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14章 天威与君威(1 / 1)半埂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雷击事件同样惊动了宫廷深处。

慈宁宫,李太后面沉似水:“三位言官的府第,还有国子监遭雷击,这可是古往今来的头一遭……”

“若是张江陵还在,必不会出现这等乱象!”

李太后口中的张江陵,正是常洵书中删掉的张居正。张居正出生江陵,作为那个年代最为杰出的江陵人,人称张江陵。

在万历登基的前十年,李太后执掌后宫,张居正主政前朝,一同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大好局面。

而今的大明接连经历了宁夏、朝鲜、播州之役,财政日趋困窘;立储问题,迁延已久,矿税问题更是闹得朝野喧腾,如今又出了“妖书”,简直就是乱象纷呈,由不得李太后不忧心。

她叹了一口气,张居正死后,万历亲政,她便不再过问前朝政事……哪怕万历抄了张居正的家,她也没有说什么。

儿大不由娘,更何况她的儿子是皇帝!

但是那对母子闹得太不像话,再这样下去……这后宫的事情,她还是能管一管的!

景阳宫,王恭妃看着朱常洛,皱起眉头道:“怎么会这样?难道……这是什么奇门道法?”

太监王安躬着身子道:“奴才去东厂那边打探了消息,他们用的都是普通的木杆和铁线,也是东厂的人和锦衣卫绑到树上的,应该与法术无关。”

朱常洛也道:“三弟的《雷电启蒙》,儿子也看了,说是雷电与丝绸摩擦琥珀产生的电荷是一样的,还说雷电就是电荷的释放,而导体的尖端更容易放电,这引雷旗杆似乎便与尖端放电的现象有关……”

王恭妃看了他一眼:“常洛,这是旁门左道,登不上大雅之堂,若是纠缠这些,便是误入歧途了。以后你莫要关心这些,要多向诸位老师请教圣贤道理,那才是治国之道……”

朱常洛连忙道:“母妃教训得是,儿臣定不负母妃期望!”

启祥宫,王皇后放下手中的瓷碗,抬头看了一眼门外大雨瓢泼,脸上露出一丝惊讶:“这么说……还真让他引下了天雷?那什么《雷电启蒙》便不是胡说八道了?”

“确实如此!”

身后的老太监躬了躬身道:“如此一来,外廷怕是又要喧嚣了!”

王皇后微微一笑,目光越过雨帘,投向启祥宫前殿:“去前面看着吧,若是陛下真要废了三殿下,本宫还是得去说几句话的!”

王皇后从宫女手中接过锦帕,慢慢擦着手指:“郑妃的手艺越来越好,这药膳粥不仅味美,还很养人!陛下喜欢,本宫也是喜欢的……”

启祥宫前殿,朱翊钧起得比较晚,他在郑贵妃的服侍下穿好衣服,便听陈矩在外面求见。

“进来吧!”

朱翊钧说道:“大档头,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陈矩叩拜之后,方才回答:“启禀陛下,昨夜……那三十三根引雷旗杆,有四根引下了天雷,还打死了两个人!”

朱翊钧吃了一惊:“真的引下了天雷?”

得知事情的经过,朱翊钧沉默片刻,方才说道:“传常洵来见朕!”

“皇上……”郑贵妃声音惊惶。

朱翊钧抓住郑贵妃的小手,轻轻捏了捏:“死了人,这事便大了,朝议汹汹,朕也护不住他!”

郑贵妃面露绝望:“皇上,您可是九五之尊……”

朱翊钧摇了摇头:“九五之尊?你也知道,他们是怎么骂朕的,更何况是洵儿!”

朱翊钧也很恼火。

外廷隔三差五便要催他早立国本。

不说内阁、六部的重臣,都察院、六科的言官,便是区区全椒知县、山阴小吏,竟然也上书妄谈国本。

尤其是今年以来,大臣们更是接连上书,奏请举行皇长子三礼:册立礼、冠礼和婚礼。

朱翊钧被“催”无奈,只得借口慈庆宫破旧,要进行修葺,待修葺完成,朱常洛移宫后,便举行三礼。

眼看慈庆宫修葺工程进展顺利,竣工在即,先是出了翊坤宫雷击事件,然后又冒出“妖书论”,外廷依然步步紧逼,现在朱常洵的引雷旗杆又打死了人,外廷定然不会放过如此得大好机会!

届时汹汹而来的弹章,定然比这宫殿外的狂风骤雨还要猛烈。

朱翊钧恼火之余,也不由生出退意。

一旦慈庆宫完工,他便退无可退,不如趁此机会,将朱常洵分封到外地,离开京城,也好让纷乱的朝局重归平静?

只是如此一来,这后宫……便要失去往日的三足平衡了!

常洵刚刚写完“论引雷旗杆的原理与避雷针的作用”,便得到万历的传唤,他拿上稿子,与宋积一起来到启祥宫。

磕拜过后,万历并没有让常洵起身,而是让陈矩、宋积都退下去,甚至连郑贵妃都不在。

看到这架势,常洵心里一突,知道事情又大条了。

待了片刻,朱翊钧方才开口:“何为天?”

常洵抬头,碰到两道冷厉的目光,心中一惊,忙又低头,硬着头皮回答:“儿臣不知!”

“那你可知何为天子?”朱翊钧再问。

常洵只得道:“我大明皇帝,便是天子!”

朱翊钧又问:“天威何在,君威又何在?”

常洵不由额头渗汗。

万历好像真的怒了!

这些问题,句句诛心,一个回答不好,指不定就要被万历给咔嚓掉!

受到某些史书的影响,常洵以前还有点看不上这个喜欢罢工的皇帝,然而现在,他亲身感受到了万历的滔滔帝威。

那毕竟是大明皇帝,九州共主!

他还发现,万历似乎很喜欢问一些形而上的问题?

上次问了“格物致知”,这次又问什么是“天”。

总的来说,大明是一个政教分离,士大夫并不信教的国家,如果说有,那也是儒教。

子不语怪力乱神,故而常洵的《雷电启蒙》让雷公电母这二位大神走下神坛,也不算什么,但是揭了天雷的老底,多少要影响天的威严,影响天授“君权”。

皇帝都是要祭天,便是要宣扬君权天授。

天威不再,君威又何在?

作为学霸,常洵对哲学思辨和形而上的学问并不是很感兴趣,甚至忍不住想要吐槽:万历自己都不郊、不庙了,也未见得他对天威的敬畏。

常洵调出系统的资源库,开始查阅古代人如何阐释这个问题!

“子不语怪力乱神!”

儒家言必称圣人,对“天”这个至高存在,往往是敬而远之。

孔孟不讲天,孔子认为“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孟子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荀子则要“制天命而用之”……

促成儒家大一统的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将“天”神话,如果儒家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大概会成为儒教,建立一个神学体系。

不过,这个体系的一些核心被不断传承,但有些东西却被不断挑战。

唐代的韩愈就认为儒学在孟子以后就失传了,荀子、董仲舒都是对儒学的曲解,发动了“古文运动”。

到了宋明两朝,理学当道,朱熹和程颐、程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即物穷理”,直接用“理”取代“天”,认为事物的本质就是理和气,万理归一就是太极……

总之,儒学中地位最高的是圣人,然后是三纲五常等人伦规则,至于“天”,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当然,天的概念一直存在,对老百姓来说,上天、天道、天威、天子……都是非常崇高的存在,这就好像他们既会求上天保佑,也会求菩萨、求太上老君保佑。

对统治者来说,这也方便维护他们的统治。

反对“天”是不行的,不过,圣人微言大义,可以各自阐述。因为儒学从孔孟开始,其核心便是心性论,后来才有程朱等人发展出来的天道观,而这个天道观终究也是要为孔孟的心性论服务……

常洵很快理出一条思路,开口回答道:“天威在于人心,君威在于民心……”

常洵道:“父皇问儿臣何为天,儿臣不敢妄言……”

“但儿臣尝闻,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诗经》又云:天生万民,有物有则……”

“故天地生风雨、生雷电,而风雨雷电皆有法则,这法则,便是天道!也是朱子、程子所说的理!”

“朱子说,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刘禹锡说,天人交相胜,还相用!”

常洵挺直了身子:“如何用?无非是顺应天道者昌,违逆天道者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