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黄把图纸看得差不多了,苏逸开口道:“老黄你认识懂冶炼的工匠吗?”
“你又有什么新想法了?”
始皇帝闻言,轻轻将手里的图纸放了下来。
“我想研究一下铁器。”
闻言苏逸点了点头,和老黄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铁器?那东西太脆了,远不如青铜器好用。”
“六国用的就是铁制兵器,在战场厮杀的时候,完全比不过我大秦的青铜兵器。”
始皇帝轻笑,言语里有些自豪,同时也露出了他对于铁器的不屑。
紧接着,他话一转,说道:“不过如果是你来弄的话,说不定真能够做出不一样的铁器来。”
看着老黄笑眯眯的样子,苏逸摇头道:“我只是昨天见到公输先生的木匣子里装着铁器所以来了兴趣,不一定就能成功。”
“我就知道。”始皇帝闻言微微一笑,一副就猜到是这样子的模样,说道:“公输先生那些铁器,用的可都是天外陨铁,寻常没有办法弄得到。”
“我知道我劝不住你,明天我就让人来找你。”
始皇帝摇了摇头,他知道苏逸骨子里还是有些倔的,不是他三言两语就能够劝得住的。
“这冶炼不像机关术,公输先生一个人就能搞定,冶炼需要的工艺很多,器具也不少,到时候你得跟着去一个地方才行。”
……
第二天,老黄口里的人来了。
这人一看就是个文官,与老黄身的气质截然不同。
在他的带领下,苏逸乘着马车来到了一处厂房。
厂房里许多光着膀子的壮汉。
一个大汉正抬着一根长长的棍子,棍子另一端的陶器里装的,是烧得融化青铜液体。
将铜冶倒入陶范中。
陶范,也就是模具,有外范和内范之分,两者合二为一后就是模具了,
铜液在内外范中间的缝隙中冷却后,就形成了青铜器。
取出青铜器时,需要将陶范打碎。
是以,以现在的工艺,不可能出现两件一模一样的青铜器。
另一边,还有些人长在打磨和休整已经铸造完成的青铜器,将其粗糙不堪的表面摩得光滑平整。
领着苏逸进来的这个人姓柳,似乎是主管这里的官员。
他一进来以后,只要手里的活计能放下的,都放下了过来打招呼,那些不能放下的,也要远远的喊一声柳大人。
柳大人随便应付了几句,带着苏逸往里走去。
“苏公子,里边请,这边才是冶炼铁的地方。”
苏逸跟着柳大人走了一会儿,来到了一个稍小的地方。
这里的人要比外面少许多。
“手的事情都放一放,都过来!”
柳大人将工人都召集了过来,宣布道:“这位是苏公子,你们接下来就听他吩咐,他让你们做什么你们就做什么,懂了吗?”
“懂了,柳大人。”
“见过苏公子。”
其中一个人看起来像是这几个工人的小头。
那人朝苏逸献媚一笑,喊了一声见过苏公子。
余下几个人也清一色的跟着喊道:“见过苏公子。”
柳大人又转过来向苏逸说道:“苏公子,人都在这里了,您想怎么折腾都成,不过有一点需要苏公子心,不能够影响外面那些冶炼青铜的工人。”
“好的,麻烦柳大人了。”
苏逸点点头。
柳大人走后,苏逸朝几个人说道:“你们几个,从头把铁器的制作演示一遍我看看。”
“好嘞,苏公子您稍等。”
那人说完,就开始向一旁的炉子里添加碳火,另外几个人赶紧到一旁不停的扇着风,增加炉子的温度。
这一步是熔炼出铁锭,这个时候没有高温炉,光是熔炼铁锭这一步就要花很长时间。
才看到这一步,苏逸就明白了这个时代冶铁技术落后的原因。
主要的问题就出在温度。
这个年代受限于技术,没有办法将铁矿加热的足够的温度。
因为温度不够,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铁矿石炼成溶液。
这样一来,最后冶炼出来的铁中就含有大量碳。
碳的含量过多,铁就会出现过硬的情况。
并且容易生锈,使用起来的体验自然比不青铜器。
因此才到第一步,苏逸就让他们停下来了。
问题的关键是温度。
如果不解决温度的问题,一辈子也炼出能用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