找到了消遣的方式,本来秀吉想一口气看完这本书,但是想到看完这本就没有其他的了,秀吉就放下速度慢慢的咀嚼起这本书,虽然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源氏个人悲惨的爱情生活,但是思想高深的木下秀吉从里面,看到了社会更多的世态炎凉。
木下秀吉看了看训练士兵的弟弟,发现本来性情柔和的弟弟身上已经出现了一点军人的气质了,木下秀吉可不想自己的弟弟比自己先走。
在清洲城织田信长的议事厅内,松平家的石川数正正一脸淡定的坐在议事厅,等待织田信长的来领。
石川数正在上一次和今川氏真的会面中,成功的将家康的老婆和孩子营救了出来,一举成为松平家最成功的外交官。所以松平家康这次把织田家的联盟的工作也就交给了这个男人,他相信他可以办到。
这次石川数正来的最主要任务,并不是和织田家结盟,而是稳住织田家这个猛兽,尽量的拖延时间,为松平家康争取时间处理内部的混乱和外部的危机,现在的松平家如果和织田家联盟的话,只能作为一个附庸,但是如果松平家康成功的稳固了三河,那么至少门面上两个人是“盟友”关系。
丹羽长秀整理好衣服,走进了议事厅,这就是所谓的王对王,将对将。这次松平家派出来的家老级的石川数正,织田家作为强势一方,当然不能让家长屈尊,来见这个小大名家里的家老。
虽然石川数正没有见过织田信长,但是见过世面的石川数正,至少可以分的清家主和家臣的区别。在石川数正的眼里,每个家主身上都带着一种“傲慢”,今川义元有能力身上带着一股傲慢,松平广忠能力极差但是身上还是自带一种傲慢的气息,自己现在的家主看起来很随和,实际上骨子中还是有一种傲慢,作为一个小小城主的石川数正对此做出以下结论:这群人就是一堆自我感觉良好的沙雕。
“阁下就是松平家半边天的石川数正大人,今天一见真是不胜荣幸。在下是织田家的家臣丹羽长秀。”丹羽长秀说的这些话,都是他的心里话。对于石川数正一人接回松平家眷这件事,丹羽长秀是真的很佩服,像这种有勇有谋有胆识的人,非常和丹羽长秀的胃口。
松平家早期的两大家族重臣一个是未来德川四大天王之首的酒井忠次,另一个就是石川数正了。所以丹羽长秀说他是松平家的半边天,一点都没有说错。
“原来是米五郎左啊!织田家少了谁都可以,但是唯独少不了你米五郎左。”别人都夸自己了,石川数正当然要还回去,礼尚往来才是外交工作的一大重点。
听到石川数正这样夸自己,丹羽长秀整个人都有些飘了。“米五郎左”这个词就是丹羽长秀最喜欢的称号,这可是家主对自己做事的一种肯定。听惯了家族内其他家臣低价的吹捧,现在听到丹羽长秀这样高级的夸奖,丹羽长秀当然很受用了。
实际上刚才石川数正也在测试丹羽长秀,“织田家少了谁都可以,唯独少不了你。”这句话就再说:你比家主还重要。然而刚才丹羽长秀尽然笑了,这要是被其他人添油加醋的告诉家主,怎么都够丹羽长秀喝一壶的了。
丹羽长秀作为一个内政型人才,虽然做事认真,但是他一点都不敏锐,这也让他在之后吃了不少亏。然而石川数正就很敏锐,在丰臣和德川对立时,他很快的就背叛了家康选择了秀吉,在之后家康也顺从了秀吉,所以说石川数正虽然能力上和丹羽长秀差不对,但是石川数正的敏锐就将两者之间的距离拉大了。
“数正大人,这一次按理说应该是家康大人亲自来的,为什么只排了你一个人呢?”虽然和石川数正很谈得来,但是任务还是任务。
“米五郎左大人,我们家大人也很想来,但是最近今川家频繁来骚扰三河,如果没有大人在场,恐怕三河难保,这样今川家卷土重来,再次上洛,那样织田信长大人为岳父报仇的事情就要在拖一拖了。”石川数正说的就好像是松平家康正在为织田家稳固后方一样。
本来外交能力差的丹羽长秀,一听到这个竟然还牵扯织田信长进攻美浓的大业,瞬间就不想说话了,家主将这个任务交给自己时,就说了一句“有你全权负责!”现在问题有点复杂,丹羽长秀选择了不作为,只要不作为,自己就不会犯错。
撇开这件事之后,丹羽长秀就和石川数正聊起来关于民生的问题、和家族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这个时候石川数正就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认真的开始听讲了。
自己以前只是一城之主,但是现在让自己处理一国政务,石川数正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现在一个资深的人给自己将这些问题,当让要死死抓住,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
就这样石川数正抓到了一个免费的老师,将自己搞不懂的事情都问了出来,一个想说一个想问,两人一拍即合。在这期间中,石川数正也被丹羽长秀惊人的内政能力吓到了,果然是术业有专攻,自己刚才还小看丹羽长秀,现在自己和他谈内政,自己就像一个小孩子。
下午时分,丹羽长秀和石川数正两个人愉快的走出了议事厅,两个人就像多年不见得好友一般,亲密的程度让人汗颜,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两个人瞬间升温,两人也为以后的清州同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