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黎希玠正在暗自感叹,可以说,自从半年前被请来后,他是一步一步的看着王小波成长起来的,从刚开始的一天认识一字,慢慢的一天能认识数字,到现在除了个别一些字外,王小波基本都能认全了。
不但如此,王小波说的很多道理都能让黎希玠感到惊奇。
此刻听到王小波问话,黎希玠顿时回过神来,拱手道:“老朽已经去信给一众老友说明了明王的提议,离得近的也已回信,对于明王想要重开各地书院一事,他们都颇为赞赏,而对于明王您想选任官员一事,他们希望您能慎重。”
黎希玠知道王小波不喜欢听文绉绉的话语,便简明扼要的回答了他的问题。
王小波闻言点了点头,随即把目光看向前方的吴由良。
吴由良见状连忙回道:“回明王,属下也已联络了以前的同窗,他们也表示随时听候明王差遣。”
王小波闻言想了想,道:“我们现在各路兵马都在攻城略地,说是一天一州县都不为过,但是原本各地宋廷的官员大多都是贪官污吏不说,就算为官清廉者,短时间内恐怕也不能为我所用。”
“而地盘打下来了,就得需要治理,有道是马上打天下容易,马下治天下难,更何况咱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粗鄙莽汉,要说打仗那估计还能露一两手,但要说治理地方,那恐怕就是两眼一抹黑了。”
打趣了一番后,王小波才正了正色说道:“当然,虽说我们现在是急缺官员,但咱们也不能那么随便,所以,你们先把联络到的愿意来的写信联系过来的吧,今天是二月十七,这样吧,三月二十,就在成都,愿意来的只要到时经过我的考核后,便可选派官职。”
不过一想到当前教育的现状,王小波最后又加了一句:“同时布告各方,三月二十的科举考试只要是能识文断字皆可前来参考。”
王小波之所以最后加了这一句,主要是因为他忽然想了起来,宋朝的科举几乎是为有钱人所包揽的,吕蒙正、范仲淹、欧阳修等寒士在科举及第者中是极少数,而且他们也并非贫苦农民出身。
科举所需的经济开支,的确不是一般农家所能负担的。
比如后世的三苏父子本是四川眉山县的殷实人家,苏洵携儿子进京赶考,苏轼兄弟虽金榜题名,然而家当也开销的差不多了。
次年苏洵之妻病死眉山,父子三人奔丧回籍,家中已是一派“屋庐倒坏,篱落破漏,如逃亡人家”的惨景。
这还不包括十年寒窗不事生产的花费。小户人家岂敢问津如此科举?
北宋科举名额的扩大几乎把全社会的读书人都吸引了进去,科场竞争激烈,士人头白身衰,出入科场,死而后已。
而在唐代及五代时期,科举还不是士人的唯一出路,还不足以吸引整个知识阶层。
如今距离蜀国灭亡还不到三十年,王小波相信总会还有一些蜀国的文人士子还活着,这些人也是他拉拢的对象。
毕竟现实总是逼仄的,因为不平等永远是常态;而理想一定是美好的,因为仰望星空就是要突破现实的逼仄。
陈胜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张角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一种是人皆争心的丈夫豪情,一种是不满逼仄的信仰真挚,前者是自己仰望星空、后者是集体仰望星空。
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之间呢?就是“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这是一种让人怦然心动的美好理想。
但美好理想却往往被现实暴击。真实世界从不奖励美好的初衷,而是奖励冒险、奖励算法。
作为一个人成熟理性的现代灵魂,王小波必须要走进真实世界。
陈胜吴广起义,喊出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终极目标是“大楚兴陈胜王”。
说白了就是想换个皇帝,然后追随者都来当个王侯将相,这种思想实际是源于陈胜像阿Q一样打短工时候的“苟富贵勿相忘”。
但是陈胜只顾了富贵,却忘了“勿相忘”,在他的授意或默许下,老搭档吴广被干掉了,当年的“伙计”来上门打秋风,也被他干掉了。
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张角先生编出来的四句顺口溜:“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虽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实际是利用封建迷信忽悠人,其真实目的就是自己想当皇帝,他们才不管社会经济发展和老百姓死活。
他们像蝗虫一样走到哪吃到哪,弄得国家分崩离析,三国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汉人差点被杀光。
而始作俑者的目的就是想让自己这个“黄天”立起来。
陈胜和张角都失败了,因为大忽悠毕竟是不能长久的,军事斗争也要有科学头脑,历代兵法大家研究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天文地理和战争哲学,什么呼风唤雨刀枪不入,只能让自己和手下在战场上死得更快。
在历史上真正由农民或者准农民起家并最终取得政权的,也就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汉高祖的大风歌,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二个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猛士兮守四方!”但是却唱出了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
而且他起义之初也没有像陈胜吴广那样搞什么篝火狐鸣,也没有用“失期法皆斩”吓唬不识字不懂法的农民。
当时刘邦刘亭长就是自己这支民工队伍的最高指挥官,也可以看作押送者,但是却有点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的意思——在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大家都要跑光了。
刘邦也没什么豪言壮语,甚至是告诉剩下的人:“你们也跑吧,你们跑完了我也得开溜了,要不然上面也不会放过我。”
剩下的人感动之余下决心跟刘邦同甘共苦——这才是齐心协力打天下。
而王小波这里虽然用均贫富的口号笼络住了农民,但其核心却是为了钱。
钱,就是釜底抽薪之策!
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赵光义便会下令免去剑南、东西川和陕路诸州的赋税债务,也就是说,这些地方,上至官吏下至平民,凡是欠朝廷的债,都不用还了。
如此一来,瞬间就能瓦解了农民起义军的造反意志。
这显然不是王小波希望看到的,所以他除了在均贫富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条使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外,另外便是大力拉拢各阶层来加入自己的阵营。
历史上的这场起义之所以失败,除了王小波,李顺二人都是茶农出身,军事上没有战略计划,政治上目光狭隘外。
同时,参与者们们文化水平低,没有纪律,对士族豪绅充满怨恨,不断对地主阶级屠杀,这样的军队不可能有长远发展。
所以,知道问题所在的王小波便趁着养伤期间慢慢开始了改革,小到一个口号,大到拉拢文人士子这个阶层,他都在一步一步的改变着。
并且,北宋初年四川的动乱动乱固然以宋军的绝对优势而加以获胜,但是因为赵匡胤的对蜀政策以及两场屠杀,使得他的中央政权却也从此彻底失去了蜀国的人心。
《宋史》上说“蜀人不好出仕”,大宋开国之初,太祖、太宗两朝的高官,更无一人是蜀人,蜀人为官者也只有寥寥数人。
从这就可以看得出蜀中文人阶层对宋朝的敌视,这便是王小波拉拢文人士子阶层的原因,既然咱们都不喜欢大宋,那咱们就合伙推翻了他吧。
只要政策友好,王小波相信,那些士人阶层是不会拒绝加入的。
交待完对士人们的安排后,王小波端起茶杯准备喝茶润润喉,当他看到茶叶的时候忽然心中一动,连忙问道:“对了,缴获的茶叶、盐巴等都没有分出去吧?”
“回明王,没有,分赏的时候只是发了粮食和铜钱和铁钱,盐巴只分走了一些,至于茶叶,就连一些百姓家中都还有很多,所以也没人要。”吴由良虽然不明白王小波为何会问及这事,不过他还是连忙回道。
“如今蜀中各地都在闹饥荒,光凭咱们从地主豪绅等手中弄来的粮食恐怕远远不够,而茶叶、盐巴这些东西现在也不好往蜀外的宋地出售,这样一来就算囤积再多也没有用。”
说道这儿,王小波抿了一口茶后接着道:“这样吧,派人去吐蕃各部和大理走一趟,看看能不能把茶叶和盐巴处理掉,顺便想办法换来一些粮食以及牛羊马匹等。”
“是!”吴由良闻言连忙应了一声后说道:“盐巴在大理应该能换来一些粮食,茶叶和盐巴都是吐蕃诸部所需要的,置换一些牛羊马匹等问题也不大。”
“那就好,当前形势下咱们没法节流,就只能想办法开源了,除了铁等重要物资外,其他的你看重安排就是。”王小波闻言点了点头后说道:“盐巴也别小气了,留下半个月的量就够了,等公井镇那里打下来,盐巴咱们要多少有多少,茶叶也一样。”
想了想,王小波接着道:“此外,既然宋廷那边的商路已经断绝了,那么你就想办法和其他各部谈出一条商路出来,毕竟茶叶盐巴我们年年都有,也得为以后的茶农找好销路才是。”
如今蜀中因为农民失了地,协稼不足以给,大多便兼营纺织、采茶等副业,这么一来,粮食减产,饥荒也就发生了。
就算今年分了地,要等粮食产出来维持供需平衡,至少得等到明后年去了。
而这一两年的时间内,因为蜀中的叛乱,大宋朝廷显然是不会救济这里的。
所以,这就得需要王小波想办法开源来填饱蜀中百姓的肚子了。
交待完这些事情后,王小波醒过来后每天都会举行的例会就算是结束了。
不过,吴由良刚一转身准备离去时,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转过身来拱手问道:“对了明王,您让属下招募的匠人大多都已经到了,接下来怎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