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华推门而出,映入眼帘的便是许秀那张阳刚而略微木讷的脸,傻愣愣站着。
“老师找我何事?”云华合上门,随口一问。
“不知。”许秀摇摇头。
“就找我还是?”云华追问。
“就找你。”许秀语气平淡。
对于许秀的冷淡,云华点点头,没有多言,会意后便朝着博士厅方向走去。
许秀、徐坤和自己三人,是在贡士考取进士前,在国子监共同研读时认识的,皆是同一位老师下的学生。
相当于考研的时候,选择了相同的导师,平日里也聚在一起学习。
许秀和徐坤又比较熟络一些,前者有些社交恐惧症,没有后者在其身边活跃气氛的话,就多少有些放不开,可以理解。
博士厅,顾名思义,乃是博士所在厅所,也就是老师们的办公室。
云华轻车熟路来到了对应的门口,进入一间陈设简朴的屋子中。
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唯有文房墨宝点缀其中,四方挂以淡雅书画,摆设朴素桌椅而已。
儒家推崇勤俭,以奢靡为耻,这些大儒自然都能贯彻其中,故整个国子监,没有半分浮华的气氛。
此时,一名两鬓斑白,鹤发仙颜的白袍老者,双手负于身后,眼神微睱,已经静默许久。
此人,名为郑玄,字康成,乃是国子监的司业,三品“立命境”的大儒。
十五年前,儒家势微,大夏王朝经历长安之乱后百废待兴,郑玄便是当时推行儒术,以唤起新生代力量来复兴大夏,著名的“推儒运动”的起头人之一。
自那之后,仅仅用了十数年,便使儒学脱颖而出,成为了大夏正统思想。
同时,郑玄亦是十六年前长安之乱时,将云华救下,带回国子监之人。
虽然和云华有相同遭遇的人不少,他只不过是郑玄这么学生的其中一员,说不上关系多亲密,但云华是对其抱有感激之情的。
言归正传。
察觉到有人进入后,郑玄眼神微开,平淡道:“方华来了。”
方华是云华的字。
方指儒家诸多事宜,本名华,象征光辉,组合起来,寓意为刚正不阿、意志坚定、志在四方、光辉灿烂。
不过,很少人这么称呼云华,因为听上去像女人的名字。
云华一脸恭敬,拱手作揖:“老师,让您久等了。”
“嗯。”郑玄应了一声,也不废话,直接进入正题,“方华,先前你苦读之时,我从未问过你对未来的规划,如今考取了探花,我问你,你今后该可去何从?”
刚好,问到了云华先前才刚刚思索完毕的事宜。
脱口便是回应道:“学生打算前往翰林院编撰。”
言简意赅。
编撰这个职位,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主要负责编修本朝的历史,记录当朝的实际情况。
三鼎甲皆有机会授予这个官职,只不过略有差距。
状元官居从六品,而其余两人则是正七品,前者是正经的编撰,后两者称为编修。
从六品和正七品,这个官品听上去似乎不算太高,毕竟其余二三甲进士的起点至少都是从七品,也不过相差一个半个官品罢了。
但是。
三鼎甲和普通进士的区别,不在于起点,而在于终点。
普通的进士若是直接当官,大部分很难步入朝廷中枢,成为高级官员。
三鼎甲则不同,进入翰林院做着清闲的修书记录工作,学习亦不会间断,自身活力保持完好。
况且,翰林院编撰的职位比较接近皇帝,升迁的机会比同榜者快。
科举制度之下的丞相,基本上都是翰林院出身,故翰林院素有“储相”之名。
云华馋的不是升迁能有多块,而是翰林院编撰这个职位,虽然官小,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得罪的。
不小心把他们得罪了,就有被钉在历史的耻辱墙上的风险,皇帝也不能例外。
进入其中,何珺和赵泰想找自己麻烦,那可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了,做事起来也能顺心如意一些。
得到云华的答案,郑玄不算意外,新晋的三鼎甲,通常有三条路可选。
其一,便是翰林院编撰,顺风顺水走下去,比起朝九晚五的公务员还要轻松。
其二,直接踏入官场,在朝堂之上厮杀,能走多远看造化,这条路,油水比较足。
其三,回到国子监继续进修,有官无职,运气差的话,做一辈子的教书先生,运气好的话,成为名满于天下的大儒也不好说。
大多数有志向的三鼎甲都会选择第一和第三条路,而第一条,稳定性和可行性更高一些。
作为国子监的大儒,又是从小看着云华长大的,郑玄继而询问:“将来有没有打算回归国子监?”
云华摇摇头:“前路未明,学生尚未思考如此深远。”
隐晦有拒绝的意思。
在国子监进修教书,能够经常和女帝接触么?
不过这个想法他可不敢说出口。
“好。”郑玄只是应了一声,并没有说什么。
云华这般年轻的探花郎,他见多了,基本上都是埋头苦读暂时无深远规划的,可以理解。
不过,既然自己的弟子已经初步选好了路,郑玄不忘提点:“你可知你们这一届三鼎甲,进入翰林院,主要任务何为?”
云华脱口回应:“修史。”
郑玄再问:“修的是哪段历史?”
云华很聪明,立马就听出了对方指点的意思,摇摇头道:“不知,还请老师提示。”
郑玄意味深长看了云华一样,唇角微动,缓缓吐出:“长安之乱!”
云华整个人怔了一下,突然意识到今日老师叫自己过来的目的了。
不是询问前程,因为他早就猜到了自己的决定,明明摆摆地要给自己提示。
长安之乱,乃是王朝最为动荡、最为黑暗,也是掩盖得最深的一段历史。
长安之乱短短一年时间,王朝人口大幅减灭,文化受到摧残,历史出现断层。
幸存下来的弱者,无法得知当年发生了什么,乱是乱在了哪里。
而强者,却又缄默其口,不敢说出,亦或是不能说出。
天下人无法知晓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但却让每个人印象深刻。
甚至不少人认为,从未发生过什么“长安之乱”,不过是三人成虎,深入了人心罢了。
不然,发生了如此大乱,十六年后的今天,凭什么王朝能够如此繁荣昌盛?
但逢大乱,必将要经过长久的修复,不是短短十几年便能恢复昌盛的。
云华可不会简单认为这是曼德拉效应。
这一切,都是因为天机遭受屏蔽,有人意欲隐瞒什么,阴谋很可能延续至今。
不过,他眉头紧锁,有一点疑惑:“老师,为何要等到现在才修那段历史?”
历史与天道相呼应,若是历史出现了断层,定会有损王朝的气运。
而长安之乱这个断层,隔了十六年未曾修补,放到如今才重提,是否有种亡羊补牢的意味?
郑玄摇了摇头:“这是陛下提出来的,而陛下的心思,没几个人揣测得透,你只需要知道,陛下的决定,定不会有错即可,但是……”
话锋突转,意味深长看着云华:“这段历史,乃是寻常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你选择的路,现在改变还来得及,可曾想好了?”
浑浊的双眼,饱含着对学生的关切与劝诫。
在郑玄的注视下,云华眉宇迅速展开。
“若是没有老师提点,我觉得进入翰林院,是人生的一条捷径。”
“而现在……”
“我愿意一条路走到黑!”