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6章 军制、赋税改革与草原十二万户(1 / 1)人到中年纸老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瀚海唐儿归第636章 军制、赋税改革与草原十二万户

学我者生,似我者亡,实在是一句金玉良言。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来说,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都很大。

所有张鉊从没想过要完全去学清朝的八旗制度,那是在找死,就算是八旗兵制,也不能照搬。

况且他也没法照搬,奴儿哈赤能搞八旗,是因为他玩的强盗团伙加奴隶制,非常符合他们这些假女真实通古斯野人的传统和文化水平,张鉊总不可能在中原大地玩奴隶制吧。

所以张鉊要学的,是八旗制度下,八旗兵与皇室的特殊依附关系,学他们上下一起共享军事上的胜利果实、对外战争的红利,以及互相的小团体认同。

而关于朱洪武的卫所兵制度和八旗兵制度,张鉊也思考了很多。

朱洪武的卫所军制度,在古代军队来说,实际上已经非常完善了。

昨天张鉊认为卫所军战斗力崩坏之快,远不如宋之禁军,其实并不那么恰当。

严格来说,卫所军只是腐坏,并没有彻底崩溃。

不然也不会有粮饷充足大明天兵,临阵三铳也算对得起皇上,这两个带着几分黑色幽默的调侃了。

明朝的卫所军,在引入了募兵系统和完善了向上通道,加上各镇总兵、副将开始养家丁,后,战斗力还是在的。

但战兵和家丁,打一仗的话,那可真就是花钱如流水了,能打仗的精锐,也更加有限。

而且卫所制只有明朝能玩,因为在经过两宋的洗脑之后,文贵武轻已经成了定制,连满清都要搞文贵武轻。

武人在大时代潮流的压力下,无奈只能低头做小,拼命搞钱,搞封妻荫子。

可要是在张周这么搞,那么某镇总兵,就不会是总兵,好一点的是持节都督某地军事,坏一点那就直接继续是节度使了。

同时,满清的八旗兵制维持战斗力的秘诀,他也没办法全盘照抄。

因为满清维持武力的秘诀,是靠抓东北老林子中的索伦人,在蒙古草原养一支马队,然后比如打大小金川时,将当地的藏、彝等勇悍之民抬旗。

让这些后进分子和八旗中还能维持自身武力的旗丁混编,以此来保证战斗力的。

满清的这套办法,加上旗人国养,造成了只进不出,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而且由于旗人身份限制,人数始终上不去,最多也就维持了一万多人的规模,只能说比没有强一点。

可以说,明清两代的办法,各有利弊,张鉊也都没法效彷,更重要的是,张鉊现在还面临着两大难题。

首先,最近从河西招募的兵员成分,让张鉊有些不安,原本从河西补充来的义从骁骑和团结弓手中,汉人至少要占六成以上。

但是近两年,从河西来的勇士中,吐谷浑、诸羌、党项、吐蕃等诸族勇士竟然比汉人还要多。

细细探查下去,竟然是因为从负责招募的西京留守裴远,到枢密院和中书省鸾台,都更喜欢非汉人的河西兵。

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河西的各族人比汉人更加穷困,招募的代价更低,他们离开河西的愿望也跟强烈。

还有就是吐谷浑等各族人,在信佛上远比汉人更加虔诚,他们更相信张鉊就是现世神。

在足够抚恤的支持下,这些信仰更为虔诚的各族人,作战极为勇悍,很多时候生死都不避,亲军和禁军的大小军官,也更喜欢用他们。

这....异族加宗教信仰,不就是耶尼切里吗?

到时候,一旦亲军、禁军中全部充斥着这种成分相同的成员,是不是禁卫军选举法,也要到东方来走一波?

第二个问题,则是中央财政没钱了,历史上赵匡胤时期能够南征北战,底子是郭威、郭荣时期给他打下的。

那时候后周府库充盈,百姓生活开始趋于安定和富足,所以能够支持大军连续大战。

但张鉊这时候,他自己就是郭威这个角色,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征战,而是快速恢复民生。

可张鉊已经三十五岁了,在等下去,统一全国都要四五十岁,哪还搞个屁?

况且现在南边一口气死了马希范和钱左,高从诲也命不久矣。

南汉的刘成,不但杀掉了功臣刘思潮和陈道庠,更在一天之内就杀了他八个弟弟。

刘成总共十八个兄弟中,十五个被他杀的,剩余三个不是死的早,也早被杀了。

翻遍史书也找不出更比刘成能残害兄弟的,是以南汉国内人心惶惶。

这是天赐良机啊!张鉊不想错过这个窗口期,

缺钱又要打仗,两税法也是大势所趋,亲军、禁军中宗教成分又开始增多,张鉊就只能从历史中想办法了。

他准备将河西陇右关中三地,现在已经授给亲军和禁军家庭的六百万亩,加上属于皇室的一百五十万亩左右土地,全部从官府的田册上分离,算作皇室的私产。

同时张鉊已经在人口凋敝的关中圈定了差不多五百万亩土地,他准备自己出钱招募流民耕种起来,同样成为皇室私产。

而这些私产,并不是用来维持皇室奢靡生活的,它们将全部用来作为亲军的职田。

按一男丁三百亩起的超规格授田,租税按照上古的三十税一来缴纳,也不需要服徭役等,并且允许他们招募佃户耕种。

代价就是除了重甲、弩箭、顶级战马以外,需要自备。

同时每三年需要宿卫番上一次,一次一年,分春秋两季在两年内服役完成,若是皇帝有特别征召,必须要随时到位。

亲军家庭中,父亲年过三十五以后,就必须要开始提供接班人辅兵。

这个辅兵由亲军自己指定,仅限定儿子和血亲侄子,平时作为农户接受训练,战时则跟随作战。年过十六后,还可以按春夏秋冬四季,获得皇室的赏赐。

若是没有合格继承人的亲军家庭,亲军及其正妻过世之后,家产将被收回。

而且亲军家庭的田产等一切财物,不可以析产,家中的儿子年满十八之后,都要另寻出路。

当然,这个出路,张鉊已经帮他们想好了,那就是练好文武艺后,就去外面开拓闯荡,文不成武不就的儿子,将失去亲军家属的资格。

张鉊预计亲军在河西授田一万户、陇右和关中各两万户,组成亲军五万户。

禁军的组成差不多,只不过不会把他们的赐田赐到河西陇右去,同时赐田的规模也要小得多,一般只能获赐大概五十亩左右。

不过这都是在中原河南以及河北,产出和经济价值肯定比河西陇右的五十亩要好的多。

而且在以后,孟蜀、马楚、南唐、钱越、南汉来自静海军和平海军的地盘被打下来后,当地王族豪门的土地,也会被拿出来相当一部分授予禁军,类似满清的各地驻防八旗,以控扼地方。

张鉊准备在河南授田禁军三万户,河北授两万户,其余太原、北平、成都、潭州长沙、江陵、兴王府广州等地大概会授田三万户。

这实际上是明朝卫所制度和八旗制度的结合,大体的原则上沿用明朝卫所制,在与皇室的关系上,则与八旗制度相同。

亲军和禁军的财政、人事等权,都不归外朝管理,而是直接归属内朝的鸾台侍郎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分割管理,关键的人、财大权则操之于帝王之手。

这一套制度下来,亲军和禁军在身份上,实际上是皇室的私军,由皇帝大权独揽,勋臣阶层协助,形成一条垂直的领导体系。

哪怕是一个管理一百人的将虞侯,也能直达天听,同时皇帝的指挥棒,也能下到将虞侯这一层。

而与明代卫所制度不同的是,张周的亲军和禁军,比起明朝的卫所军更加富有,经济上的负担更轻,地位更高,相应的战斗力也更加强悍。

在人身关系的隶属上,则跟类似八旗兵与皇室的关系,离开了皇帝,他们什么都不是。

张鉊的理想,是至少保住这亲军五万户和禁军八万户的赐田,五十年中不能发生兼并,能保证五十年内有较强的战斗力。

此后张鉊就可以用亲军护卫都城,他们的赐田远在河西陇右和关中,无法在本地盘根错节的扎下根来。

哪怕他们有相同的宗教成分,但是在本地没有根基,无法形成能左右皇室的亲卫军势力。

禁军则分散在重要的大城市,以及都城周围,他们不能直接护卫皇帝,但是家人田产却都在中原之地,有本地抱团的优势,但被亲军阻隔在外,只能形成外围的防线。

这样亲军和禁军就可以互相牵制,不会使哪一方面的人坐大。

张周朝廷只要能保证这十三万户在,那么平日里可以获得四到五万人的常备军,一般战时可以动员到八万人左右,极限动员起码能拉出来十五万以上,更重要的是省钱。

此外,张鉊还准备私人出钱,在河套地区再开垦一百五十万亩土地。

同时将居延海以北、以西的草场,大概就是后世阿拉善盟加上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再加上唐努乌梁海等,这一大片草原划归尹利可汗直辖牧场。

牧场上的各族人,都将成为直属皇帝的本部,他们赋税较轻,赏赐也肯定比其他部族多。

这些善战的草原牧民,就会成为张鉊最稳定的轻骑兵来源。

而在国家其他武装力量方面,张鉊准备彻底执行明朝的卫所制,而在执行卫所制以前,行政上还要经过一场大的改动。

张鉊准备废除唐代以来的州县制度,除了有特殊原因要保留的州以外,命各州有古称的恢复古称,没有古称的也要在后面加后缀,

比如徐州,就要改称徐州府,地方上实行行省、府、州、县四级制度。

但是州在府之下,而且只有战略位置比较重要,人口比较多的州能保留,其余都不保留。

而原本一个州只分管三四个甚至一两个县的划分也将终结,许多小州都要进行合并。

之后府长官为府尹,州为长史,县为县令。

当然,张鉊更喜欢知府、知州和知县这三个称呼,但是现在科举他还没来得及完善,也还没有足够的官员来做到可以随时轮换和升迁。

所以还是要用这种长时间在某府、某州任职的官职。

说不得更要继续启用一匹武人来担任这些职务,但肯定是暂时的。

而在地方上行政单位的确立之后,张鉊准备在陆上要塞、海疆边防建立卫城,类似唐代守捉,只不过兵员变成了卫所兵,同时每府的要冲,也必定留一支卫所兵。

预计将要开始的均田,也先从个州县兵和团结健儿中开始,他们接受了均田,就自然成为的卫所兵。

不过因为张周的作战主力的亲军和禁军,那么卫所兵的负担也比明朝要轻。

当然,更大的原因是张鉊现在打不起明朝时期那样的富裕仗,不需要动辄出动十几万大军。

而在有了这条主要以土地作为酬功的体系之后,张周的财政压力,相对就要小很多。

在编制上,亲军和禁军依然沿袭军卫营都将队火的模式。

军卫三千人,营一千人,都五百人,将一百人,队五十人,火十人。

亲军长官为中郎将卫,郎将衔指挥使营,都虞侯都、将虞侯将、队十将、火火长。

禁军长官为总兵镇,指挥使营,都虞侯都、将虞侯将、队队正、火火长。

而在卫所军中,张鉊干脆也抄袭明代的武官制度。

一卫一般是三千人,长官为卫指挥使,其余为千户、副千户、百户、副百户,总旗等。

在两到三个卫的基础上,设立兵马督监,再上面还有兵马使等,将卫所军的权力,全部交给枢密院。

至于明代的同知、佥事、镇抚等官职,暂时不设,等具体的运转中,再来看情况设立。

同时在草原上,张鉊原本拿到了泥撅尹利大汗的尊号后,基本也没怎么管过草原上的事情,草原上的一切制度,还是按照原本的习惯在运转。

唯一有些约束的,就是在北庭的曹延禄、李从煜、陈辉耀等人通过互市和盐铁茶糖酒和粮食布帛的输出,给予了一定的控制。

而现在,北方中原已然一统,契丹人也缩回去放弃了对草原的宣称,那么从现在开始,张鉊就要把草原上的事情给管理起来了。

张鉊准备从夷播海巴尔喀什湖往东,依次设立拔悉密万户、尹丽万户、乃蛮万户、黠戛斯万户、梅里急蔑儿乞万户、乌古敌烈万户、阻卜万户、萌古.茶扎剌室韦万户、斡朗改室韦万户、女真三部万户和上契丹四部万户与下契丹四部万户等十二个万户部。

当然,这不是说草原上就只有十二万户人口,这个万户是虚数,下面再依次设立千户等部落。

其中拔悉密、尹丽、乃蛮、黠戛斯四万户作为大汗本部。

而现在只是大概的设计,要想成功将这些万户全部纳入到统治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为此,张鉊准备在南征南平和马楚以后,留下将帅准备入蜀,他自己则要再去承德府,并在承德府召开六法宗大佛法会。

同时敦煌张、曹等家族学习佛法的子弟和已经开始在草原上传播佛法的子弟,马上全部行动起来。

安西行省、北庭行省乃至青塘和河西佛门的高僧,也要开始行动。

张鉊准备将现在在他身边伺候的各部大小王、豪酋质子千余人也放回去。

同时亲军中抽调信佛的骁骑兵两千,禁军中再抽调五千,交由白从信、黄英达两人统帅出塞。

乃蛮部的阿罗闍以及大小王、豪酋质子回去后,也会立刻组织一支一万五千人左右的护法骑兵,双方合计两万二千精骑。

用佛门高僧加上刀剑的方式,统一各部信仰,说服各部大小汗、大小王、大小叶护等亲自到承德府去参拜张鉊。

至于具体怎么捏合这些万户,张鉊还没想好,他也没准备马上就能实现草原十二万户的目标。

这次承德大法会,能有四五个万户的头人过来,他就满足了。

为此,张鉊甚至准备在这个时期,给自己的头衔上正式冠上泥撅尹利可汗的名号。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 】

哪怕在初期会出现中原、草原二元制帝国,张鉊也在所不惜。

因为只有控制这十二万户之后,他才能去征服整个河中、波斯以及重新去控制印度,以及带着他们不断往西去征服,不然光靠中原的实力,是很难短时间实现的。

然而,设想是美好的,但要真正去推动,往往会很难。

哪怕就是废州并府设立卫所这种事情,张鉊也不可能乾纲独断,必须要跟下面的人商议。

而且肯定也要做出一些让步,不然的话,广大的官员们就可以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扛着红旗反红旗,以及消极怠工摸鱼上班的厉害。

所以与想象中皇帝夜夜笙歌不同,张鉊回来之后,就去大符那里住一个晚上,然后就连续跟朝臣商议国事到深夜,随后就在皇后寝宫直接安歇。

九月十三,连重阳节都没休息的张鉊,终于与朝廷文武诸臣工商议完毕了大事,一连串的改革连续开始。

最重要的当然是亲军、禁军的授田,以及撤州并府。

同时张鉊命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武举,这可不是单单一场考试的问题。

张鉊的武举,是要先在各县由各县巡检建立枪棒社和弓箭社,每年一挑,挑选出来的进入各县武学。

在县武学,系统性的学习弓箭、骑射,军阵,以及了解甲胃和弩箭等。

再每两年由枢密院、兵部、各府兵马督监奉天子诏令进行府考。

考中者能得到一个都头的头衔,比如善射者,就能得到弓弩都头,精枪棒的就可以得到枪棒都头的头衔。

有了这个头衔者,就可以不用户籍而只用都头的头衔到各处游历,不被一般的衙役盘查,见官不让。

随后学习一定的文化知识,也就是简单认字之后,再参加每两年一次的行省大考。

这次考中者,如果不愿意再考的,可以到卫所任副百户,或者回到县中任都头衙役、团结兵教头等。

到了这里,再往上考,才是武学会试。

这分两个方面,走悍勇骁将路数的,只要求认三百个字,会认令旗,会简单的排兵布阵就行。

中举之后,可以入亲军、禁军,极为优秀的入憾山都。外放则到卫所或者边防镇军之中为中层武官。

另一个分支就是六韬军帅类的,这就要求很高的文化素养,是培养将帅的。

一旦考中,不但可以入军职,还能在某些时候转文,任方面之帅。

这一条路走下来,孩童十岁就可以开始参加巡检司的大挑,真正有实力的,十七八岁就能成长为一员合格的军将了。

而且武举有个好处,那就是评判的标准非常准确,不存在你说好,他说不好的情况。这也方便张圣人挑选出愿意向外征服的人才。

同时,张鉊还准备把乡射大礼这一项礼仪,给搬到草原上。

风格上摒弃在汉地才能实行的一部分繁文缛节,但大多数项目都得以保留。

再加入此时中原人和草原人都爱的摔跤、相扑等项目,用一套相对严格的程序来为泥撅尹利可汗挑选草原勇士。

这其实就是后世蒙古人的那慕达大会,张鉊准备将他与汉地乡射文化合一,增强彼此的文化连接。

而要搞定这些,让所有人特别是文官支持,张鉊付出的代价,就是两税法的继续推行。

别小看这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而已,两税法中,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于个人资产的认定。

因为两税法是按照富裕程度来征税的,这就有了非常大的操作空间。

以前的两税法是由武人瞎搞的,但现在张鉊明显是要厘定税金,那么以张希崇、和凝、冯道为首的仅存文官,就很想把这部分权力给抓到手里面,这样文官就有了立身之本。

当然,这不是说文官就一定要搞小动作偏袒自己人,在这个其兴也勃焉的阶段,他们还不敢。

他们要的是这个厘定税金的权力,在面对武人时,可以自保的权力。

张鉊稍微思考了一下,就很痛快的决定由户部和盐铁司共同来确定新税,把这部分权力给下放了下去。

和凝等人欣喜若狂,张鉊却在心里嘿嘿一笑,因为在两税法之后,其实还有个更狠的摊丁入亩。

只不过目前的经济条件还不具备这样的操作手段,所以张鉊没有提出来。

现在正好,让他们用两税法把国家给搞富裕,手工业、工商业进一步发展之后,张鉊就会提出更适合人口增长的摊丁入亩,二十年后,应该就可以提上日程。

九月十五,经过长期的筹划之后,张周的改革的新政开始出台了。

在此之前,中晚唐开始实行的两税法,已经被武人们祸害的不成样子了,必须要大改。

张鉊首选宣布,维持唐时期的两税法,整体的税率大概在十二税一到十四税一之间。

废除自唐末五代以来巧立名目的农器钱、绢帛税、牛皮税等。

将脱胎与唐代的间架税进行改革。

所谓间架税,石晋时期叫屋税,实际上也就是房产税。

真是挺有才的,在唐末五代收房产税,而且收的还不少,动不动就计屋每间输绢二尺、三尺等。

张鉊现在也没钱,但还是不愿意这么形同抢劫的收钱,于是将间架税直接降低年给值三十钱的样子,跟原本比起来,至少降低了八成以上。

同时唐末五代还收一种税额很高的交易税,唤做除陌钱,中晚唐大约在百分之五,五代在百分之十左右。

看起来好像不多,但这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五代啊!

大豪商收不到多少,把小商贩和手工业者以及大城市的市民和近郊农户,给害的不轻,张鉊于是直接将其降低到了大约百分之一左右。

剩余的两项,则是罢除自后梁以来的苛政。

这其一是罢除不合理的牛租,此苛政延绵到如今已经四十多年了。

起因是当年朱温征伐淮南时,将缴获的上万头耕牛给百姓使用,然后向百姓收牛租,这本来是一项善政,解决了农夫缺少耕牛的情况。

可是几十年之后,当年的牛早就死了,但这个牛租还在收取,并且只要你祖上租过官牛,那么你就要继续缴纳。

到现在为止,几乎已经遍布整个洛阳和开封的农户,给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张鉊于是下令废除这项既过时又害民的税收。

其二则是营田务,这是唐末以后在中原地区设置的由户部直接管理的农业生产机构,相当于国家直接招揽佃户,所属的农民负担非常重。

这刚好与张鉊将要开始的禁军和卫所均田冲突,张鉊直接挑出几块地用作禁军职田之后,将原来百姓招揽成为卫军,并将他们现在使用的田地房屋和牛及其他农具,都赐给他们永久使用。

这一系列的重大改革,立刻将张鉊的声望给推到了顶峰。

到了此刻,不管是上面的高官,还是最底层的佃户,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群魔乱舞的混乱世道,终于出了一位仁君,终于有人开始关心起了天下民生。

宣布的当夜,整个东京城欢声雷动,无数人奔走相告,就在这一夜之间,压在所有百姓头上的苛捐杂税,立刻就被清除干净了。

宣布的第二日,洛阳、郑州等各地,大量商、民几百里赶到开封府,在皇城门前嚎啕大哭的叩拜谢恩。

中书省章台的度支舍人估算过,改革过后,一个家有二十亩地的农户,身上的负担减轻了五成还多,几乎能到接近六成的地步。

当然,朝廷的财政压力,也会在明年,空前的加大。

虽然说免除苛捐杂税后,一定会进一步激活经济,税收会随着经济的好转逐步提升,但毕竟太慢了,需要时间才行。

于是张鉊一边开始在皇宫厉行节约,释放大量宫人回家,裁汰朝廷不合理的冗官,将功勋之臣荫庇子孙的俸禄,延迟十年发放。

另一边则在出动大军的方面,采取出动精兵,尽量少动员十几万大军这种。

同时张鉊垂涎欲滴的看向了南方,这些王族们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几十年,早就肥都都的了。

剥削穷苦百姓有啥意思?当然要吃大户才好,嗷呜一口下去,满嘴流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