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这也配叫书籍?(1 / 1)九根肋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样说着,腿脚却如同灌满了铅坠,站在原地,既不往里走,也不往外出。

就那么,堂而皇之的环顾起四周,细细打量着书局的环境。

而他这副好奇宝宝的模样,落在年纪四五十的掌柜眼中,就有些不令人待见了。

“嘿,又来一个白瞟的。”

心中暗付,面子上却热情不减,拱拱手,客气说道:“客官随便看,看中了告诉老朽,价钱好商量。”

苏睿有模有样的回礼,颇为自来熟的说道:“老叔您别客气,我真就随便看看,不来买书。”

真就随便看看?不买书那你来书局作甚?

表情略微变化,掌柜七分热度再减三分,言语间也没了刚才那股子热乎气:“成,客官请自便,有事烦请您招呼一声。”

说完,又返回柜台后,继续埋头盘账。

……

整体而言,这是一家开放式的三层阁楼。

一二层负责书籍零售,三层属于店主起居生活空间和充当储藏一些备用书籍仓库。

在一排排书架上,分门别类的摆放着或他人寄卖,或书局本身售卖的书本。

其中,以儒家典籍居多,名人传记次之。

“这书,怎么卖这么贵?”

游走在一堆标记目前作为畅销的书籍货架前,苏睿不由暗暗吃惊,贴在货架上的价目,委实出乎他的意料。

《陈元芳子集》售价5两、《言语启蒙》售价1两、《荆歌注释》售价12两……

“大周物价,都这么离谱了么?”

虽然拥有原主记忆,且认为它理所当然。

但是,苏睿依旧被震撼到了,“难怪家中有画无书,原来是买不起啊……”

“掌柜,生意不好,适当降价啊……”

自打进书局闲逛了半天,也不见一个顾客上门,可想而知,这里的书籍有多难卖。

“不能再降啦……”

远远的,掌柜隔着书架高喊了一声。

苏睿摇头,大周虽国富力强,但是百姓们的生活水平,绝对没有达到这种级别的高消费水准。

“读书人,压根读的不是书,而是银子啊……”

苏睿有感而发,掌柜也觉此话在理,眼神随即明亮起来,当下,他不再埋头盘账,而是趴在柜台上,隔着书架和苏睿唠起了闲嗑。

“俊哥说出了读书人的心酸,这年头,寒门子弟读书不易,而我大周又有多少青年才俊因为读不起书,放弃理想……”

“唉,难啊……”

“呵呵,掌柜既有一颗怜悯之心,怎么不把自家零售价格给适当的调整一下?”

穿过排排书架,苏睿来到柜台前,背靠着,指着满屋的书籍,说道:“恕晚辈眼拙,我还真看不出来,这里有几本书籍对得起货架上的价目!”

作为六届《最强大脑》冠军的苏睿,他拥有无比恐怖的记忆力,仅是刚才一番走马观花,手中翻动的书籍,现一字不差的烙印在脑海里。

说真的,对比二三十年在国家图书馆揽阅的典籍,眼前满屋子称之为书籍的范本,压根连狗屎都不是。

“这俊哥……倒是有着读书人的狂傲……就是也忒狂了些……”

掌柜被苏睿的言语吓到了,这话要传出去,那店里书局的生意就不要做了。

于是,暗暗抹一把冷汗,连忙转移话题:“不满俊哥,就这价格,老朽连家底儿都给赔进去啦……”

有这么夸张吗?

见掌柜一脸惨淡的模样,苏睿哑口无言:“就这价格还亏?!那还能谁赚?”

“谁赚?当然是著作本人和收录原稿的各家书馆了……”

掌柜满面愁容,长叹一声。

也没见外,把自己的老底直接对着苏睿兜的一干二净:“就拿老朽的书局来说,除去他人意愿寄卖,这里的每一本发行书籍,都需老朽提前垫付,以市场价八折拿货。”

“一来二去,渠道再扣一分,缴税再扣一分,最后哪还有钱赚啊……”

市场价,渠道,缴税。

好嘛,多新鲜的词,难以想象,它们竟然从古人口中脱颖而出,苏睿内心直呼“绝了!”

“书籍售卖还有统一渠道、统一价格?”

大周,商业体系进化的很高级,很完整嘛。

“看来俊哥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善意的嘲笑一句,掌柜以指代笔,在台面上写下三个字。

典籍府。

掌柜刚一写完,拥有原主记忆的苏睿便立马醒悟过来:“典籍府,作为大周官方唯一指定发行与监察的平台,有拟定研讨书籍价值的权利。”

也就是说,任何人若要发行售卖新书,必要报备典籍府,再由典籍府实行定价,出版。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这是一个属于文昌武盛,百家争鸣的世界。

一切匪夷所思的非凡力量,皆是以书籍为传承纽带,任何强大的自身,必然依托于书本的知识,再进行自我的修炼与提升。

所以,典籍府,对于书籍名称的审核,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

譬如,不入品级,不可称《XX经》、《XX史》、《XX记》、《XX意》、《XX书》……

又譬如,私人图书馆,称斋;世家图书馆,称阁;民间组织图书馆,称馆;朝廷书院图书馆,称院;儒家、释家、道家图书馆,才可称藏。

再譬如,为了与儒释道三家万年积蓄储备抗衡,典籍府曾向私人收藏推出过一些鼓励政策。

拥有十本以上入品级的原始手稿,可向典籍府报备,由朝廷出资建阁。

拥有百本以上入品级的原始手稿,由朝廷出资建馆。

拥有千本以上入品级的原始手稿,由朝廷出资建院。

拥有万本以上入品级的原始手稿,由朝廷出资建藏。

当然,福利远不止这些,但是,这近乎苛刻的条件着实抵挡了大部分收藏家的脚步。

入阁易,进馆难,达院更难,成藏难上加难!

现如今,朝廷翰林院也不过坐拥八千七百三十二本原始手稿,再想往前一步,大周皇室曾计算过,若以每年两本的增长速度。

也还要六百年左右!

由此可见,能入品级的典籍有多难产、想提升图书馆的规格建制有多难达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