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和大明的官员一直有个疑问。
为什么洪武十年,洪武帝下令在中山种植桐树、漆树、棕树。
要知道这三种树之前并没有在金陵种植过。
洪武帝不仅下令种了,还派了专门的官员管理。
当时所以人都以为是洪武帝的个人喜好,没有多想。
现在想来十五年前洪武帝就已经有了造大船海舶的想法。
朱允炆明白,方孝孺也明白过来。
可明白归明白,方孝孺怎么可向朱涛一个个锦衣卫百户低头认错。
看都不看朱涛,冷哼一声转身就走。
看到老师走了,朱允炆赶紧追了出去,口中喊道:
“兄长,过几天我来看你!“
朱涛追出大门,望着二人远去的背影,骂道:“什么方先生,输了不认,我呸!”
话音刚落,身后有人咳嗽一声道:“小子,背后骂人不是君子所为!”
朱涛回过头一看,正是朱元璋。
此时的朱元璋眼中充满了欣赏,他已经在院外待了好半天。
之所以没进院是因为听到了方孝孺和孙子朱允炆的声音。
他有些好奇为什么这二人会来到朱涛这里,还以为朱涛身份暴露了呢!
听着听着发现三人在争论出海还是禁海一事。
待听到朱涛那一番长篇大论,说自己有海舶的想法和动作时,不由老槐欣慰。
平心而论,大明立国之初的禁海,除了防备方国珍、张士诚之外,还有别的原因。
原因就是朱元璋认为各朝各代衰弱和灭亡的根源,那就是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崛起。
朝廷的经济资源都集中到了他们的手中,朝廷的官吏又和他们勾结在一起,致使朝廷可动用的资源大大减少,无力应对面临的种种问题。
所以朱元璋一方面大力打击大地主和大商人,一方面实施海禁。
海禁可以阻止民间利用海洋贸易的巨额利润,形成新的大地主和大商人。
可后来,朱元璋改变主意了,因为他发现海舶可以带来巨大收益。
洪武九年,大明发生钞法败坏的危机和货币政策的失败。
大明国库空虚,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下来。
于是朱元璋下令苏木和胡椒作为支付给京师文武官员的俸禄。
苏木和胡椒的进口价只是卖出价的五十分之一,转手赢利就达50倍之巨。
有了这么大利润,朱元璋怎么会不动心。
过了一年,他就下令在中山种植桐树、棕树、漆树。
就是想朝廷自己造海船,朝廷垄断整个海洋贸易的。
朱元璋这件事做得极为隐蔽,整个大明几乎无人知晓。
可今天孙儿居然猜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对孙儿越发的欣赏,也坚定了传位之心。
欣赏归欣赏,见到孙儿他还是忍不住损了几句。
“朱小子,是不是锦衣卫没给你发饷啊?”
朱涛一愣,回道:“老爷子,没有啊,昨天刚发了饷银。”
朱元璋冷声道:“既然没欠你饷,你这天天在家是何道理?”
朱涛连忙解释自己是沐休在家。
朱元璋一声冷哼,根本不信。
在他看来,大明官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过年都不应该放假。
……
洪武二十六年整个半年。
一向多雨的江南没下几场雨。
而处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却大雨滂沱。
这一日,河南境内黑羊山发生决口。
真应了那句黄河之水天来,大水直奔开封而去。
这一次决口,河南数十万百姓受灾。
消息传到金陵城,整个朝廷震惊。
朱元璋当机立断,下旨国库开仓放粮,并令吏部派出官员亲赴河南前线赈灾。
下了朝,回到御书房,朱元璋就把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叫来。
“毛骧,朕有一事问你。”
毛骧行礼道:“陛下请问。”
朱元璋皱眉道:“皇长孙最近很悠闲吗?天天待在家中无事可干。”
毛骧一听汗都下来了,连忙跪了下来。
心中却委屈道:陛下,锦衣也像你是工作狂魔,每个月都有几天轮番沐休的。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既然皇长孙很闲,那这一次河南赈灾锦衣卫就派他去吧!”
毛骧问道:“陛下,皇长孙可是代表锦衣卫去监督赈灾?”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在他身边安排个可靠的人,一举一动都给朕报来!”
“臣遵旨!”
……
“什么?让我去河南监督赈灾?“
朱涛简直不敢相信,他不过是个百户,这么大的事怎么轮得到他?!
张笔辉挠了挠头道:“朱兄,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这事是指挥使大人下得命令,还让我们立刻出发,不得耽误!”
朱涛无奈,当夜带着两队锦衣卫连夜奔赴河南开封。
......................
......................
昨天受凉了,吃了药早早睡了,十二点欠了一章今天补
看在作者生病还在码字的份。
彦祖德华们能不能来些鲜花,评价票,月票,跪谢!
双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1月11日到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