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着朱涛留下的地址,朱允炆到了东棉花胡同。
“砰砰砰”。
他轻手轻脚的扣门。
“谁啊?”
朱涛一脸酒气的打开大门。
门外是有过一面之缘,他在金陵城第一个朋友朱允炆。
朱涛笑道:“兄弟,今天怎么想起来看哥哥我!”
见到朱涛的一刹那,朱允炆苦闷委屈消散了一大半。
他笑着说道:“怎么?兄长莫非不欢迎我?”
朱涛连忙摆手。
“兄弟赶紧进来,和哥哥我一同喝一杯。”
“恭敬不如从命。”
朱允炆笑呵呵进了宅院。
一进院子,发现还有一个人,就是一愣。
朱涛连忙介绍道:“兄弟,这是哥哥的好友马宝,来考明年的武举人的。”
听到马宝是武人出身,朱允炆只是拱了拱手,淡淡一笑道:“见过马兄。”
马宝也就是郑和,并不认识皇太孙朱允炆。
只当是朱涛的好友,对着朱允炆行礼道:“见过兄台!”
见礼完毕,三人依次落座。
朱涛对朱允炆笑道:“兄弟,那一日你走的匆忙,咱哥俩没喝尽兴,今日定要不醉不归。”
朱允炆哈哈一笑道:“敢不从命。”
三人开始推杯换盏喝了起来。
几杯酒下肚,朱涛接着刚刚的话题,对郑和说道:
“马兄,既然你喜欢大船,为何不造一艘出海呢?“
还没等郑和回答,朱允炆道:
“兄长,难道你不知道我大明的政策?“
朱涛问道:“什么政策?”
朱允炆道:“大明律规定,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违式大船。
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
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听了朱允炆的解释,朱涛才想起来,大明朝整个初期都是禁海的。
他摇了摇头便不再说话。
朱允炆看出朱涛藏着话,便问道:“兄长,莫非你对禁海有别的看法?支持开海?”
如果换了平时,朱涛才不会乱说话议论朝政。
此时他有些微醺,外加把身旁的朱允炆和郑和当成了朋友。
想都没想道:“兄弟,我先问你个问题?“
“兄长请问。”
“兄弟,你可知孱弱宋朝为何可以延续国祚两百年?”
朱允炆一愣,大宋延续国祚和禁海开海有何关系?
就在他沉思之际,一旁的郑和拍手道:
“朱兄,我知道了,你是指大宋的海贸易!“
朱涛点了点头道:“大宋因连年战争,国库耗损巨大,经费困乏。
于是,掌权者便另辟蹊径,倚办海舶。
海舶一开,外商纷至沓来,大宋甚至还制定了保护外商权益的法律,海外贸易堪称繁荣。
也正是海舶带来了巨大收益,才使得孱弱的大宋能延续国祚两百余年。”
听完解释,朱允炆陷入了深思之中。
朱涛这个观点在后世并不新颖,甚至在网络被人讨论烂了。
可眼下这个时期,还没人提出。
听完朱涛的解释,郑和眼中越来越亮。
心中对于大海,对远航更加渴望。
郑和自幼在生活在云南,住在“烟波浩渺五百里”的滇池湖畔。
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读书、习武、听故事和玩水造船。
幼年时期,祖父和父亲经常讲述漂洋过海,到遥远的麦加朝圣的故事(郑和是回民)。
从小郑和的心灵就受到“大海”的熏陶和感染,向往远航、渴望朝圣。
就在郑和幻想大海之时,朱允炆的一盆冷水浇了下来。
“兄长,我承认你说的对,大宋孱弱,不得不倚重海舶。
大明却比大宋强大得多,没必要为了海舶的一点蝇头小利冒开海的风险。“
朱涛冷哼道:
“一点蝇头小利?兄弟你可真敢说。
你知道一旦大明开海,国库能增加多少吗?“
朱允炆轻蔑一笑。
“增加多少?十万两?二十万两?”
不怪他如此,实在是他受方孝孺等人熏陶,极度讨厌开海。
朱涛沉声道:“十万二十万?如果我所料不差,开海十年,大明国库能到达现在三倍以。”
什么?三倍以?!
朱允炆和郑和都被朱涛的豪言吓着了。
............................
...........................
即将架,数据一动不动,哭晕。
彦祖德华们支持一波,跪求月票,跪求评价票
双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1月11日到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