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滂沱,雷电交加。
朱允炆看着两个心腹淡淡道:“怎么办。”
齐泰对今天的事都已知道,便低声道:“臣以为该削藩。”
黄子澄也道:“卓敬让燕藩迁地这事,太过目光短浅,臣以为,为大明万里江山考虑,该除掉这些藩王,一劳永逸。”
朱允炆有些欣慰:“还请黄先生和齐尚书详细说说。”
黄子澄觉得,把这些藩王封地换来换去,只是徒增麻烦,暂时可以,却会留下后患。
还不如把这些藩王一削到底。
没有王位王爵,他们哪里还有造反的能力。
这件事说到朱允炆心上了,再详细问下来,齐泰和黄子澄两人的意见却不相同。
齐泰觉得,这次已经阻止藩王进京,接下来立刻找巩固边陲,收回藩王兵权,各藩陆陆续续都在执行。
都遵旨行事了。
但藩王开始起了怀疑,此时朝廷只要稍微一动作,就会有藩王明白皇帝的真正意思。
肯定有人狗急跳墙,其中最有可能,最有声望的就是燕王朱棣。
而且军中有很多都是燕王带过的旧部,虽然已经收缴兵权,但属于蛇头。
打蛇打七寸,燕王就是这个七寸要害,从燕王出手,快速的解决他。
只要燕王被废,其他的王爷难成气候。
黄子澄不同意,他认为燕王有旧部,还有许多老将,如果拿燕王先动手,会引来其他人不满。
应该先找其他藩王下手,除掉燕王的左膀右臂,到时候就剩下燕王一人,朝廷不用动一兵一卒,就可以除掉。
齐泰略懂些军事,听了黄子澄的文人之见,摇摇头说道:“射贼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燕王才是诸王的头领,大蛇的七寸。只要将燕王拿下,其他人不敢再生心思。”
朱允炆有些担心,这些叔叔没有罪证,除掉会毁了自己名声,天下人怎么议论。
黄子澄道:“可是燕王一直以来都很恭敬,也没有做什么大逆不道之事,对百姓也是无可挑剔。而且燕王带兵杀敌,有战功。
找不到罪名,杀了他,天下人和朝中人都不服,朝廷赏罚要分明才对,这样可以为皇上扬名。不能随意削他。”
齐泰冷笑道:“如果他本来就想当皇上呢,如果我们逼他造反,会怎样?”
黄子澄笑了笑:“还是先削掉其他藩王,逼他反了,到那时朝廷的兵马把它北平府围住,就是出师有名,名正言顺除掉他。”
齐泰只想直接削蕃,黄子澄却考虑很多,又想削蕃,还想理直气壮立牌坊。
他不想损了朱允炆的名声。
只想鱼和熊掌一起得。
看到两位心腹争执,朱允炆也迷茫了,他想削藩还想扮无辜的白莲花。
一下子没了主意,听着两人在那里争执辩论,各抒己见,引经据典的,夹在中间没办法。
朱允炆想了想,便把自己欣赏的方孝孺传进宫,请他做个判断。
之前方孝孺一直没在京城,先帝劝他安心做学问,建文登基称帝后,立刻将方孝孺给召到京城,升了官。
方孝孺一身书生气,被连升数级,出入都有特别礼遇,和黄子澄平起平坐。
看到自己信任的人来,朱允炆就把他和黄子澄齐泰三人的想法全部告诉方孝孺。
方孝孺对朱允炆给自己升官特别礼遇,十分高兴,因此对朱允炆也忠心耿耿。
黄子澄说道:“陛下以孝顺闻名天下,文治仁政,处处做事都讲礼法。
那燕藩太过强大,我们却没有把柄,如果直接削燕,必定会有大部分人指责诟病,有损皇上圣名。”
朱允炆听着黄子澄的话,不断的点头。
方孝孺也看出来皇上对这件事的态度,便顺着朱允炆的心思开始说起来:“削蕃必须要做,还要稳妥来做,慢慢来,从最弱的藩王开始削起。
到时候燕王再厉害,也成了一个人,说不定燕王会自己主动来京请罪。
如果他不同意,敢造反。那皇上就可以出师有名。拿下燕王造反的把柄,一个逆贼能起多大风浪。”
方孝孺就是个只会学问的迂腐先生,朝廷的事情,他根本给不了什么建议。
但是,他站在黄子澄的方阵上赞同,这样一对二,齐泰的建议就落了下风。
朱允炆没主见,又和黄子澄比较亲,这样一来,选了黄子澄和方孝孺的看法。
接着,方孝孺就很雷人和黄子澄决定,先把周王削了。
第一,周王藩地在中原,自古以来逐鹿中原,还可以阻止燕王的兵力南下。
第二,周王和燕王是一个娘肚子里出来的,两人关系最好,除掉周王,燕王就少了支持。
如果燕王敢起兵帮周王,那朝廷就立刻拿下。
朱允炆听到两位先生这么有道理的讲解,立刻高兴起来。
他又想削藩,又不想危险,还要符合“礼”,想天下人人心服,所以主要针对弱藩。
“有三位先生这么帮朕,何愁削藩不会成功。”朱允炆鼓起掌来。
第一步已经决定,接下来就是针对周王做出一些决策。
几个人又开始犯难了。
周王虽然不及燕王谨慎,但是做事也没有越什么规矩。
要找到削藩的罪名实在是有些不容易。
当年洪武皇帝还在时,周王倒是做过一次混账事。
但洪武皇帝并没有追究,只是斥责几句。
想来想去。
最后朱允炆想到了锦衣卫。
朱允炆知道锦衣卫可以帮他做事。
锦衣卫指挥使张顺被朱允炆召见,当下很高兴。
他知道这次只要成功,锦衣卫就会得到建文皇帝重用。
只是没有想到,当初跟着洪武皇帝的蒋瓛已经辉煌不在。
这次建文朝的辉煌就是自己的。
朱允炆有些不放心,询问张顺:“张顺,此事事关重大,朕交代你的事情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之前派去燕王府的失踪了,这次你重新选择得力助手,前往周王府和燕王府。”
张顺点头,随即说自己会安排好。
朱允炆觉得自己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
便对张顺十分器重。
张顺被皇帝重用,自然感激涕零。
很快便安排人马监督周王。
另外派了几个人,随着进京汇报的长史葛诚一起回北平去了。
朱允炆特别的忙。
半夜,又接见高巍,商议后,高巍觉得先削燕王。
但被朱允炆拒绝,客气的劝高巍回去。
黄子澄为了朱允炆的名声,便自己把削藩的事情揽了下来,不让朱允炆名声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