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不可啊!”
“谏议大夫一职,明圣听,下清姓命,不能轻易废除,祖制不可废。”
“陛下,三思啊...”
一时间,百官齐齐面色大变劝谏,肝胆俱裂。
李斯与冯去疾统领百官,直接跪下请命,身子颤颤!
陛下一来就不按常理出牌,前日刚斩了两位公子,今日又斩朝堂重臣,这是何等的暴虐,何等的昏聩!
不就是当面说了陛下几句坏话,往陛下身泼了一点脏水?
他们何错之有!?
以前那个谏纳百官,兼听万民之命的圣明天子又去了哪里?
如若今日三名谏议大夫能无缘无故被砍头,朝堂百官就有同样的明天。
“始皇三十五年,入秋,阿房宫外,祖龙出,不问不闻,斩三位谏议大夫,百官劝阻...”
一旁的史官已是执起刻刀,在竹简快速刻录着此刻始皇的暴行,付之纸,留待后人品评,还原出一位真实的祖龙。
王翦、顿若面色严肃,不露丝毫神情,等待始皇令下。
这一次,王翦坚定不移的站在陛下这边!
群臣如此不识大体,聚众闹事,携势而逼,做得太过了!
这不该是臣子所为!
“斩!”
嬴政面色冷厉,没有半分情面,没有半分多言。
三名羽林军走前,抽出腰间寒霜利刃,悬浮在三名谏议大夫头顶。
三名谏议大夫瞪大眼睛,神色写满了惊恐与求饶,冷汗如雨而下,脑海里只席卷起无穷无尽的悔意。
他们为何要当这出头鸟?
“陛下,不可啊...”
群臣唉呼。
噗嗤嗤...
匹练般的血光冲天扬起,大好的滚滚头颅噔楞滚在地,眼睛瞪若铜铃,死不瞑目。
三具尸身接着囫囵倒地。
场面死一般的寂静。
咕隆...
朝堂百官惊恐地吞着唾沫,脸只残余深深的恐惧,刚刚不久前与他们谈笑宴宴的同僚就不明不白死在屠刀之下,他们如何不怕?
更远处的一个个公子们更是回忆起了前日兄弟惨死的场景...
朝中一众百官看到首噙着冷笑的顿若,浑身更是不寒而栗,他们终于知晓顿若那句‘希望诸位大人待会不要后悔’并不是恐吓之言,而是变向提醒。
可是一切都太迟了!
李斯、冯去疾与祖龙漠然的眸光对视,又深深垂下,祖龙之威严更盛以往。
沉默良久!
“你们,差点误了朕的大事。”
在百官看来,昏庸无道的陛下开口不先认错,竟是更为强势的倒打一耙。
“全都给朕抬起头来!”
是以,百官更为颤颤,目视着嬴政毫无情感的冷双眸。
“朕在阿房宫荒废这五日时光,想必在诸位爱卿心中,昏聩无道,荒赢无德了吧?”
“一切先回宫再说。”
“到时再看看,是朕荒诞昏聩,还是尔等尸位素餐,蝇营狗苟!”
“如若朕之过,下罪己诏,昭告天下。”
“如若是尔等之错...哼..”
嬴政大袖一甩,看也未看百官一眼,朝着咸阳宫的方向行去。
朝堂百官深深埋地着头颅,浑身颤抖得更加厉害。
最终,无一人敢于出言。
陛下其言如此坚定,都直言要下罪己诏,也要与他们相辩,这更加加深百官心中的恐惧,难道他们真的做错了?
他们还望见,彻候王翦朝他们深深地长叹一口气,跟随陛下而去。
百官只好沉默跟在陛下身后步行着。
他们这时才发现,阿房宫内驶出十多辆马车,马车涌幕布盖着,看不出装有何物,但轮胎咯吱,陷地很深,马匹拉动吃力,显然拉动很多物资。
这让百官更为疑惑,猜疑,阿房宫虽占地万亩,但只在外围开凿了痕迹,根本未有任何建筑,陛下又能在此地谋划何等大事,又有何等大事需要瞒着百官?
任他们如何脑洞大开,也想不到这阿房宫内会藏有一座村庄,掩盖着惊天之秘。
百官对视,只有面面相觑,也找不到任何头绪。
走了半刻,逐渐远离乘坐而来的马车。
百官们更加面色惊骇...
陛下迟迟不马车,看样子好像是要步行回咸阳城?
一众百官顿时如丧考妣,没想到陛下报复来得如此之快。
百官中不乏花甲之辈,昨日又未曾卧榻而睡,一夜一日也未曾休息多久,身子骨早就软塌、疲惫。
此地距离咸阳城足足三十多里。
步行回去,半条命都要折腾没了。
他们不就骂了陛下几句么...
陛下何至于小气如此啊!
...
...
(PS:写到这里,其实还是要聊一下古代的皇帝与文官们,因为有史官这玩意,人本来免不了沽名钓誉的,所以都想当圣明皇帝和清官,留给后人评价,很多人觉得始皇残暴,其实是那时法制的原因,刚刚平定六国,只能刑镇压。)
(PS:历史记载,始皇是个好皇帝,至少就不像李二杀开国功臣,在位也没随意嗜杀,只是被司马迁修史还有儒家给黑出翔来,司马迁那时候为了政治正确,为了活命,儒家的话,大家懂得!不服来辩呀,毕竟兼听则明,越辩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