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天下震荡,百姓救赎(1 / 1)不置可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流沙总部!

卫庄也收到了这个令他震惊的法令。

此刻。

他内心无尽的震惊。

“赤练,你对这条法令怎么看?”卫庄看向红莲公主,深吸一口气,问道。

“赢子夜此子,狼子野心,这是想要将我们六国百姓的反秦之心分化了之啊!”红莲公主赤练有些痛苦的闭眼睛!

“如此魄力,让人生畏啊!不过却是能为天下百姓谋福啊!”卫庄叹气道。

“哼!谋福?秦贼暴虐成性,爆秦人人得而诛之,我大韩百姓,岂会屈服于这点蝇头小利?”白凤冷哼一声,反驳道。

白凤乃是韩禁卫军高手,流沙四大王之首。

他对大秦的憎恨是深入骨髓的!

无时无刻不想推翻暴秦。

“如若现在还是嬴政当政,我倒觉得秦国会迅速灭亡,可如今这个赢子夜,比之嬴政,更加的聪明,也更加体恤百姓!”红莲公主赤练深吸一口气,说道,“他发明曲辕犁和水车,又培育出亩产五千斤的土豆!这会让天下无数百姓过富足的生活!”

“笑话!赤练,你别忘了,你可是大韩红莲公主,你却为秦贼说话?”白凤惊怒的质问。

“我并非为秦贼说话,而是为天下百姓说话!”红莲公主赤练无力道!

“天下百姓?哪来的天下百姓,在我眼里,只有秦人、赵人、韩人之分,我大韩百姓,岂会向大秦低头?”白凤愤怒道。

“大韩已经灭亡了!醒醒吧,大韩未亡时,百姓苦,大秦统一时,百姓苦,你我身份尊贵,哪怕大韩灭亡也能过富裕的生活,可大韩百姓的生活,谁来保证?”

“是你?还是我这个过去的公主?”

“百姓的心思最纯粹,谁能让他们吃饱,让他们穿暖,他们就会拥戴谁,你明白吗?”

赤练暴怒的声音,在整个大殿中显得格外的刺耳。

卫庄和白凤都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他们两个都清楚。

赤练乃是大韩红莲公主,大韩被灭,对秦国仇恨最深的应该是她。

可!

她却能够在一声声暴怒中,压下自己的仇恨,站在天下黎明百姓的立场,说出这么一番话。

卫庄看了一眼赤练。

心中升起无尽的好奇,这个赢子夜真乃帝王之才?

有机会真想当面见一见!

……

秦国南部一个小村里。

一个英武不凡的少年正在练战戟!

他外表俊朗,身形高大,十分威武,手中的战戟耍的虎虎生威。

正在此时。

“少羽,出大事了!”

少年将战戟直插地面,回过头,问道:“叔父,发生什么事了?如此大惊小怪!”

项梁将赢子夜颁布的法令说给了少羽。

神情有些落寞。

仰天长叹。

“难道天不绝大秦?暴君嬴政本以惹的天怒人怨,百姓哀嚎,怨念丛生!”

“一旦嬴政死去,天下大乱,我们项家军乘势而立!”

“能够一举歼灭那些秦贼,恢复我楚国风光!”

“可如今,这赢子夜却胸怀天下,竟有如此胆识!”

“亡秦必楚!”

“父亲项燕喊出这句口号!”

“吾等如何才能够实现???”

看到项梁悲伤的神情。

项羽眼中爆射出一抹精光,他冷哼一声,说道:“叔父,你莫要悲伤,只要有我在,我大楚将士就必定让他秦国国破人亡!”

项羽年轻气盛,不仅有一身好武艺,更是一个难得的将才。

项梁一直很相信项羽,也全力在培养他。

因为他相信。

有项羽在,就必定能灭暴君之大秦。

暴君嬴政虽灭六国,可年事已高,后辈之中并无有才之辈,出个扶苏,也不过是个死脑筋。

可万万没有想到。

一直被世人忽视,甚至不被提起的赢子夜。

给了天下人一个巨大的震荡。

项梁看着项羽自信的模样。

欣慰的点点头。

……

与此同时。

驰道、骊山、长城修筑地。

法令已经颁布了。

以为穿着铠甲的大秦将士,当众宣布。

“大秦监国太子令!”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土之内莫非秦民!”

“今,赦免六国百姓之罪,将全部释放!”

“太子帝天恩,给予六国百姓两个选择!”

“第一:选择开荒耕种,将分配每人每户十亩田地,以及土豆种植技术……”

“第二:选择入伍参军,按照现有章程行事!”

什么!!!!

所有的六国百姓都震惊了!

不少人难以置信。

毕竟,他们被发配边疆,要么修皇陵,要么修长城,劳作了数年,每天吃不饱穿不暖。

动不动还要挨鞭子。

可尽管他们苦不堪言,却不见所谓六国王室们来解救他们。

随着这么多年的时间过去。

他们没有身份,没有地位,唯一的标签就是亡国奴!

很多人已经麻木。

甚至觉得这辈子就要死在这些鸟不拉屎的地方。

再无缘见到自己的家人父母妻儿。

这是人世间最大的悲哀。

可没有想到。

在这一刻。

秦国太子竟然颁布了这样一条法令。

这瞬间让这群人燃气了希望。

对于他们来说。

他们是最底层的百姓,无论是赵国统一,还是秦国统一,受苦的都是他们。

在经历了无尽的黑暗之后。

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和家人团聚,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

这条法令。

就是他们的救赎!

双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1月11日到11月11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