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八岁成圣(第六更,求鲜花)(1 / 1)楚霸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南京天坛,又称为南京明天坛。

乃太祖朱元璋建圜丘于正阳门外,专门对天地祭祀之大祀坛。

天坛是一座圆形建筑,共有两层,四面各有九级台阶。

台面和台脚都用琉璃砖砌成,四周为琉璃栏杆。

此刻,每一层台阶之,都摆放有厚实的蒲团,每一个蒲团之都坐有一名儒林士子。

每个人穿着大氅,宽袍,还有贫穷的秀才穿着薄衫,顶着刺骨的寒风,瑟瑟发抖端坐在蒲团之。

他们面色肃严,宛如朝圣。

此地聚集近三千士子,进士,举人,秀才,还有大明政府各级官吏,全都到齐。

今日,天底下的读书人应大儒,内阁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相招,全都来此听燕王传道授业。

传儒家圣人之大道!

这时,距离巳时(午九点)还有半个时辰,台阶每一名士子都捧着一个小册子,看着面的算术之题,还有生活中常见现象之物理看着。

“这光的折射原来是如此原理。”

“原来大日东升西落,那是因为我们的地球是个圆的,大明不是世界中心。”

“难怪我煌煌大明需要成立‘海军部’,不惜国力,征服四海之蛮夷。”

“但燕王行为太过激进,面对天底下蛮夷,应该开启教化之道,今日称圣,看吾等如何辩他,让他哑口无言。”

“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孩,三杨大学士竟然被其蛊惑。”

“这棉衣是给我穿的吗?”

场下,议论纷纷,却是有燕王府的下人不断拿着棉衣,免费赠送给前来论道的贫穷士子,让其穿御寒。

天地虽严寒,但他们的心是热的。

无论今日燕王是否能成圣,这关乎底层士子冻寒的举动,就为燕王收拢了一大批天下士子之心。

却说明天坛台阶之,越靠近中心之点。

三杨,于谦,黄淮,解缙,胡广等朝中大臣,还有汪克宽,真德秀,魏了翁,陈亮等南北儒家大家纷纷坐着,翘首以盼。

“燕王此举让天下士子倾心啊。”

“哼,一个八岁的毛头小子,就会些歪门邪道,用小利蛊惑人心,还被杨荣说得天花地坠,那心学之说,老夫倒要看看有何了不起。”

“诸位不要吵了。”

“这个时候那小儿还未出现,让我们天下读书人都在此吹着凉风,这就是礼之道?”

“魏兄,我们是早来了些,时候还未到呢。”

一群人聊着闲话,三杨安抚着这些花白胡子老头的儒学大家。

按照辈分来说,他们都得喊一声师祖了。

而在明天坛三里之外地。

一名穿着九爪金龍明黄袍的男子正举着一个单筒,清晰的看着明天坛内的景况。

他的身边,一名小太监正向他禀报着那里的情况。

此人正是当今天子朱棣。

朱棣放下单筒望远镜,偏了偏头与一旁的太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笑道:“老四这小子倒是闹的好大的阵仗,应天府的士子,还有南北直隶有名的儒学大家都来了。”

“这望远镜不愧是惊世之发明,此地距离天坛千丈之外,朕连杨士奇那小子苦劝魏了翁的模样都看得一清二楚。”

朱高煦哼道:“都是三位杨老自找的,偏偏要选在咱大明祭祀天地之地,这里四面透风,这群读书人是不是脑子有病?”

“老二,慎言!”朱高炽冷声说道,他一向尊敬读书人。

朱瞻基也插嘴道:“皇爷爷,爹,为什么不让孩儿去那天坛,孩儿想看四叔装比。”

“装比?装什么比?装比是什么意思?”

朱高煦问着大侄儿道:“这装比的词语是不是你四叔教你的?”

“对啊。”

朱瞻基黑溜溜的眼珠子一转道:“二叔,装比的意思就是人前显圣。”

“人前显圣....”

咀嚼着这四个字,朱高煦想到那份无的感觉,在普通人面前当圣人....

朱高煦突然有些后悔,他年少时没有好好读圣贤书了。

朱高炽却道:“父皇准许天下士子今日在天坛论道,还不是为了老四...”

朱棣说道:“老大,老二,老三,皇孙呐,你们说老四今日真能成儒家的心学之圣吗?”

朱高炽站起,自愧不如却又坚定道:“会的,我听了三杨老师说过,知行合一,格物致知,乃天地之道,父亲如今大力推广老四的四家公司,还有大力让火炮局天工局研究各类暗含天地至理的新奇之物,不就是知行合一吗?”

“我们都在潜移默化中执行着知行合一。”

“这就是老四的圣人之道也!”

朱棣,朱高煦,朱高燧等人身子皆是一震,神情变得震撼...

他们家老四今年才八岁,就要成圣了啊....

...

巳时的漏刻钟已到达。

这刻,一名着士子服的少年从天坛之外,一步步走前来。

无形的气蕴弥漫,此地所有士子都望向了那名少年。

眼若星辰,眉如剑锋,清冶干净的面容下却自有一份沉稳君子之气。

一时间,所有士子全都惊呆了。

这就是燕王?

他才八岁?

就是说他今年已然及冠,都有人相信!

赢轩一步步走来,众人目光追随着他的脚步。

“我来了,行心之道,传道苍生。”

随着赢轩立于天坛正中,浩荡清音传遍整个天坛广场。

习练《太极拳》,心养浩然气,赢轩气贯咽喉,声音便如一股拧绳,向四面八方传荡而去。

仅这一手,就震撼了在场所有士子。

“敢问,何为知行合一?”

当代儒学老宗师,文学北泰斗真德秀站起老朽的身子,向着那朗朗少年喝然发问。

赢轩一笑,“知者,乃从心之旅,遍及......”

又有一名儒学大家站起发难,“何为格物致知...”

“心若有所思,如何判断它是心之所生,还是外物所致?”

“我观天,天怒,我观人,人愤,我观地,地震,敢问燕王,又.....”

“三从之心,何故而来....”

...

...

这一辩,便从白昼之日,辩到了黄昏之时。

足足四个时辰,赢轩不眠不吃不累,朗朗清音舌绽群儒。

从古论今,辩得在场三千士子,无一人而言,全都惊骇望着方那名少年。

仿佛看到有无穷的青光在他背后聚集,凝聚成圣人光圈。

他们知晓了燕王的心学之道,知晓了何谓格物致知,何谓知行合一!

这是彻彻底底的圣人之道。

最后,汪克宽颤抖着老朽的身子站起,大声问道:“敢问燕王,你既知行合一,又以格物致知为人生实践之真理,可为这大明做了啥?”

赢轩微微一笑,不曾回答。

三千士子皆紧紧盯着赢轩。

燕王空口白牙用心学之道辩得此地三千士子哑口无言,他以他之道,近乎成圣!

但如果真要成圣,那就要以心实践,以己作则,成为天下万千士子是统率。

否则不过一纸空谈,让人笑掉大牙。

这刻,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儒学的内阁大臣相继站起。

杨士奇道:“年幼燕王柳落民间时,曾从西方蛮夷之地,带回红薯玉米种子,让大明万民饱腹,不必受饥饿之苦,此为知行合一也!”

杨荣笑道:“燕王力谏大明当朝天子,开拓蛮疆,转移大明江山内部之矛盾于外部,让我大明神朝传遍千秋万代,此为知行合一也!”

杨溥说道:“燕王日夜难寐,造珍妮纺织机,成立大明煤业,研究制盐法,让天下万民不必挨冻,人人有衣蔽体,有盐可吃,造福天下万民,此为知行合一也!”

“燕王之一行一举,皆为奉行此心之理,他不可为当代圣人,何人可称圣乎?”

身为赢轩头号迷弟,于谦也站起来大喝。

赢轩道:“为这大明盛世,我愿贡献必生精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声音浩浩荡荡,振聋发聩,让三千士子轰然巨震。

三杨,于谦,胡广,黄淮,解缙齐齐向抱拳,“请燕王成圣!”

“请燕王成圣!”

“请燕王成圣!”

三千士子热血沸腾,兴奋之意直冲脑门,齐齐望着首那名少年,纷纷怒吼,“请燕王成圣!”

大乾铁血一年。

大明永乐二年。

十二月初八,腊八之日,赢轩成圣!

...

...

(PS:冲刺十更,这是第六更!)

(PS:关于心学打口水战这里呢,作者就略了,真写起来没有万字下不来,作者写起来也累,读者姥爷们看起来也累,说不定还不爱看,反正这个比,咱们到位就够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